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與創新 讓“教育”更有意義
葉雪梅一家三代的教育初心與情懷
■葉薇輔導學生學習
今天是我國第37個教師節,也是葉雪梅的第37個教師節。而這一天,同樣是她父親葉添源和女兒葉薇的節日。“雖然平日我們3人并沒有太多關于教師話題的交流,但卻默默地影響著彼此。”來自龍川縣豐稔鎮的葉雪梅說,對于她而言,從教41年的父親是她的榜樣,而從教8年的女兒則是她的驕傲。“我們三代人傳承著一樣的教育家風——做一個有智慧、有溫度的教師,讓教育更有意義。”
潤物細無聲的榜樣力量
說起教育世家,就會想到代代相傳。然而,葉雪梅說,“代代相傳”對于他們家而言似乎不太貼切。“在我們家,不存在因為父親或母親是老師就順理成章地想著下一代也要當老師這種現象。”葉雪梅說,無論是自己決定當老師還是女兒決定當老師,都沒有來自上一輩的要求,而是自己的選擇,但不得不承認,榜樣力量確實對自己職業的選擇影響很大。
1959年,高中畢業的葉添源成為了一名小學教師,在隨后的40多年里,他始終在教育一線默默耕耘著。雖然父親是一名老教師,但葉雪梅說父親對她最大的影響不是教學上的影響,而且年幼時期父親時常說的一句話:“無論做什么職業,一定要自強自愛,用自己的能力贏得別人的尊重。”葉雪梅說,父親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葉雪梅坦言,自己選擇教師職業并不是受父親影響,更多的是受初三班主任的影響,想成為班主任那樣有智慧的老師,但是也正是父親的這一句話始終鞭策著她,讓她通過努力,從最初的一名鄉村語文教師成長為鄉鎮教師、縣城教師,并于1998年順利成為河源市田家炳實驗中學高中語文教師,讓自己成為一個有智慧、有溫度的教師,成為“最受學生喜歡的教師”。
女兒葉薇也說,選擇教師職業,并不是來自母親的建議,而是來自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榜樣力量。葉薇說,雖然母親是老師,但她從來都沒有享受過被母親輔導的待遇,還常常很久才能見上母親一面。奇怪的是,自己小時候最喜歡玩的就是扮演老師的游戲。如今想起來,那或許就是母親“榜樣的力量”對自己的一種影響,或許從那時候開始,心中就已播下了當一名教師的種子。“媽媽不會逼我學習,但會幫助我學習。”葉薇說,從小母親對她灌輸的教育理念,讓她看到和體會到了母親的智慧和溫暖,而這一點,至今影響著她。2013年當她踏上教師崗位的那一天起,做一個有智慧、有溫度的教師就是她最基本的目標。
創新讓教育更有意義
做一個有智慧、有溫度的教師,這是葉雪梅一家三代幾十年來一直傳承的教育家風。葉雪梅認為,每一個新的時代都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順應時代發展,就必須不斷地創新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思考如何賦予教育更多的色彩。“教師這個職業雖然辛苦,但可以讓我實現人生價值。”葉雪梅說。為此,幾十年來,身為語文老師的葉雪梅不僅自己堅持閱讀,還想盡辦法引導學生閱讀,讓學生愛上閱讀。她說,閱讀可以帶給人智慧,可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教育不僅要傳授學生知識,更要通過榜樣的力量,讓學生成為更優秀的自己。
母親“榜樣的力量”,葉薇深有體會。她說,身為教師的母親并沒有在學習上給予她很大的幫助,但是卻用實際行動告訴她“教育可以更有意義”。為此,成為一名教師后,她不斷摸索創新,力求將學科內容與生活聯系起來,讓學生在課堂上能夠領悟學習的意義,讓孩子真正愛上學習。
(本報記者 謝少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