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视频,国产VA免费精品观看精品,久久国产精品久久精品国产

您的當前位置:主頁 > 專題

東源今年重點抓好九方面工作

做好高質量發展東源答卷

2023-02-24 10:37:59 來源:河源日報

5dd2a9ce7a6896f367d206a2cd6b4697_0224005_001_01_s.jpg

■東源縣葉潭鎮半埔畬族村韭菜種植基地工人忙著種植韭菜。春天的東源,處處可見“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建設熱火朝天的場景。本報記者 楊堅 攝

核心提示

2022年,東源面對復雜形勢和嚴峻挑戰,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按照中央、省、市的部署要求,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在應對挑戰中搶抓機遇,在復雜局勢中把握主動,圓滿完成了經濟社會發展各項預期目標任務,交出了一份具有含金量的東源“2022答卷”。

拼經濟、抓發展,推動高質量發展,是今年全省、全市經濟工作的總基調。在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新征程上,東源如何搶抓機遇,發揮優勢,做好高質量發展“東源答卷”?在23日召開的東源縣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東源縣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了全縣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目標,進一步明確了高質量發展的“路線圖”與“作戰圖”。

目標已定,實干為要。東源將積極探索中國式現代化的東源路徑,以“融灣”為“綱”“融深”為牽引,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突出做好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工作,開展新一輪“三個年”行動,重點抓好九方面工作,更大力度、更深層次推進“八大重點任務”,加快建設經濟強縣、農業強縣、文化強縣、生態強縣,奮力推動東源又快又穩發展、當好建設幸福和諧美麗河源的主力軍,以實實在在的新戰果體現東源新擔當。

關鍵詞

制造業當家

東源堅持產業興縣不動搖,聚焦市“6+5”戰略性支柱產業和新興產業,深入實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六大工程”,壯大發展主導產業,打造高質量產業平臺,深入開展“園區建設提速年”行動,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切實擴大有效投資,加快打造“3+2+N”產業集群發展格局。力爭今年實現先進材料產業年產值超100億元,電子信息、高端裝備制造、現代農業與食品等產業年產值分別突破12億元、15億元、20億元,年內新上規企業13家以上、規上制造業年產值超227億元,新增市場主體3800戶以上、新增限上商貿企業5家以上、新增銀行貸款20億元以上;計劃投入園區基礎設施建設資金7.14億元,提高園區產出效益,打造經濟發展“高產田”;全縣確保新引進超億元優質工業項目20個以上,推動29個省市重點項目完成年度投資43.4億元以上,爭取新增地方政府債券資金10億元以上。

關鍵詞

“融灣”“融深”

東源推進交通互聯互通,優化對接省“12312”出行交通圈和“123”快貨物流圈,全力配合推進廣河客專、河惠汕高速、東江航道擴能升級改造和長深高速擴建及國道205線熱水至埔前段(東源段)改線工程等項目建設,升級改造國道205線柳城至駱湖段等一批國省道項目,謀劃推進長深高速公路東源出口連接線改造工程、西環路縣工業園區段和縣行政大道下穿京九鐵路項目建設,啟動綠美環縣路建設,新改建“四好農村路”106公里,加快黃田大橋建設,改造危橋18座、完成生命防護工程137公里,構建全域全面“融灣”“融深”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全面深化體制機制銜接,持續深化“放管服”,縱深推進“數字政府”建設,深入推進“一鎮一改革”和推動國資國企改革提速提效。持續擴大對外開放,多措并舉穩定外貿,確保進出口總額增長5%以上。謀劃發展“一核”“兩軸”“三區”高鐵經濟帶,推動高鐵經濟破冰。

關鍵詞

教育科技人才

東源提高教育發展質量,積極推動廣東省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實驗區創建工作,深入推進“新強師工程”,鞏固提升學前教育“5080”成果,扎實推進2所公辦幼兒園和3所民辦普惠性幼兒園建設,加快縣一中、縣六小等項目建設,力爭縣衛生職業技術學校北校區首期工程9月份建成招生,加快完成縣特殊學校標準化建設。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推進國家創新型縣(市)創建工作,實施新一輪高新技術企業倍增計劃和樹標提質行動,新培育認定高新技術企業7家、存量達65家以上,新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57家以上,新增市級以上研發機構5家以上,規上工業企業建立研發機構比例達40%以上。建強人才資源隊伍,實施人才強縣戰略,抓好“英才賦能”“雁歸源”等專項行動,落實招才引智政策和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完善人才服務機制,推動人才下沉、科技下鄉;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開展補貼性技能培訓550人次,新增取得職業資格證書、職業技能等級證書450人次。

關鍵詞

縣域振興

東源實施縣城高質量發展工程,堅定“南融、北擴、東進”戰略不動搖,啟動安居一路、東江大道等市政道路建設,繼續推進康華老舊小區改造,新增公共停車位400個以上,加快推動總部經濟區華豐世紀國際貿易中心、東江公園二期等項目建設,支持商品房市場更好滿足購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推動義合鎮深度、全面納入城區統一規劃,全力構建“一園一廊四城”城市發展格局,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提升城市品質功能。強化鄉鎮聯城帶村節點作用,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抓好船塘省級城鄉融合發展試點建設,支持藍口、新港、船塘、駱湖、上莞、柳城、黃田等鎮因地制宜發展先進制造、交通樞紐、文化旅游等專業功能鎮,義合、漳溪、葉潭、黃村、曾田等鎮發展生態、文化、鄉村旅游等特色專業鎮,半江、錫場等鎮發展綠色特色鎮,新回龍、雙江、澗頭、康禾等鎮打造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鎮,更好實現鎮村同建同治同美,力爭實現鄉鎮圩鎮5G網絡全覆蓋。

關鍵詞

鄉村振興

東源全力支持燈塔盆地開發建設,推動北部8個鄉鎮深度融入燈塔盆地建設,加快打造國道205線農業高質量產業帶,完成東源片區三個中型灌區近期工程;壓實糧食安全責任,確保全年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38.2萬畝以上、產量超15.4萬噸;推進“茶產業提質增效年”行動,力爭年底全縣茶樹種植規模增速達10%以上,產值增速達20%以上;加快推進板栗等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力爭板栗、藍莓、絲苗米年產值達3億元、4億元、4.5億元以上,供港生豬達20萬頭以上;推進油茶跨縣集群產業園建設,新種油茶樹1.5萬畝以上;持續推進12個種業基地建設,打造“全國名特優新”“粵字號”等農產品8個以上;確保年底前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60%以上,所有村都達到干凈整潔村以上標準,新增美麗宜居村18個、特色精品村4個;全域實施“五美”專項行動,力爭新增省級以上文明鎮(村)2個以上;力爭新培育重點農業龍頭企業6家、市級以上示范合作社13家、示范家庭農場5家以上。

關鍵詞

生態屏障

東源實施綠美東源大行動,完成高質量水源林建設3萬畝、森林撫育5.37萬畝、桉樹林改造5.26萬畝以上,實施松材線蟲病防治面積38.5萬畝以上;把廣東康禾溫泉國家森林公園打造成國家級自然教育基地,全縣森林蓄積量提高到0.12億立方米以上。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確保空氣質量保持全省前列,建成碧道4公里,確保新豐江水庫、東江干流水質保持優良;持續抓好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加快縣綜合資源利用中心建設,完成濱江新城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一期工程等項目建設,力爭建筑垃圾消納場年內建成啟用。推動綠色轉型新發展,加快推進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創建工作,推進岑田抽水蓄能電站等重大能源項目建設,完成萬綠湖220千伏等輸變電工程及光伏項目建設,建成充電站12座;深入實施園區循環化改造提升工程,發展林下經濟,實現“綠富”雙贏。

關鍵詞

文化強縣

全力塑造文化繁榮的東源形象,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鄉村復興少年宮建設,力爭今年成功獲得全國文明城市提名資格,繼續完善公共文化設施,打造“全民閱讀”數字服務平臺,加快阮嘯仙法治文化展覽館建設;開展非遺年活動,扎實抓好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實施“文化+”戰略,壯大文化人才隊伍,編印本土文化普查叢書,講好東源“六色”文化故事。全力打造文旅融合的東源品牌,推動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力爭萬綠湖成功創建國家5A級旅游景區,深度開發“萬綠親水游”等產品業態;抓好“中共九連地委及粵贛邊支隊司令部舊址”等革命遺址保護和修繕;推進旅游驛站、研學營地建設,打造百里萬綠峽客行研學品牌;推動黃龍巖創國家4A級旅游景區,下屯村、南園古村創國家3A級旅游景區,打造更多“一晚兩天”“兩晚三天”旅游經典線路;推動民宿企業積極申報國家等級評定,打造東源鄉村民宿品牌。

關鍵詞

民生福祉

東源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戰略,持續做好穩崗保就業工作,保障充分就業,全年新增城鎮就業3500人以上。兜牢民生底線,持續推進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和鄉鎮社區養老綜合服務中心建設,加快縣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建設,深化兜底民生服務社會工作“雙百工程”,保障婦女兒童合法權益。建設健康東源,完成縣疾控中心升級改造,力爭縣婦幼保健院附屬配套工程、縣精神專科醫院等項目建成使用,加快縣第三人民醫院和縣醫共體(燈塔)健康產業園建設,啟動縣精神衛生防治中心(縣慢病站)搬遷改造;加快專科聯盟建設,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落實生育支持政策,完善“一老一小”健康服務體系;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和實施全民健身計劃,力爭創建省級衛生鎮2個。堅持量力而行、盡力而為,繼續辦好十件民生實事,把更多財力用于保障民生和基本公共服務,以小切口推動大變化。

關鍵詞

安全底線

全力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東源,堅定不移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加快公共安全視頻監控系統和“四個一”體系建設,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斗爭,嚴厲打擊新型網絡犯罪等群眾反映強烈的違法犯罪;強化地方類金融機構監管,確保不發生系統性和區域性金融風險;深入開展“基層治理提升年”行動,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創新鄉村治理方式方法。全力建設更高水平的法治東源,全面落實“一規劃兩方案”,促進全縣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發揮全國法治宣傳教育基地(東源)的示范引領作用,扎實開展司法所規范化建設三年行動,力爭創建省級民主法治示范村2個。堅決守牢安全生產防線,常態化開展重點領域隱患排查治理,完善縣、鄉鎮應急救援指揮體系與協同機制,加快推進應急消防訓練基地工程項目建設,完成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工作,力爭每個鄉鎮至少有1個社區(村)創建成全國綜合減災示范社區(村)。

預期目標

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5%以上,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5%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7.1%以上,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增長15%以上,進出口總額增長5%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6.5%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6%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

名詞解釋

“三個年”行動: “園區建設提速年”“基層治理提升年”與“茶產業提質增效年”。

“3+2+N”產業集群:“3”指重點發展以新一代電子信息、先進材料、現代農業與食品為主導的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2”指以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產業為重點打造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N”指持續發展新型環保建材、循環經濟產業等傳統優勢產業集群。

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六大工程”:強核工程、立柱工程、強鏈工程、優化布局工程、品質工程、培土工程。

“一核”“兩軸”“三區”高鐵經濟帶:“一核”指以黃田為核心的高鐵小鎮,“兩軸”指生態溫泉休閑康養發展區、鄉村振興農旅觀光區,“三區”指縣工業園區、藍口產業聚集區、燈塔盆地國家農高區。

“一園一廊四城”:“一園”指深河共建東源產業園;“一廊”指東江生態畫廊;“四城”指濱江中心城、南園文化城、東江健康城、嘯仙紅色生態城。

■策劃:張松新 ■統籌:李成東 張小龍 黃仲明 曾科 ■組稿:記者 李成東 特約記者 藍天明 通訊員 薛宇航 李平

    數字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