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快全域全面“融灣”“融深”?
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獻良言……
全域全面“融灣”“融深”,是河源實現彎道超車的重大機遇,也是河源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
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以“融灣”“融深”為路徑,更有力地在參與服務國家戰略中增創優勢。搶抓粵港澳大灣區、深圳先行示范區和橫琴、前海、南沙三大平臺建設的歷史機遇,在全力支持、全面融入中激發發展新動力。
贛深高鐵的建成通車,讓“發展高鐵經濟”成為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討論熱詞。 黃贊福 攝
圍繞如何加快全域全面“融灣”“融深”,形成目標同向、措施一體、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協同發展格局……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紛紛立足河源發展實際建言獻策。
充分立足資源稟賦
大力推動產業共建
我市具有區位、氣候、環境、資源、文化、旅游等多重優勢,康養產業蘊含拉動經濟發展的巨大潛力。為助推河源“融灣”“融深”,市人大代表何艇建議我市加快打造大灣區旅游及康養基地,市發改局聯合民政、衛健、醫保、稅務、財政等部門,進一步優化支持我市發展康養旅游的政策和法規,制訂系列專項發展規劃,建立產業標準體系,共同支持康養產業發展;圍繞康養旅游的核心主題,設立“東江康養智庫”“萬綠湖論壇”“萬綠湖康養智庫”等機構,借助包括大灣區的高校、媒體、行業企業等人才資源,特別是大灣區相關城市退休干部的資源,為河源康養旅游基地的發展獻言獻計、出謀劃策。
優質的農產品和可口的客家美食是河源的亮麗名片。市人大代表吳麗萍建議,河源毗鄰粵港澳大灣區,要利用好河源的生態優勢,進一步暢通農產品對接渠道,通過舉辦系列推介會、美食節等活動,以大灣區市場需求為導向,探索打通從“山區到特區”、從“田間到餐桌”,以食材為紐帶的農業產業“融灣”“融深”路徑。同時,要結合各縣區實際情況,有類別地、有針對性地打造品牌。特別是要針對茶產業的發展,站在全市戰略高度研究謀劃,整合資源,形成優勢互補,做好茶產業這篇大文章。
政協委員楊聰建議,我市可利用在港同鄉團體網絡推廣河源美食,將河源優質農產品引進粵港澳大灣區,加強商貿往來。如通過舉辦河源客家美食節等方式,以食會友,弘揚和發展客家文化,力促兩地在經貿、文化等多領域交流合作;通過組織“河源飲食文化團”,吸引香港市民到河源,了解客家農業文化及生活習俗,增加人流,帶動經濟發展;利用線上線下媒體制作推廣河源飲食節目,講好客家飲食文化,在兩地舉辦客家飲食賽事,傳承發展客家飲食文化,打響河源客家菜品牌。
共促營商環境優化
加強各地人才交流
打造更高水平營商環境是加快我市“融灣”“融深”步伐的必要之舉。市人大代表李文東表示,近年來,我市持續在優化營商環境上做文章、下功夫,有力推動了我市經濟高質量發展。他建議,接下來,我市要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尤其是在立法層面、法治環境等方面,司法部門應將《廣東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納入年度普法計劃,廣泛開展普法宣傳工作,引導市場主體和社會公眾知法用法,營造人人參與營商環境建設的良好氛圍。同時,要探索研究制定我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并盡快出臺實施。
建立符合中小企業發展的融資機制是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環節,需要政府、銀行、企業和社會各方面的相互配合、通力協作。對此,市人大代表賀建明建議,我市可將集體所有制土地上的房產、農田承包經營權等納入抵押登記范圍,明確登記機關;要進一步規范轄區內資產評估和抵押登記行為,整合評估和登記機構,降低客戶貸款的抵押物評估登記成本。同時,我市要進一步完善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法律體系,支持實體經濟在場外市場交易,打破傳統實體經濟融資模式,讓我市實體經濟跳出河源,到粵港澳大灣區等更大的資本市場吸入更多資金,更好地解決我市實體經濟在發展中遇到的實際困難。
在加強人才交流方面,市政協委員邢文威建議,可依托河源在港鄉賢,組織開展多元交流活動,開展有針對性的學術交流、商務往來、慈善公益,以深度交流吸引香港青年精英,培養河源的義務宣傳員、未來建設者,發揮人才薈萃、智力密集、聯系廣泛的優勢,助力河源深度“融灣”“融深”。
優化對外開放格局
積極打造高鐵經濟
推動河源“融灣”“融深”,優化對外開放格局是必要命題,穩住外貿則是第一抓手。市人大代表唐千里認為,圍繞“融灣”“融深”,結合河源特點,海關部門要在積極服務龍頭企業的同時,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讓更多企業享受政策紅利;全力壓縮海關作業時間,節約企業通關成本,助力企業發展提速減負增效;精準對接產業發展所需,提供個性化政策指導和扶持措施,支持優質農業、工業企業不斷做大做強。
隨著深圳等一線城市制造業成本上升,大量企業選擇把生產基地轉移到周邊城市。市政協委員李國軍建議,我市要加大對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力度,加速形成高效便捷的對外通道網絡,營造良好的產業發展環境,積極承接粵港澳大灣區的優勢產能,扎實推進“融灣”“融深”行動。同時,要通過市場優勝劣汰機制,篩選出發展前景好的本土企業,通過產業、稅收、金融等政策支持其發展壯大。
來自香港的市政協委員陳冬梅表示,隨著贛深高鐵通車,乘坐高鐵從河源到深圳最快只需48分鐘,自己也經常從河源坐高鐵回香港。贛深高鐵通車對推動河源全域全面“融灣”“融深”具有重大戰略意義。今后,河源要努力打造深河“一小時生活圈”,大力發展全域旅游產業,特別是打造“萬綠湖濱休閑農業生態旅游康養特色旅游帶”,支持河源成為粵港澳大灣區越來越多市民向往的“后花園”。
同樣來自香港的市政協委員黃敬表示,目前,隨著幾年的發展,河源市已經具備良好的“融灣”“融深”基礎,要進一步加快推動深圳創新、產業、資本、人才等要素資源與河源產業成本洼地、現代農業、生態旅游、交通戰略腹地等優勢相結合,持續推動兩市深度協作落地落實。
■統籌:梁驅遠 ■采寫:梁驅遠 謝少娜 周慧荷 劉昕 王亞嬌 方新苗 鄒茹玉 蘇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