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聚焦深度“融灣”“融深”,為高質量發展裝上“加速器”
“隨著贛深高鐵和平北站的正式運營,接駁公交線路的開通,和平北站的人氣逐漸興旺起來。近期來村里的游客,尤其是來自深圳等大灣區城市的游客也越來越多了。”和平縣陽明鎮均聯村一位姓黃的村民說,離均聯村不遠就有大壩水背村古村落、和平縣博物館、和平縣革命烈士紀念碑等景點,下了高鐵站的游客常常會到村里走走看看,買點土特產。
△贛深高鐵和平北站
不僅如此,高鐵作為城市發展的催化劑,對于城市功能的外拓、產業的升級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德福花卉產業示范基地
在和平縣公白鎮新石村的德福花卉產業示范基地,五顏六色的花朵競相開放,頗為壯觀。該基地正積極探索學習珠三角地區新模式,促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不斷壯大村集體經濟,帶動農民增收致富,以產業興旺推動鄉村全面振興。
道路通,百業興。贛深高鐵和平北站開通以來,和平縣搶抓高鐵經濟機遇,規劃建設以高鐵站為核心的高鐵新區。高鐵新區是和平“融灣”“融深”的主平臺,規劃面積11.37平方公里,主要功能分區為“一心五區”:即高鐵新區核心區、新城樞紐核心區、文體職教功能區、產城融合發展區、山水棲居功能區、倉儲物流功能區。
贛深高鐵就像一座橋梁,為和平縣“融灣”“融深”、加快發展帶來了巨大機遇。和平縣緊緊抓住這一機遇,聚焦深度“融灣”“融深”,為高質量發展裝上“加速器”。
全面推進區域交通互聯互通。內聯外通交通網絡進一步完善,加快與大灣區“硬聯通”,打造與大灣區核心城市1小時交通圈、生活圈的步伐明顯加快。和平北站基礎設施建設有序推進,大環城公路二期、高鐵新區兩路一廣場、省道S253線、省道S512線等建設項目有力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成效顯著,農村交通基礎設施得到有效改善和提升,縣域、縣際、市際和省際四級道路高效聯通的格局逐步形成。
△和平腐竹
全面推進產業發展提質提效。福和產業園北擴工程和大壩集聚區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積極承接粵港澳大灣區產業外溢資源,建設鋼鐵、腐竹、食品飲料、新材料、生物制藥、可穿戴飾品等十億級產業集群。積極挖掘與大灣區文旅合作的大通道,探索“旅游+”發展模式,成功打造第三批廣東省鄉村旅游精品線路——“綠色和平·醉美客鄉”鄉村旅游精品線路。
△林寨古村。積極挖掘與大灣區文旅合作的大通道,探索“旅游+”發展模式。
全面推進生態環保工作落細落實。堅守生態之“本”,積極融入大灣區區域空氣監測網絡和預警體系,在筑牢大灣區生態屏障的同時,積極探索綠色發展新路徑,為大灣區用水提供保障,生態核心競爭力更趨明顯。
全面推進民生保障更加完善。主動對標大灣區先進標準,著力構建與大灣區一體化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公共文化服務場所提檔升級,圖書館、文化館功能布局進一步完善,體育事業繁榮發展。同時,加強警務交流合作,共同打擊各類違法犯罪,積極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為融入“雙區”提供更加良好的治安環境。
△和平縣福和小學與相鄰的華強中學
在深圳市福田區的支持下,和平縣積極發展經濟,進一步提升了城市形象和品質,提高了市民的生活幸福指數,有效促進了縣域協調發展。接下來,該縣將不斷優化服務,扎實推進“融灣”“融深”行動向更深層次領域進軍,帶給人民群眾更多新體驗,讓人民群眾的生活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