韩国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视频,国产VA免费精品观看精品,久久国产精品久久精品国产

您的當前位置:主頁 > 專題

我市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全力推動鄉村全面振興

在沃野上孕育新希望

2023-01-30 11:43:18 來源:河源日報

強國必先強農,農強方能國強。黨的二十大明確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強調,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是黨中央著眼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作出的戰略部署。

新春時節,東源縣漳溪畬族鄉中聯村的“汶水塘捕魚節”在央視新聞和學習強國APP等平臺向全國觀眾展示了河源鄉村傳統民俗的魅力;東源縣義合鎮下屯村的格桑花海吸引萬千游客打卡游覽;和平縣公白鎮德福農業花卉種植基地的各種年花走俏粵港澳大灣區市場;紫金縣春甜桔、茂谷柑火熱上市,處處呈現出“柑甜橘香”的豐收好景……一個個美麗的鄉村如同一粒粒種子,萌發出新的希望。

過去一年,我市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全面振興。

牢記囑托,砥礪前行,河源大地,黨的二十大擘畫的宏偉藍圖正細化為“施工圖”;田疇沃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實景圖”正徐徐展開。

糧食連年豐收,

飯碗牢牢端手中

“河源花生搭載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進入太空”“航天花生種子在河源首種”“東源縣柳城鎮的雜交水稻制種基地喜獲豐收”……種子是農業的“芯片”,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主要農產品有效供給的重要基礎。一直以來,我市把確保重要農產品特別是糧食供給作為實施鄉村振興的首要任務,深入推進種業振興行動,把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讓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藏糧于地、藏糧于技。在連平縣繡緞鎮金溪村冬小麥種植田里,冬栽種的小麥已開始返青,從空中俯瞰,如同一塊塊巨大的“綠毯”,處處孕育著希望的色彩,這也是我市在推行稻稻麥三造種植模式的豐碩成果之一。除了稻稻麥,我市還推動推廣稻稻薯、稻稻豆、稻稻菜等多個三造種植模式,努力增加種糧面積,廣泛動員農戶自主復耕,大力鼓勵種糧大戶和企業流轉耕地復耕,實現復耕長期化,全力守牢糧食安全生產底線。2022年,在全省農業托管南粵行爭先賽中,東源縣和廣東萬綠智慧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分獲“三等獎”“二等獎”。

數據顯示,2022年,全市全年糧食種植面積穩定在200萬畝以上,糧食產量穩定在81萬噸以上,連續4年“雙增長”;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連續3年獲省農業農村廳通報表揚;生豬出欄136.4萬頭,同比增長5.48%,簽訂了每年供應深圳100萬頭生豬制品的合作框架協議;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53.67億元,同比增長4.9%,在廣東北部生態發展區五市中增速排第二。

城鄉融合發展,

產業富民腰包鼓

今年春節假期,受游客青睞的鄉村旅游更是紅火,東源縣義合下屯格桑花海、仙坑村,和平縣林寨古村、縣博物館(紅色展館)、大壩鎮水背村古樹緣,九連“小延安”等旅游點游客量同比去年均有大幅提升;康縵美宿、河源漣岸·禧悅莊民宿、萬綠客家驛站、柒月民宿等人氣火爆,年初二至年初五基本客滿。

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成為新一輪農村增收的重要依托。在源城區埔前鎮坪圍村,全村水果種植面積接近2000畝,主要品種有皇帝柑(貢柑)、火龍果、百香果、無花果、枇杷等10多種水果,每年可吸引周邊地區和珠三角等地10余萬人次到村體驗摘果、觀光旅游。同時,該村的蘭花溫室大棚基地的蘭花逐漸成為迎春熱賣產品,每年為村集體帶來20萬元的收入。去年,坪圍村還引入工廠化循環水養殖項目,發展工廠化養殖鱖魚產業,目前該項目基礎建設已完成,已投入魚苗,預計3月第一批次投產將上市銷售,這一項目將為村集體經濟產生更多效益。

提升農產品精深加工水平,聚焦延長農產品產業鏈,開發精深加工新產品,將更好帶動農民增收。河源太二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去年已完成項目一期建設2.6萬平方米的輕型鋼屋架廠房,包含5個工廠化循環水養殖車間,今年該公司計劃建設二期21294平方米成品魚養殖車間、辦公場所和6600平方米標苗車間和預制菜加工車間,預計提供就業崗位100多個,助力當地經濟高質量發展。

鄉村振興如火如荼,回鄉就業、創業成為越來越多年輕人的選擇。去年以來,我市優質稻、無公害蔬菜、生態畜牧、健康水產、特色水果、高山茶葉、良種油茶、嶺南藥材持續提檔升級,實現城鄉產業、資金、技術及人力資源等的新型融合,讓鄉村振興跑出“加速度 ”。數據顯示,去年我市新增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4家,全市省級農業產業園數量將達到19家,數量居全省前列,逐步建立“跨縣集群、一縣一園、一鎮一業、一村一品”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全市從事預制菜生產及流通的相關企業約40家;全市已認定20個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基地,34個省級“菜籃子”基地。

聚焦重點任務,

共同推進鄉村振興發展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以鄉村振興統攬新時代‘三農’工作”“實行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制度”……2022年,我市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完善了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落實幫扶措施2783項,全市有勞動能力脫貧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8924.5元,比增4.84%。已確權經營類扶貧資產13.2億元,惠及750個村、7.2萬名脫貧人口和監測對象。

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是繪就鄉村全面振興圖景不可缺少的底色。去年以來,我市按照普惠性、民生性、兜底性鄉村建設工作思路,不斷夯實和美鄉村底色,農村人居環境得到有效改善,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治理、農村廁所革命、村容村貌等領域突出短板均得到全面提升,“五美”專項行動扎實推進,“三村三帶”啟動建設。我市還集中力量、集中資源,高質量、高標準加快建設15條縣級鄉村振興示范帶,促進沿線村莊率先實現產業、組織、生態、人才、文化振興,實現示范帶動,鄉村面貌煥然一新。

省委十三屆二次全會提出,要突出縣域振興,高水平謀劃推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

河源春來早,奮進新一年。圍繞“縣域振興”這一考題,我市搶先抓早、提前布局,成立了市委推動縣域高質量發展工作專班,凝心聚力推動“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全面激發縣、鎮、村三級發展活力,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向著更高水平和更高質量邁進。

今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新征程新起點,我市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鼓點錚錚響亮,全市人民正全力以赴,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本報記者 王亞嬌)

    上一篇:沒有了
    下一篇:產業發展風正勁 奮發崛起正當時
    數字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