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的荷塘
■萬蕊新
“映日荷花別樣紅”,盛夏時節,亦是故鄉荷花開得正旺的季節。清風徐徐,一縷縷淡雅的幽香,彌漫著整個村莊,沿著荷塘,鋪展著回憶的畫卷。離別故鄉多年了,昔日故鄉的荷塘依舊縈繞在腦海中。
一池荷花半生緣,疏光倒影碧悠悠。鄉愁與荷塘的記憶交織在一起,旖旎心扉深處的寧靜與秀美。
山林的晨曦,穿梭著河堤,透過婀娜的柳樹,宛若綾羅輕輕灑落,繡織荷塘的金邊,緩緩溢出荷塘盛夏的妝容。
天空瓦藍,層層綠浪搖曳于陽光之下,剔透的晨露,徜徉在翡翠的荷葉間,歡快地打著滾兒,如閃爍的珍珠折射著光芒。青翠碧綠間相連著山巒,風兒在荷塘的拐角處,一張一弛的綠盤蓑衣,翩然起舞在夏風中,悄然地滑落成夏日醉人的山水墨畫。
山林笑,荷花醉。“惟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故鄉荷塘淡雅的荷花,花開時日不同,天然畫筆下的荷塘,加上陽光斟滿荷花的酒盅,植入每一寸故土,荷塘里每一朵荷花是那么地雋秀、溫暖、惹人憐愛。
夏日的修辭還來不及在隱喻中夸贊,故鄉的荷花早已一朵接一朵地次第盛放,日復一日,依然在“荷花落日紅酣”中爭芳奪艷。花開時機不同,荷塘的花兒形態各異,有的含苞欲放,羞澀地合攏著花骨朵兒,“接天蓮葉無窮碧”在滿眼的綠傘中若隱若現,有的則在荷花莖的支撐下,微風中,如婀娜多姿的少女亭亭玉立娉婷于水中央。時不時,蝴蝶蹁躚于蓓蕾,雨珠嬉戲于水里,駐足于荷畔,凝望著風吹起荷塘起伏的綠浪,面前的花海,令人心醉,此時此景,已分不清是人在花中游,還是畫在水間走,美得令人心醉、美得不舍挪步,總而言之,怎一個美字了得。
孩提時代起,我對荷塘情有獨鐘,一池翠綠微漾著童年的歡樂。放學過后,荷塘就成了山里娃最喜歡的去處。一到荷塘,大伙兒把書包擱置在岸邊,從書包中拿出事先準備好的空瓶子、小紗網,紛紛將褲管卷得高高的,迫不及待地結伴去荷塘摸魚、蝦, 碰上運氣好的話,還可裝上大半瓶,一想著餐桌上用韭菜辣椒爆炒過的小魚蝦,口水都忍不住流了下來。
大伙兒玩得不亦樂乎,玩久了,大人常會來荷塘找人。曾記得有一次,快天黑了,我們都舍不得離開荷塘。小伙伴們中有個叫“黑蛋”的小男孩,特別調皮,一玩起來,就忘了時間。“黑蛋,黑蛋,回家了。”一聽岸邊傳來呼叫聲,我們趕忙把黑蛋藏在了密集的荷葉中,只見黑蛋彎著身軀在荷花叢中屏住呼吸,不敢作聲,頭頂一株荷葉遮住臉蛋,乍看過去,根本看不出池塘中藏著一個人,荷塘蛙聲一片,交織著歡笑聲,黑蛋的父母張望著荷塘,怎么也看不出個究竟,只好作罷。
等大人們走遠了,“黑蛋,出來了。”黑蛋本來就長得黝黑,在荷塘里打個滾兒,不少泥巴巴在臉上,人就愈加顯黑了,與荷花的潔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黑蛋得知安全了,立馬從荷葉叢中露出個頭來,小伙伴們望著他的模樣,忍俊不禁地打趣說道:“荷塘里又長出了一朵新荷花了。”黑蛋也懶得回應我們,俏皮地朝我們扮了個鬼臉,鉆到河塘另一邊玩去了。
玩得盡興時,天色逐漸暗淡了下來,我和小伙伴們這才想起了回家的事情,上岸后,背起書包就往家中跑去。
荷花終有凋謝之日,我一想起這,心里難免生出絲絲惆悵。總想著法子將這份美麗永遠保留下來。我時常會拿出本子,想象著荷花的模樣,畫了下來,雖畫得不盡人意,每年與荷塘的花海即將告別一段落時,我總愛拿出畫本,回想著荷塘滿池的秀美,仿佛我的面前又長出了一池秀麗多姿的荷花。
父親常說,畫得好不好并不重要,心里裝著屬于自己的那朵荷花就足矣。細想著父親的話語,人生如荷,荷如人生,“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但凡擁有荷花的那抹恬靜與堅韌,人生又何嘗不是一場美麗的修行。
荷塘里生長的植物,蓮藕、蓮子、荷花、荷葉……對于村里人來說,皆是寶貝。尤其是母親制作的荷葉飯,至今令我記憶猶新。 小時候,鄉村的學校離家較遠,中午通常回不了家,母親常常一大早就做好荷葉包飯,用飯盒裝好,讓我和哥哥帶到學校。中午時分,我和哥哥在教室里剝開荷葉,茶油爆炒過的飯粒,茶油飯的芬芳交織著荷葉的清香,光聞著,就足以讓人垂涎三尺。貪婪地吃著可口的荷葉飯,腦海里浮現出母親在灶臺前,燒旺的柴火映紅著母親秀麗的臉頰,母親的微笑綻放著兒女心中最美的荷花,飄香的荷葉飯沁滿濃濃的母愛,荷塘有著我童年里最幸福的味道。
故鄉的荷塘,開滿繾綣心扉的回憶,夏風吹動荷的絮語,風鈴傳遞著一串串熟悉的鄉音。那抹清香,吹著我,吹著故鄉,芬芳了歲月的記憶。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