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農村危房改造任務全部完成
2.8萬多戶困難家庭圓了安居夢
通過全面實施農村危房改造,實現既有新房、又有新村。圖為源城區埔前鎮上村村紅色文化廣場。肖斌 攝
□本報記者 肖斌
農村危房改造是“兩不愁、三保障”的重要內容,事關民生福祉,事關鄉村振興、脫貧攻堅。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和相關部門密切配合下,市住建部門深入貫徹落實脫貧攻堅決策部署,緊緊圍繞住房安全有保障目標任務,扎實推進農村危房改造工作。2016年以來,全市共有28754戶納入危房改造對象,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3330戶、非建檔立卡貧困戶15424戶。記者了解到,通過拆除重建和修繕加固等方式,我市農村危房改造任務全部完成。
搬出危舊房 迎來新生活
近日,記者隨同市住建部門的工作人員實地來到源城區埔前鎮上村村走訪,查看危房改造后村民的生活情況,讓他們感受最深的是村民生活態度的轉變。
穿過該村中心的紅色文化廣場,繞過客家建筑風格的羅氏宗祠,拐進一條鄉間小道,一農戶新房門頭上方的墻體上“感恩共產黨”五個鮮紅的大字,格外引人注目。這是脫貧戶羅遠云的家,今年32歲的他自小患有小兒麻痹癥,一個人生活,家庭經濟困難,前些年,他跟自家養的一頭牛住在一間破舊的泥磚房里,每逢下雨,室內多處漏雨。2017年,政府補貼他4萬元危房改造補助資金,幫扶單位補貼1.5萬元。由于羅遠云不能自籌資金,幫扶單位又另外資助3萬元,幫他在舊址建起新房。
“新房寬敞明亮,舒適溫暖,多虧了黨和政府的好政策,讓我住上這么好的房子。建好新房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心中對黨的感激寫在房子的外墻上。”住進新房的羅遠云道出了危房改造后的幸福生活,打心眼里感謝黨、感謝政府。
同樣,今年52歲的脫貧戶羅耀明,住的房子也是2017年危房改造后的新房。以前他家住的三間泥瓦房,每到下雨天,鎮村干部都為他一家人揪著心,勸說他到住房條件好的村民家暫住。2017年,危房改造后,一家人住進83平方米的新房子里,生活也越來越幸福。他說,“改造后的屋頂不漏雨了,連風都刮不進來,沒想到我這么大年紀了,還能住進這么舒適的房子。”
上村村是革命先烈羅煥榮的故鄉,也是源城區5個省定精準扶貧村之一,在駐村工作隊精準幫扶下,像羅遠云、羅耀明一樣住進新房、開啟新生活的脫貧戶還有很多。據深圳大鵬新區群團工作部駐上村村第一書記黃旭軍介紹,上村村共有70戶貧困戶,其中有21戶貧困戶住在危房里,對于這21戶住危房的貧困戶,由當地政府補貼每戶4萬元,幫扶單位——深圳大鵬新區每戶補貼1.5萬元。當個人難以自籌資金建設新房,再爭取幫扶單位3萬元到5萬元不等的建設幫扶資金。現在上村村的21戶貧困戶全部住上了放心、安全、有保障的住房。
農村危房改造完成
鄉村振興為民造福
2016年以來,我市大力實施農村危房改造政策,全市共有2.8萬多戶納入危房改造對象,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3萬戶、非建檔立卡貧困戶1.5萬戶。為實現貧困戶住房安全有保障的目標,各地多渠道籌集資金。為加強資金監管,市住建局、市財政局還制定出臺了《河源市農村危房改造資金管理細則》,強化危房改造資金管理。通過落實省市縣級配套資金,加上幫扶單位、掛鉤干部、當地財政補貼,合力實施農村危房改造。通過全面實施農村危房改造,極大改善了農戶居住條件和村容村貌,有力推動了鄉村振興。
據介紹,農村危房改造是“兩不愁、三保障”的重要內容,事關民生福祉,事關鄉村振興、脫貧攻堅。2016年以來,全市共有28754戶困難家庭納入危房改造對象,順利達成了脫貧攻堅中貧困戶住房安全有保障的目標任務。
建設危房改造集中居住點,盤活閑置農房,依托危房改造興辦特色產業……近年來,我市通過整合資源,因地制宜,將農村危房改造與“三清三拆”、農村泥磚房清理整治、美麗鄉村建設等工作緊密結合,開展整體推進和連片整治試點,積極探索在建設模式上由散戶自建變為統建幫建,在配套設施、環境整治等方面加強指導幫扶,實現既有新房、又有新村。
下一篇:確保安全標準一絲一毫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