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縣區“施工圖”亮相
搶跑新賽道 迸發新活力
■廣東省西勤精密模具有限公司抓緊趕訂單、抓生產、擴產能。
■文:本報記者 方新苗
■圖:本報記者 肖斌
春天是出發的季節,也是播種的季節。開年以來,我市多個重大項目陸續開工,企業發展信心十足;另一邊,招商引資腳步不停歇,北京、上海、深圳、廣州、河北石家莊,“海豹突擊隊”奔赴全國各地開展招商活動……
當前,全省上下吹響制造業當家、高質量發展的奮進號角。對于河源而言,堅持制造業當家、堅持高質量發展更是我們的根本出路、唯一出路。
今年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以制造業當家為牽引,更有力培育壯大千億級、百億級產業集群。如何鉚足合力“當好家”?如何培育千億級、百億級產業?近期,各縣區兩會(工作大會)陸續舉行,給出了更加具體明晰的“施工圖”,不斷積蓄新的能量。
——夯實制造業“家底”,各縣區瞄準主導優勢產業,下決心、定目標,產業格局逐漸清晰,發展勁頭十足。
——再建高質量發展平臺,加快建設承接珠三角地區產業有序轉移主平臺,各縣區在拓展產業發展平臺空間上持續發力,打開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天地。
——抓招商、引活水,堅持“一把手”帶頭招商,立下招商項目“軍令狀”,市場主體活力迸發,充分激發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從“一無所有”到“工業立市”,從群山環抱的山城到地區生產總值破千億元的綠色城市,我市各縣區正站在新的歷史機遇上尋找新動能新活力,“拼”出河源高質量發展新氣象。
看產業 夯實制造業當家家底
拼經濟必須要強產業,強產業首先要強工業。
從各縣區的部署來看,加速產業集聚,壯大產業集群,成為各地夯實制造業發展基礎的首要任務。
作為全市工業經濟主陣地、主戰場和主力軍,河源國家高新區自覺扛起“產業興市”重任。在河源國家高新區2023年工作大會上,河源國家高新區將產業集群能級提升作為“八大攻堅戰”的第一戰,提出電子信息產業集群要強龍頭擴賽道,全年力爭電子信息產業集群總產值規模突破410億元,同比增長11.2%以上;食品飲料和水經濟產業集群要增龍頭擴產能,力爭食品飲料和水經濟產業集群總產值規模突破50億元,同比增長12.9%以上;機械與模具產業集群要強增長擴堆頭,力爭總產值規模突破50億元,同比增長30%以上。
東源縣堅持產業興縣不動搖,鞏固先進材料第一支柱產業地位,力爭先進材料產業年產值超100億元,同時力爭電子信息、高端裝備制造、現代農業與食品等產業年產值分別突破12億元、15億元、20億元。
源城區提出要打造超百億級電子信息產業集群,推動模具、玩具、鋼鐵等傳統產業提檔升級,積極引進食品飲料和水產業鏈上下游關聯企業。
值得一提的是,源城區作為河源首善之區,在發展服務業上也做了規劃:制定生產性服務業產業地圖,引進供應鏈管理、現代物流、專業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企業,開辟產業發展新領域新賽道。
看平臺 抓住產業轉移新機遇
產業園區是區域經濟發展的主戰場。近年來,我市一直將產業園區高質量發展作為重點工作,以平臺建設推動產業集聚發展。
2023年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支持粵東粵西粵北地區更好承接國內外特別是珠三角地區產業有序轉移。去年10月,全市產業園區高質量發展工作現場會提出要盡快實質性啟動承接產業有序轉移主平臺建設。今年,我市也將建設省級重點承接產業轉移主平臺作為重點工作持續推動。
在各縣區的部署中,推進平臺建設、承接珠三角產業有序轉移等內容頻現。
河源國家高新區提出要大力開展省級主平臺申報建設攻堅戰,大力開展產業空間突破攻堅戰。江東新區2023年度工作大會則明確提出,要緊緊抓牢河源國家高新區跨江融合發展機遇,加速推進產業園區平臺建設,強力推進城市起步區平臺建設,大力推進高鐵新城平臺建設,持續推進臨江、古竹圩鎮兩個平臺建設,把“五大平臺”打造成為產業強區的主引擎。
紫金是我市接受“雙區”輻射帶動的第一圈層。今年,紫金縣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聚焦紫城工業園、藍塘產業新城、縣城城南新區以及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等“四大平臺”建設,增強平臺集聚效應,打造融入“雙循環”重要載體,高質量推進“融灣”“融深”。
和平縣、龍川縣直接列出了園區建設任務:加快拓展產業發展平臺空間,啟動擴園1815畝,力爭年度供地40萬平方米以上;完成產業用地整治850畝,新增產業用地3平方公里。龍川除了在拓展產業發展空間、完善園區配套設施上下功夫,積極打造“反向飛地”模式,支持龍川企業在位于深圳寶安區的科創中心設立研發基地、企業總部、招商引資窗口。
連平縣提出,要高起點、高標準規劃建設城東產業園,繼續完善縣工業園區二期基礎設施,持續推進園區用地整治提升行動,全力打造“專業園”“園中園”。燈塔盆地國家農高區則結合自身發展實際,提出要推進園區擴容提質,做大做強國企平臺,加快完善道路、給排水及能源等園區基礎設施,建設現代農業科技新城。
看招商 拼出高質量發展底氣
今年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精準招商引資,力爭引進超億元先進制造業項目110個。
圍繞市政府定下的目標任務,各縣區政府工作報告也對招商引資工作著墨不少,“一把手”招商、聚焦主導產業招商成為關鍵詞。
源城區堅持“一把手”帶頭招商,力爭引進超億元制造業項目15個以上;保持招商引資工作專班高效運轉,積極對接省市承接產業引導目錄、產業轉移重點項目庫,制定重點承接產業清單和重點目標企業清單,建立招商數據庫和招商地圖,對廣州、深圳等重點城市派遣駐點招商團隊,辦好系列主題經貿活動和精準招商對接會,大力開展以商引商、以鏈招商、駐點招商、聯合招商。
河源國家高新區明確提出要大力開展招商引資全年攻堅戰,推進今年春夏秋冬四個季度的招商攻勢、招商目標、經貿活動,爭取每季度都有新成果,力爭全年新引進超億元項目40個以上。東源縣積極推進“產業經濟大腦項目”,編制主導產業招商計劃和目標企業清單,強化產業鏈、供應鏈“靶向”招商,精準開展系列招商推介活動,確保新引進超億元優質工業項目20個以上。
龍川縣引進超億元先進制造業項目10個以上;連平縣確保新引進超億元優質工業項目15個以上;和平縣力爭引進超億元先進制造業項目15個以上;燈塔盆地農高區力爭今年引進超億元項目5個,動工建設項目3個以上,投產項目3個以上……
在今年的全市高質量發展現場會上,市商務部門表示,計劃在2023年扎實推進市、縣(區)“一把手”抓招商、“高鐵經濟”聯動招商等體制機制建設,力爭今年全市引進超億元先進制造業項目110個以上。實現這一目標,不能光說空話,要各縣區各部門務實務實再務實,苦干實干把手上的“施工圖”變為“實景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