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视频,国产VA免费精品观看精品,久久国产精品久久精品国产

您的當前位置:主頁 > 專題

宋人過中秋

2021-09-20 17:58:17 來源:河源日報

□陳建明

  中秋之夜,天清如水,月明如鏡。

  每每流連于月下,不禁遐想連篇:在中秋節這一天,古人是如何度過的呢?

  “中秋”一詞最早見于《周禮》。而“中秋節”一詞早見于南宋吳自牧所著《夢粱錄》?!鞍嗽率迦罩星锕?,此日三秋恰半,故謂之‘中秋’”。這天月亮圓滿,寓意團圓,故又稱團圓節。

  自古以來中秋節便有祭月、觀潮、吃蟹、看花燈、吃月餅、飲桂花酒等習俗。當然,也少不了賞風論月,吟詩作畫。

  唐人多豪放、浪漫。在唐代,有關中秋月的詩作不少,如張九齡的《望月懷遠》:“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膾炙人口,廣為傳誦。

  然而,在唐代,過中秋節并不是很隆重,甚至都沒有官方節假日。當時的中秋節大抵是一個祭祀的日子。至于賞月、觀潮、乘舟夜游這樣的風花雪月之事,也還僅限于官宦富貴人家。

  到了宋朝,中秋節逐漸走下神壇,成了一個風靡全國的盛大節日。相比唐朝,宋朝是一個經濟、人文、科技發達的時期,市井熱鬧繁華,百姓盡享世俗歡愉。

  在宋代柳永的《望海潮·東南形勝》一詞里更是將當時的繁華盛景刻畫得淋漓盡致?!皷|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

  讀罷,那種滿目繁華之勝景便如畫卷般呈現于眼前。

  宋朝重文抑武,注重儀式感,宋代的中秋夜更是熱鬧非凡。且不說富貴王孫之家到了這一天會登臨高樓,廣開筵席,歌舞笙簫 ,歡飲達旦,就算是百姓人家也不忘舉家團聚,飲酒賞月,或呼兒喚女,觀燈游玩。入夜,熙熙攘攘的大街上,舉目望去,商鋪林立,攤販琳瑯滿目,令人眼花繚亂。游客往來,摩肩接踵。歌舞喧囂,通宵不散。

  據《東京夢華錄》里記載:“中秋節前,諸店皆賣新酒,重新結絡門面彩樓,花頭畫竿,醉仙,市人爭飲。”瞧瞧,這還沒過節,街市上便已大張旗鼓,競相吆喝,營造節日氣氛了。到了中秋節那天,“臨軒玩月,或開廣榭,玳筵羅列,琴瑟鏗鏘,酌酒高歌,以卜竟夕之歡。”這是準備通宵達旦,徹夜歡愉的節奏了!

  八月十五的花燈更是與元宵佳節有得一比,那護城河上的河燈更是璀璨如銀河。

  南宋《武林舊事》一書中記載,中秋節“燈燭華燦,竟夕乃止。水燈數十萬盞,福滿水面,爛如繁星,有足觀者。”此時,我們眼前仿佛浮現出一條漂浮著盞盞星光,綿延數十里的銀河來,它一直延伸向天邊,連接那天上的宮闕。就連天空中那一輪清輝滿月也仿佛被眼前滿河的星光所托浮起來了!這如夢如幻的美景,真讓人恍惚置身于天上人間。

  說到中秋,自然也少不了詩詞。宋人喜歡過中秋,也喜對月抒懷,多以月的陰晴圓缺來喻人情世態。宋代的大家們寫下了許多精美絕倫的中秋詞,最著名的莫過于蘇軾的那首《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全詩借景抒情,虛實相間,清麗雄闊,字字珠璣?!暗溉碎L久,千里共嬋娟”更是傳世名句。南宋文學家胡仔在其著作《苕溪漁隱叢話》里說:“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余詞盡廢?!?/p>

  好一個余詞盡廢!由此可見蘇軾這首《水調歌頭》之絕妙。世人知之甚少的是,以寫豪放詞著稱的蘇軾,甚至被人戲稱:學士詞,須關東大漢,執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卻也作過不少清新哀婉的中秋詞。譬如那首贈胞弟蘇轍的《陽關曲·中秋月》:“暮云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边@首詞描述了與胞弟久別重逢,共賞中秋月的賞心樂事,也抒發了與親人小聚后不得不分離的哀傷與感懷。

  作為一名詩詞、散文、書畫皆優的文藝巨匠,丙辰年中秋,蘇東坡早已是名滿京城的風流名士。倘若在這一天,能夠回到宋朝,跟隨這位國民男神登樓望月,把酒言歡,歡飲達旦,吟詩作詞,秉燭夜游,該是多么異想天開的賞心樂事!

  走在磊磊青石街上,但見城樓巍峨,屋宇鱗次櫛比,酒肆茶坊林立,綾羅綢緞滿目,車馬川流不息。今夜,不論老夫子,新學士,且做少年游,且看鮮衣怒馬,擲果盈車,寶馬香車雕滿路,笑語盈盈暗香去。

  我想,倘若能夠穿越到古代過中秋,一定要回到宋朝,一定要去到那東京繁華之處,走進那入夜后的清明上河圖,與大詩人蘇軾一起,共賞一輪宋時月。

  “是夜,天樂直徹人間。”

  中秋,中秋!


    數字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