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河源食品安全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全市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和水平穩步提升
2023年以來,我市各級市場監管部門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食品安全戰略的決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落實黨政同責、加強監督管理、開展檢驗檢測、打擊違法行為、推動行業發展、注重社會共治,較好完成各項工作任務,全市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和水平穩步提升,未發生較大以上食品安全事故和區域性行業性風險。
貫徹落實黨政同責
堅持高位推動督導
全市各級黨委政府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把食品安全工作擺在黨政工作的突出位置。一是落實黨政同責。將食品安全工作納入市委全會工作報告、市政府工作報告的重要內容;市委常委會、市政府常務會議多次聽取食品安全工作情況匯報;市委、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多次開展專題調研和檢查,協調各方重視支持食品安全工作;市委、市政府班子成員按照職責分工,加強對分管行業或領域內食品安全相關工作的領導,督促指導相關部門依法履行職責;持續將食品監督抽檢和在產國家基本藥物抽檢列入市“十件民生實事”;印發年度食品安全重點工作安排。二是落實“兩個責任”。市委、市政府領導班子包保66家A級主體。截至2023年12月,全市經省推送并核實食品生產經營主體38994家,實現市、縣、鄉、村分級分層包保并落實“三清單一承諾”;確定包保干部5597人,市級領導干部帶頭開展督導,全市包保工作實現調查摸底、清單建立、組織承諾、宣傳覆蓋、培訓覆蓋、季度督導、年度督查、食品安全責任人配備等“8個100%”。三是落實考核評價。將食品安全工作納入地方黨政領導干部政績考核內容。市食藥安辦每年均組織對各縣區(含管委會,下同)、市直各部門食品安全工作開展評議考核。
強化全域質量監管
扎實開展提升行動
切實履行監督管理、行業管理等責任,加強全環節、全鏈條、全領域監管。
一是強化源頭監管。嚴格涉重金屬行業大氣、水污染物排放管控,申報土壤污染源頭防治項目并已入中央專項資金項目儲備庫;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網格化管理,全市劃分101個鎮級網格、1251個村級網格,實行區域定格、網格定人、人員定責;落實承諾達標合格證制度,全市開具承諾達標合格證主體5475家,總用證1289994張,用證產品459457.95噸;指導學校飯堂、農貿市場、商超開展產地準出與市場準入追溯銜接試點;組織完善主要食用林產品檔案資料,引導主體建立生產記錄和臺賬管理檔案,嚴控農藥、肥料等投入品的使用。
二是強化糧食質量監管。嚴把政府儲備糧出入庫質量安全關。政府儲備糧承儲單位實行每車、每批次必檢,不符合標準的嚴禁入庫;對2023年度市級儲備糧油出入庫質量安全進行抽樣檢驗,檢驗合格后方可出入庫。
三是強化生產經營監管。統籌制定年度監管要點和監督檢查計劃,有序開展全年監督檢查;推進特殊食品電子追溯系統應用,特殊食品生產企業的加入率、持續填報率達100%,在營特殊食品經營者加入率達90%以上、持續填報率達95%以上;扎實開展餐飲質量安全提升行動,我市“明廚亮灶”建設覆蓋率90.12%;入網餐飲服務提供者持證率100%、公示率100%,餐飲培訓考核覆蓋率91.01%;推進餐飲“互聯網+明廚亮灶”建設,學校食堂實現建設全覆蓋;完成重大活動餐飲服務食品安全保障任務53場次,保障47.2萬人次用餐安全。
四是強化學校食堂監管。春秋兩季開學期間開展學校食堂全覆蓋檢查;組織食堂上報數據到省系統,基礎數據每學期上報一次、自查情況每工作日上報一次;實行學校師生同材、同品、同價格、同時、同臺、同交流的“六同”就餐制度。
五是強化食品進出口監管。開展“進口食品企業安全責任年”活動,督促進口食品跨國經營公司、國內進口商等加強風險信息交流,實現境內外風險信息互通、問題處置同步。
強化食品安全監測
加大質量抽查力度
以省、市政府持續將食品抽檢和在產國家基本藥物抽檢納入“十件民生實事”為動力,做好食品檢驗、檢疫、檢測等工作。
一是做好食品抽檢。2023年全市食品檢驗量1.7萬批,截至12月底完成19094批,完成112.32%,合格18758批,不合格336批,不合格發現率1.76%,抽檢覆蓋33個食品大類、各縣區和生產、流通、餐飲全環節。
二是做好農貿市場食用農產品快速檢測。在全市41家農貿市場開展農貿市場食用農產品快速檢測,全市共快檢食用農產品154378批次,占全年任務數的104.59%,合格率99.47%。
三是開展食用農產品種植養殖環節檢測。完成農產品定量檢測4217批,不合格產品26批,合格率99.38%;完成農獸藥殘留快速檢測12128批,不合格2批,合格率99.98%。
四是開展食品安全風險監測。按照省部署要求,完成全年化學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監測樣品143份;完成部分樣品食品微生物及其致病因子監測樣品108份。
五是開展糧食質量安全抽查監測,組織開展政策性糧油庫存質量安全抽查,省級抽取11個樣品,市各級抽取47個樣品,代表數量57657噸,占全市政府糧油儲備總規模39.75%;抽樣庫點10個,占全市政府儲備糧油承儲庫點90.9%,檢驗結果為合格;組織開展新收獲糧食質量安全監測,早造采樣任務已完成,晚造采樣任務已全部完成,結果直接報省備案。
六是開展食用林產品抽檢。省下達我市任務300批,已完成采樣300批,合格率99.7%。
七是開展食品進出口環節抽檢監測。實施進出口食品查驗和抽樣送檢14批、檢測106項次;實施禽流感病毒核酸抽樣送檢306批、3780份;開展禽流感抗體監測13次、1380份;抽樣送檢動物源性食品6批、檢測項目10項;針對大灣區“菜籃子”出口食品農產品開展動物疫病監測327批、農獸藥殘留監測17批,未發現不合格情況。
強化綜合治理整治
專項打擊違法行為
針對食品安全熱點難點問題,有針對性地開展風險隱患排查和專項整治,防范化解風險隱患。一是開展風險隱患排查。結合風險監測數據、日常監管情況、抽樣檢測結果、群眾投訴舉報等情況,全面開展風險隱患排查,及時消除問題隱患。二是開展風險分析研判。每季度召開風險分析會,通報監管、風險隱患排查及化解整治情況,分析原因,提出化解對策。三是開展系列專項整治。組織開展“四個最嚴”要求攻堅年、“治違禁 控藥殘 促提升”、“不安全、不上市”、豇豆農藥殘留突出問題攻堅、檢打聯動、“河安2023”、“昆侖2023”、“鷹擊”、夏季行動、醬腌菜、“濕粉統一查”、花生油小作坊和黃曲霉毒素B1風險防控、“逢九查酒”、糧油市場、“隨機查餐廳”、春秋季學校及校園周邊、學校食堂承包經營企業和學生集體用餐配送單位、集中用餐單位食品安全問題、涼茶、餐飲具清洗消毒、反餐飲浪費、進口食品“國門守護”等專項整治或行動;公安機關刑事立案7宗、破案6宗、刑拘4人、逮捕2人。
加強行業指導服務
推動高質高效發展
持續推進“放管服”改革,營造良好營商環境,為企業提供優質專業的技術服務,助推食品藥品產業發展。
一是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對標深圳標準,完善食品行業準入規則,降低準入門檻、減少辦證環節、節約辦證時間,全部行政許可項目均在承諾時限內完成審批。
二是推動重大項目建設。簽約中儲糧、白象、紫泉飲料等一批優勢食品產業項目,推動農夫山泉三期、華潤怡寶等在建項目建設和中儲糧東江直屬庫項目選址用地保障工作;推動東源健康產業園區建設及“河源五指毛桃”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申報,河源市金源綠色生命有限公司種植五指毛桃約3000畝,全市種植約1萬畝。
三是推動食品優進優出。落實農產品“隨報隨檢、快速放行”便利措施,設立綠色通道,實施優先查檢、“5+2”預約查檢和節假日預約通關服務。幫助企業梳理出口目的國食品安全要求和貿易政策,指導企業運用國際貿易“單一窗口”進行屬地查檢系統申報。推廣“云簽發”等便民惠企措施;完善“海關+企業”質量共治機制,加快國際國內產銷對接,助力鴿子、豆腐、果脯等食品首次出口。加快推進智慧海關建設,研究制定4個方面12條措施,推動河源高水平開放。
四是推動食品工業發展。支持食品工業企業2023年度技術改造、智能制造、數字化轉型、節能低碳、創新研發等項目,引導各項要素資源向食品工業企業傾斜;在河源國家高新區深河產業城A區規劃建設水經濟及食品產業園,目前孵化園統建廠房、孵化中心已建成投入使用;推動食品工業預制化發展,引導企業加快加工、物流、倉儲等環節建設,促進預制菜全產業鏈發展。
五是推動信用體系建設。組織食品工業企業參加誠信管理體系評價;推動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體系建設,引導生產經營主體將生產檔案歸集整合至信用服務平臺,有1730家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通過省平臺參與信用信息采集與評價,覆蓋率59.7%,其中信用級別A級以上的250家;將食品生產經營行政許可和行政處罰信息錄入“信用廣東”公示平臺并對接到國家系統。
六是助力食品生產行業紓困解難。開展“千企萬坊”幫扶行動,免費為食品生產單位提供技術咨詢、認證認可、品牌培育創建、檢驗檢測設備等資源開放共享、產品交易綠色檢驗通道等服務,為食品生產單位紓困解難。2023年幫助30多家生產企業、100多家小作坊升級提檔,獲食品生產許可證企業較2022年底增加10.8%。
廣泛開展宣傳引導
構建社會共治格局
廣泛開展宣傳教育,暢通公眾參與渠道,構建社會共治格局。一是開展系列宣傳。組織開展糧食科技活動周、世界糧食日、糧食安全宣傳周、全民營養周、食品安全進校園、老年人防范詐騙知識宣傳、“禁毒宣傳進企業 珍愛生命不‘毒’行”等活動,依托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放心消費粵行動、質量月、患者安全日、5·22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全國科普日、云上全國科技活動周、科普畫廊等平臺開展宣傳。市科協在《河源日報》開設科普宣傳欄目,并舉辦食品安全科普知識講座3期。二是組織從業培訓。組織開展學校后勤工作暨食品安全、食品工業誠信管理體系、檢驗人員、種植養殖技術、疫情疫病防控及投入品管理、企業認證體系建設等培訓,利用“食安快線”APP開展餐飲從業人員培訓。三是暢通投訴渠道。全市食品安全投訴受理2114件,舉報受理171件,全部在規定時限內處理完畢。四是及時公布信息。通過政府網站公示食品抽檢信息,截至2023年12月,公示13期、8643批次抽檢信息。五是引導各方參與。持續邀請“兩代表一委員”參與監督,邀請新聞媒體參與檢查行動,營造社會共治的良好氛圍。
(本報記者 張偉燕 通訊員 張奕聰 戴小茜 朱景峰)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