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视频,国产VA免费精品观看精品,久久国产精品久久精品国产

您的當前位置:主頁 > 專題

產業發展風正勁 奮發崛起正當時

我市堅定不移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

2023-01-30 11:44:56 來源:河源日報

編者按

回顧,是為了更好地前行。2022年,面對“三期疊加”“三重沖擊”“三重壓力”以及世紀疫情、自然災害的交織影響,全市上下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守正創新、團結奮斗,積極培育“五大產業”、大力實施“七大行動”,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平穩向好,開創了幸福和諧美麗河源建設新局面,為河源推進高水平現代化建設鋪下了基石。今日起,本報推出系列綜述,多角度報道2022年我市各項事業取得的新突破、新成效。敬請垂注。

■本報記者 方新苗

春到東江,兩岸盎然。近日,位于河源國家高新區的廣東省西勤精密模具有限公司正呈現一幅火熱的生產場景:裝配車間內智能化生產線正高速運轉,各道工序銜接有條不紊地進行,工人們或在進行輔料的組裝,或在對產品進行全檢?!按汗澢?,單裝配車間每天平均有25條生產線在運作,800多名工人在崗。”該公司裝配車間經理王軍說。

回望2022年經濟發展,市委、市政府始終以實體經濟為本、堅持制造業當家,按照省委、省政府對河源的部署要求,大力培育“五大產業”、實施“七大行動”,謀劃實施了一系列打基礎、利長遠的重大舉措,全市經濟運行總體穩定。工業經濟持續穩定增長,2022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63.51億元,比上年增長2.4%。

產業聚,則發展快。實踐證明,要實現高質量發展,惟有堅持制造業當家、挺起工業脊梁。2022年,我市產業發展持續壯大、成績斐然,電子信息智能制造產業園加快建設,電子信息產業產值近600億元;水經濟產業園建設加快推進,今麥郎飲品正式投產,農夫山泉三期等一批優質水經濟產業項目動工建設;引進億元以上產業項目115個,河源國家高新區首次躋身全國百強國家級高新區,全市高新技術企業存量增至348家……一個個項目、一組組數據,勾勒出我市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脈絡和軌跡。

逐夢“千億”“百億”勢正足

作為廣東的生態屏障和生態發展區,河源選擇發展什么樣的工業、產業尤為關鍵。2021年12月,市第八次黨代會吹響了“加快培育千億級電子信息產業集群、百億級水經濟產業集群和百億級先進材料產業集群”的號角;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亦對壯大電子信息等幾大主導產業作出了具體部署。前不久,市委八屆五次全會召開,再次錨定我市產業發展的主航向:要鞏固電子信息第一大支柱產業地位;推動水經濟、先進材料、機械與模具產業向百億級產業集群加速邁進。

細數家底,河源擁有中興通訊、西可通信、中光電等100多家電子信息企業以及國家通訊終端產品質檢中心,全省每生產9部手機就有1部是“河源制造”,全市電子信息產業產值近600億元。作為粵港澳大灣區輻射帶動第一圈層,河源發展空間廣闊、成本優勢明顯、營商環境優良,被省委、省政府列為珠江東岸4個重點扶持發展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的城市。打造千億級電子信息產業集群,河源可謂底氣十足,天時、地利、人和俱全。

河源因水得名、因水而興。發展水經濟產業、做好水文章,是河源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必由路徑。2021年10月,繼農夫山泉廣東第一、第二生產基地落戶河源之后,農夫山泉廣東第三生產基地項目又落戶河源。同年11月,河源市水經濟產業園建設啟動,一周后便迎來首個簽約落戶的標志性項目——計劃總投資40億元的華潤怡寶項目。一座百億級水經濟產業新城正冉冉升起,上演著點水成金的傳奇。據統計,全市共有水經濟規上企業16家,在建、簽約重大項目5個,前三季度水經濟產業園實現規上工業總產值24.42億元、增加值12.58億元,相關在建、在簽項目投產后,預計可新增產值106.5億元。

河源礦產資源豐富。截至2020年底,已發現主要礦產64種,查明資源量的有34種。坐擁“寶山”,河源敢謀善為。今年1月,作為全省最大的高性能釹鐵硼磁材項目,廣東晟源永磁材料有限責任公司8000t/a高性能釹鐵硼永磁材料項目(一期)竣工投產。項目全部建成達產后,預計年產值10億元以上、年稅收超5000萬元,提供就業崗位約600個。截至2022年10月,全市有先進材料產業規上企業46家;2022年前10個月,先進材料產業實現規上工業產值約41.8億元。

沿著市委、市政府謀定的產業發展方向,2022年我市圍繞電子信息、水經濟等“五大產業”,積極承接“雙區”產業延伸、企業轉移,謀劃一批、儲備一批、引進一批強鏈擴鏈型、集群配套型、龍頭基地型企業。據統計,2022年,我市新簽約項目190個、投資總額710.6633億元;新簽約項目中,超億元項目134個,超10億元項目18個。新簽約項目中,電子信息產業類項目58個,投資總額307.3億元;水經濟及食品飲料產業類項目8個,投資總額32.0826億元;先進材料產業類項目37個,投資總額82.898億元。

以平臺建設推動 產業集聚發展

產業園區是區域經濟發展的主戰場。近年來,我市一直將產業園區高質量發展作為重點工作。2022年10月,全市產業園區高質量發展工作現場會在河源國家高新區召開,更是為各縣區謀劃自身產業園區高質量發展路徑打了一針“強心劑”。

“要盡快實質性啟動承接產業有序轉移主平臺建設?!睋?,我市正謀劃建設承接產業有序轉移主平臺。初步計劃以河源國家高新區本區和跨江融合發展區為主平臺核心發展區、各縣區工業園為主平臺協同發展區,高起點高標準規劃建設河源市承接產業有序轉移主平臺,積極爭取認定成為首批省級主平臺,將我市主平臺建設成為省內承接珠三角產業轉移的主力軍、工業經濟發展的新高地。

為更好承接產業有序轉移,在硬環境方面,要加快推進河源國家高新區跨江融合發展,集中資源做強承接產業有序轉移主平臺;主動牽引更多轉移企業落戶河源,推進產業園區標準化建設,推動城市結構優化和品質提升,促進產城融合發展。在軟環境上,要用好用活深河對口幫扶機制,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強化招商引資工作,強化新一代電子信息、水經濟、先進材料等重點產業鏈、供應鏈對接。

目前,我市幾大主導產業均有產業建設平臺。河源國家高新區作為全市電子信息產業的主陣地,是中國首批電子信息行業重點推介產業園區、省內第四大手機生產基地,園區內產業公共配套服務建設完善,建有國家通訊終端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科技企業孵化器、金地創谷等產業公共平臺。當前,我市電子信息已形成了以河源國家高新區為主陣地,源城、龍川、江東新區等其他縣區共同發展的局面,產業空間集聚效應明顯,優質企業、項目紛至沓來。

緊鄰萬綠湖,一座百億級水經濟產業新城正冉冉升起,上演著點水成金的傳奇。水經濟產業園規劃選址位于河源國家高新區深河產業城A區,總規劃面積12482畝,計劃分三期規劃建設,實施“一核三軸兩帶三基地”空間布局,主要有區域總部產業區、產業配套區、產業孵化區、物流配套區、休閑生活區等。自啟動建設以來,我市按照“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效能管理”的原則打造水經濟產業園,加快水經濟產業園建設,完善產業道路、要素配套設施和熱能蒸汽供熱管道,加快謀劃食品檢測機構等配套設施建設,加快推動水經濟產業園形成產業規模。

占我市先進材料產業“半壁江山”的東源縣,在產業平臺建設上也不遺余力。總規劃面積1平方公里、總投資6.1億元的東源縣新材料產業園正積極推進建設。園區內已引進廣晟永磁、信昌盛、惠集、英吉瑞等項目14個,總投資約45.5億元,全部建成達產后,可實現產值67.3億元,稅收2.761億元。隨著贛深高鐵的建成通車,江東新區借力粵港澳大灣區先進材料產業外擴更加便利。不久前,位于江東新區臨江鎮的河源市鉑科新材料有限公司高端合金軟磁材料生產基地項目一期動工建設,該項目全面建成投產后,預計年產值達10億元,年稅收約6000萬元。

正在加快建設的特色園區,成為我市各大主導產業飛騰躍升的平臺。在做好“硬支撐”的同時,我市正按照補短板、強優勢、促提升的總體思路和園區化、集群化、鏈條化發展路徑,進一步優化服務環境、扶持措施,聚合要素保障,加快集聚成勢,全力打造引領高質量發展的支柱產業。

邁向新征程,當有新作為。根據《廣東省2023年重點建設項目計劃》安排,今年我省計劃安排省重點項目1530個、總投資8.4萬億元,年度計劃投資1萬億元。其中,涉及河源的重點項目有64個,包括河源市水經濟產業園(一期)項目、河源國家高新區電子信息智能制造產業園項目等26個產業項目,每個項目都是“五大產業”中的“佼佼者”。這些主導產業的重點項目將在新的高度挺起河源現代化建設的產業“腰板”。

    數字報
    本周最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