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稅務部門創新服務模式
激活醫藥產業創新DNA
■本報記者 陳思芬
■通訊員 邱思怡 賴秋蝦 李憶
近期,我市稅務部門充分發揮稅收職能作用,通過精準施策、全程護航的創新服務模式,助力醫藥企業在創新發展道路上輕裝上陣。其中,廣東立國制藥有限公司(下稱立國制藥)和廣東埃納生醫學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埃納生醫學)的跨越式發展,正是稅惠政策賦能產業創新的生動寫照。
全周期服務助力打造
“灣區北翼醫藥創新高地”
走進立國制藥,企業研究人員正在進行新技術研究。作為國內最大的頭孢呋辛類抗生素出口單位,目前全國醫藥流通市場上,每10盒頭孢呋辛類抗生素藥物中,就有7盒產自立國制藥,其產品遠銷全球20余國,年產值超8.5億元,累計納稅貢獻卓越,立國制藥已然成為“中國智造”的一張亮麗名片。
從一家初創企業成長為廣東省制藥業單項冠軍企業,立國制藥不僅將創新刻在基因里,也始終將稅務合規經營融入企業發展血脈。該企業負責人鄧玉開表示,合規誠信經營是企業行穩致遠的重要基石。自1995年創立至今,該企業堅持如實申報收入、按時繳納稅款,憑借規范的稅務管理,連續7年榮獲A級納稅信用等級,從而享受稅務部門“綠色通道”服務,在發票領用、出口退稅等業務辦理上享受“即申即辦”的便利。據統計,2022年至今,立國制藥累計享受稅費優惠政策減免達1.2億元。
今年5月,占地3000平方米的立國制藥研發中心正式揭牌,這是立國制藥從“實驗室”到“產業化”邁出的關鍵一步。在研發中心建設初期,當地稅務部門還開啟全周期跟蹤服務模式,多次深入企業調研,針對設備采購、技術引進等關鍵環節開展專項政策輔導,幫助企業梳理研發項目清單,確保每一筆研發投入都能精準享受到稅收優惠。
“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從75%提升至100%的政策,為企業節省超億元稅費,極大緩解了研發中心建設的資金壓力。”鄧玉開表示,稅務部門的精準輔導和全程護航,大大增強了企業創新發展的信心。如今,立國制藥正將稅惠紅利轉化為創新勢頭,聚焦前沿課題攻關,加速推動高附加值、高技術壁壘的新藥研發進程,朝著打造“灣區北翼醫藥創新高地”的目標穩步邁進,力爭在全球市場競爭中彰顯中國藥企的責任擔當,描繪中國藥企高質量發展的嶄新畫卷 。
“成長護航檔案”
讓醫療器械實現“國產替代”
埃納生醫學的無塵電子車間內,技術人員正專注調試4K腹腔鏡攝錄系統。該企業生產的國產化4K超高清內窺鏡攝錄系統設備,可應用于普外科、肝膽科等多個臨床科室,目前已在全國各地上市,實現了從實驗室到生產線,再到臨床一線的跨越。
“落戶河源9年來,我們累計享受了多項稅收優惠,政策紅利變成‘源頭活水’,資金全部投入微創內鏡等設備的研發攻關,不斷推動企業科技創新,形成了我們的核心競爭力。”埃納生醫學相關負責人朱醒悟介紹。
自企業創立以來,當地稅務部門定期為埃納生醫學送去《“納稅+信用”體檢報告》,針對醫療器械行業特性開展風險預警,幫助埃納生醫學連續4年保持納稅信用A級。埃納生醫學負責人表示,信用等級是科技型企業的“隱形資產”,在參與設備采購競標時,納稅信用報告與產品技術參數同步展示,“技術+信用”的雙重背書讓企業競爭力顯著提升。如今,埃納生醫學已成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擁有110項專利、55個醫療器械產品批文,憑借“技術突圍”打破進口壟斷,成功實現醫療器械“國產替代”。
不僅如此,當地稅務部門還為埃納生醫學這類納稅信用良好的專精特新企業建立了“成長護航檔案”,通過稅收大數據動態追蹤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增值稅留抵退稅等關鍵指標,建立納稅信用警示提醒機制,輔導企業完善內控制度、提高涉稅業務管理水平,既確保政策紅利精準落袋,又幫助企業筑牢合規經營防線。
從頭孢原料單項冠軍企業到醫療器械國產突圍佼佼者,立國制藥和埃納生醫學的發展之路折射出“政策+服務”雙輪驅動效應。隨著稅費優惠政策與產業創新需求深度耦合,我市稅務部門建立的全周期服務模式和“成長護航檔案”制度,將推動越來越多的醫藥企業踏上“增信—賦能—跨越”的良性發展軌道,為河源醫藥產業構建起更富活力的創新生態。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