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视频,国产VA免费精品观看精品,久久国产精品久久精品国产

您的當前位置:主頁 > 新聞頻道 > 社會新聞

一心守講臺 四代教師情

葉可寧一家四代接力從教 傳承百年教風

2021-09-10 09:53:34 來源:河源日報 楊堅

■葉可寧在輔導學生 楊堅 攝

一支粉筆, 兩袖微塵,三尺講臺,四季耕耘。在紫金縣黃塘鎮,有一個葉氏家族,一家四代18人同守三尺講臺,為學生傳道、授業、解惑。教師于他們而言,不僅是一份職業,更是傳承百年的情懷與初心。

一家四代18人

堅守三尺講臺

“同學們,拿出數學課本,昨天我們講到了這個題目……”這個在講臺前手持粉筆、“手舞足蹈”的教師,名叫葉可寧,今年51歲,是紫金縣黃塘鎮錦江小學的校長。1988年畢業后受父輩影響,踏上從教之路,當了33年的“教書匠”。站上講臺、教書育人,已成為他人生中最熟悉的事情。

葉可寧這樣形容自己:普通家庭,做著普通的事。但這個家庭又不那么普通——“教鞭”在這個家庭代代相傳,從太爺爺葉桂苑到他,一家四代出了18位教師,堅守三尺講臺百余年。1916年,葉桂苑當私塾老師時,抄寫了一本《千字文》作為教材。如今,這本《千字文》被葉家當作“傳家寶”完整保留下來,見證了一家四代18人接力從教的傳奇故事。

據葉可寧介紹,當年,葉桂苑在黃塘的黃金笏私塾當老師,寫得一手好字。受葉桂苑的影響,葉可寧的爺爺葉萌南自幼隨父讀書。然而,葉桂苑在教師工作中,看到百姓備受疾病所困,等兒子長大成人后,將教鞭傳給兒子,自己當了醫生。隨后,葉萌南開啟了教師世家的第二代,葉可寧父親葉宜昌接過“接力棒”成為葉家第三代教師。

“我的教書育人理念更多來自我的父親葉宜昌。”葉可寧說。當時,盡管葉宜昌受“成分不好”的影響,上不成大學,但葉宜昌為教育事業奉獻的決心,依然堅定。20世紀70年代,葉宜昌在黃塘鎮任教。那時葉可寧剛上小學,成為了父親的學生。直到初中,葉可寧每天都會跟著父親一起到學校上課。

葉宜昌從教數十年,即使退休了,他心中那團教育火焰仍在燃燒。2020年葉宜昌退休后,他參與籌建紫金縣葉氏獎學金基金會,為基金會的運轉四處奔走,為考上大學的葉氏后代籌集獎學金,鼓勵后代認真學習。目前該基金會已為1000余名學生發放獎學金。

傳承優良家風 

專心教書育人

“我太爺爺、爺爺、奶奶、大伯、姑姑、父親都是教育工作者,受家庭氛圍的影響,我和兩個妹妹也選擇了教育行業。”一家三代人為教育的付出與努力一直激勵、引導著后代,讓葉可寧和妹妹在選擇工作崗位和人生道路時,都毅然決然選擇了教師,投身教育事業。

1988年,葉可寧畢業,回到家鄉教書。他回憶,自己剛畢業時教初中物理,和學生一般高,看上去氣場不強。但只要站上講臺,自己就充滿底氣,教得有板有眼、有模有樣。“從小在這樣的環境里長大,對于如何當老師,我天然有一份熟悉感。”葉可寧說。

執教33年來,無論是在教師生涯起點的臘石小學,還是在執教長達12年的錦江小學,葉可寧始終堅守在鄉村小學的講臺上,傾其所能,教書育人。談起自己對教師職業的堅守,葉可寧說:“知識改變命運,看到鄉村的學生學有所成,走出大山,或者學成歸來建設家鄉,我都倍感欣慰。”

作為校長,葉可寧不僅要做好自身教務工作,還要統籌協調學校的大小事宜。他一心撲在學校工作上,率先垂范,以身作則。“葉校長是一個非常有愛心的人。”錦江小學的教師評價說,農村學校的孩子中,有自覺主動性差的,有不服管教的,也有行為習慣不好的。葉可寧總是耐心細心教導,充當孩子的保姆,在每次家訪中了解學生的性格特點,用愛教育孩子。

“我的外甥女已經考取了教師資格證,很快也將成為一名人民教師。”葉可寧說道。這個教師世家的故事,將延續下去。

(本報記者 劉永菲)

    數字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