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聚焦增進民生福祉——
打造幸福心城 提升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多謀群眾關心的實事,多辦群眾滿意的好事,過去一年來,我市民生福祉不斷增進,人民群眾有了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今年,我市如何解決好各類社會民生問題,打造幸福心城,讓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滿,成為了市兩會中代表委員們的關注熱點。
關愛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發展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不少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留在鄉村的多是老人和孩子,造成農村家庭出現不少留守兒童。農村留守兒童長期與父母分離,缺乏親情與有效監護,一些留守兒童甚至出現心理問題和發生犯罪等極端行為。
如何關心關愛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成長問題?市人大代表黃偉欽建議,政府在每個行政村建立一個“希望家園”,提供心理輔導、情感交流、學習幫助、文體活動、志愿服務、家庭教育指導等,為農村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提供關愛和扶助。黃偉欽說,還應大力推行本村黨員干部與留守兒童進行“一對一”關愛和交流溝通活動,每星期至少走訪一次,了解和掌握他們的思想動態,并盡己所能給予幫助和鼓勵,促進他們健康成長,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本報記者 劉永菲)
規范園林花木行業經營管理
當前,我市正積極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公園城市建設等成為市民所盼、所望。市人大代表潘石源說,目前,我市花圃苗場分布分散,由于花圃苗場占地面積較大,土地使用周期較長,且零散分布,制約著發展,也嚴重影響市容市貌。市民在購苗、賞花存在不便之,行業競爭也存在局限性。
潘石源建議,由政府職能部門立項規劃建設河源市園林花木市場,打造集觀賞、休閑、消費于一體的開放平臺,將我市園林花圃苗場零散商家集中起來,將土地資源有效利用。結合我市氣候特點、城市文化特色,對園林花木市場進行規范化管理和創新性建設。依托河源優質生態資源,以園林花木市場為平臺,多部門合作策劃“園林文化節”等系列活動,將國家園林城市名片擦亮。加強對國家森林城市創建的宣傳和普及,提高廣大群眾對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認知度,構建全民參與的共建格局,不斷提升市民的獲得感、幸福感。(本報記者 劉昕)
筑牢食品安全防線 讓居民吃上放心食品
市人大代表邱敏說,我市部分農村、城鄉接合部食品店、小餐館還存在無證無照經營現象,經營者、從業人員食品安全意識薄弱,“山寨”食品、“三無”食品、過期食品等仍威脅著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邱敏建議,政府職能部門應廣泛宣傳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和科普知識,使群眾更多了解假劣食品產生的途徑、危害及識別方法,全面提高公眾的食品藥品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切實提高從業者的責任意識、誠信意識、法律意識,在全社會形成人人關注食品安全、參與監督的良好氛圍。同時,政府有關部門、各新聞媒體要及時公布假劣食品信息,建立舉報獎勵制度,充分發揮社會監督作用,筑牢食品安全防線。同時,健全食品安全風險監測體系,實現風險分類分級管理。全面推進信息化建設,利用“互聯網+”和大數據技術實現智慧監管,推進食品安全網格化監管,形成更加完善的社會共治格局。 (本報記者 曾俊霖)
加大學前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力度
學前教育是終身教育的開端,關系到孩子和國家的未來。市人大代表曾炳炎說,“目前,我市在學前教育的硬件建設上已大有改觀,但師資隊伍建設卻較為薄弱,師資隊伍存在學歷低、水平低、培訓少和公辦幼兒園教師編制緊缺等現象,難以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
如何促進我市學前教育普惠健康發展?曾炳炎建議,一是提高持證上崗率。我市有幼師專業的大專院校,規定學生在校期間須參加教師資格證考試,保證學生畢業后從事學前教育時能夠持證上崗。對于目前無教師資格證教師,逐年安排其參加考證,限定時間取得幼兒教師資格證。二是加大培訓力度和經費投入,政府部門應增加學前教育教師方面的培訓經費。三要提供學歷進修平臺,對不符合學歷要求的在職幼兒園教師提供進修平臺,讓教師利用寒暑假期間進修培訓,實現學歷提升目標。四是市教育主管部門多組織學前教育教師的競賽活動,以賽代練、以賽促教,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五是市縣統籌安排,為新開辦的公辦幼兒園保障公辦教師編制,確保公辦幼兒園公辦教師占一定的比例,促進幼教事業健康發展。(本報記者 劉永菲)
將居家養老服務納入城市發展規劃
“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的不斷提高,養老問題越來越受到國家與各級政府的重視。居家養老服務,可以解決子女因工作等原因暫時不能照顧父母等問題。”市政協委員李秀青說,在集中養老的形式還沒有被大眾廣泛接受的情況下,建議將居家養老服務納入城市規劃,在社區設立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提供以老年人日間照料、生活護理、家政服務、精神慰藉等為主要內容,以上門服務、社區日托和引入養老機構專業化服務為主要形式的養老服務。
李秀青建議,將居家養老發展所需土地和用房納入城市規劃和小區建設指標,對于新建300戶以上的物業小區必須提供至少300平方米的老年照料中心,一些高端社區可根據戶數的增加而提高標準。對于已建成的小區應以居委會為單位,利用公共土地或國有資產在每個社區重新規劃建設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本報記者 王亞嬌)
加強市區餐飲業油污凈化治理
市人大代表林如珍說,近年來,隨著餐飲行業的迅速發展,市區餐飲店不斷增多,每天產生的油污量數目驚人。由于缺少有效的監查管控,加上很多餐飲店老板環保意識淡薄,不愿投入資金完善油污處理系統,廚余垃圾直接排入下水管道,導致管道堵塞。油污涌出地面,影響居民安全出行,居民怨聲大、投訴多。城管部門和社區居委會都要對下水道進行多次油污清理,浪費財政資金;廚余垃圾還造成污染。
林如珍建議,我市應建立健全餐飲行業準入機制,制定嚴格的排放標準,餐飲店安裝排污設施設備后,方可取得相關營業許可,從油污排放源頭上進行遏制;加大監管力度,對運營中的餐飲店要加強管理,對未安裝油污處理系統的餐飲店要督促整改,進一步加強對餐飲行業的油污收集,建設生態分離系統,讓河源的天更藍、水更清。
(本報記者 梁驅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