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源縣康禾鎮曲龍村:
鄉賢回鄉當“泥腿子”走出鄉村振興新路子
■東源縣康禾鎮曲龍村外出鄉賢返鄉當起了“泥腿子”,助力鄉村振興。
■文/圖 本報記者 蘇勇軍 見習記者 楊寶如
雖然已是深秋時節,但是在東源縣康禾鎮曲龍村田坑村民小組的農田里,仍然是忙碌的景象。近日,記者來到該村,發現幾名村民正在農田的大棚里認真查看貝貝南瓜幼苗長勢。
他們不是普通村民,而是一批在外工作的鄉賢。他們在退休后,返回家鄉拿起鋤頭,當起了“泥腿子”,助力家鄉建設,走出鄉村振興新路子。
鄉賢紛紛返鄉
重新拾起鋤頭
在大棚里,記者看到張松輝熟練地查看南瓜苗。他少年時經常干農活,大學畢業后一直在深圳某單位工作。
張松輝告訴記者,退休后,他每次返鄉看到村里的勞動力逐漸在流失、農田荒蕪,都很心痛,一直想為家鄉做點事。張松輝的想法與退休教師賴啟標不謀而合。賴啟標是廣州一所學校的教師,退休之后一直在關注家鄉的發展。今年6月,張松輝和賴啟標決定返鄉當“泥腿子”,支持家鄉發展。
他們退休重當“農民”的舉動,燃起了村里廣大鄉賢的積極性。沒幾天,就有30多名鄉賢加入了他們的隊伍,大家有的出錢,有的出力。目前,張松輝等人已募集6萬元啟動資金。
成立合作社
大力發展產業
人才有了,啟動資金有了。張松輝、賴啟標等人在村里甩開膀子干了起來。
賴啟標告訴記者,他們回鄉就是想為家鄉發展作貢獻,對村里的部分基礎設施進行提質改造,重點考慮村里的產業發展。
張松輝說,田坑村民小組的農田是典型的沙質土,種植糧油農作物產量難以保障。他們在經過幾番考察后,決定種植瓜果類作物。
今年7月份,他們試種了3畝秋季西瓜。目前,西瓜正值豐收時節,已經全面上市。另外,他們還栽種了10畝貝貝南瓜,目前育苗成功。
為了吸引更多鄉賢、村民一起參與田坑村民小組的產業發展,他們專門成立了東源縣益田農民專業合作社。通過合作社進一步盤活村里優勢資源,努力解決用地、用錢、用人“三難”問題,走出一條鄉村振興產業發展的新路。
借助外力
助力鄉村騰飛
田坑村民小組的發展,不僅有廣大鄉賢的參與,還吸引了東源縣農家匯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目光。該公司在田坑村民小組創建了“十三坊”品牌,對該村的農產品進行統一包裝、銷售。今年中秋假期,該公司推出的“十三坊”中秋禮盒受到消費者青睞,暢銷深圳等粵港澳大灣區城市。
該公司負責人陳燕妮說,今年是“十三坊”品牌創建的第一年,他們將繼續擴大“十三坊”品牌的銷售群體,通過各種方式,舉辦各類活動,為田坑村民小組的農產品搭建銷售渠道,盤活農戶作坊產業,助力鄉村振興。
今年國慶假期,該公司在田坑村民小組開展文旅體驗活動,吸引更多游客到田坑村民小組游玩和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