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视频,国产VA免费精品观看精品,久久国产精品久久精品国产

您的當前位置:主頁 > 新聞頻道 > 河源時政

市市場監管局深入推進經營主體信用體系建設

打造優質營商環境 助力經營主體高質量發展

2024-12-17 11:05:18 來源:河源日報

2024年以來,市市場監管局深入推進經營主體信用體系建設,加快完善貫穿經營主體全生命周期、銜接事前事中事后全監管環節的市場監管系統信用監管服務機制,持續營造以信用為導向的優質營商環境,助力全市經營主體高質量發展。

推動信用分級分類管理

為經營主體“降壓減負”

市市場監管局深入推進信用風險分級分類結果在“雙隨機、一公開”監管中的常態化運用,著力提升監管的針對性、有效性。根據信用信息將全市5萬多戶企業分為4個信用風險等級,對風險高的企業加大抽查力度,對風險低的企業抽查更少,既彰顯信用監管“無處不在”,又切實強化對信用良好企業“無事不擾”。今年3月組織召開全市“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工作會議,統籌制定2024年全市“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工作計劃,并通過政府網站向社會公開,在推進過程中實行雙隨機工作“月通報”工作機制,有效保障信用風險分級分類監管落地見效。截至11月底,全市市場監管部門共對11888戶檢查對象實施雙隨機檢查,在對1713戶企業的登記事項、公示信息進行檢查中,問題發現率為23.12%,同比降低18.6個百分點,企業信用水平顯著提升。同時,不斷提升部門間聯合抽查力度,跨部門抽查較去年同期提高70%,切實為經營主體“降壓減負”,讓企業將更多精力投入到發展中。

推動信用信息共享

助力經營主體“精準畫像”

通過采用多種措施推動市場監管涉企信息全量歸集,將企業的登記許可、質量標準、檢查處罰、歇業退出等信息,及時、準確、全面記入經營主體名下,讓經營主體的“信用畫像”更加全面、精準。強力推動經營主體年報公示,引導各類經營主體及時通過國家企業信用信息系統向公眾披露年度財務、經營信息,接受社會監督。在2023年企業年報工作中,全市企業公示率達到97.72%,排名全省第二;推動嚴格落實行政許可、行政處罰“雙公示”,促進經營主體信用檔案完善,努力實現每月數據合規率、及時率、整改確認率三個100%。強化公示信息監測數據的分析,督促、引導經營主體提升公示信息的質量,全年發現并整改企業信用監管數據問題超過4500條,通過電話、短信方式指導、督促企業更正信息超過6000次,服務企業超過1700戶,企業信用監管數據質量穩步提升。

規范失信懲戒管理

提升經營主體“存活質量”

結合日常工作,充分運用經營異常名錄(狀態)、嚴重違法失信名單管理“兩項”制度,規范實施對失信經營主體聯合懲戒,提升全市市場企業質量水平。在推動全市年報公示、雙隨機抽查等工作中,將各部門發現的存在信用問題的檢查對象列入異常名錄或嚴重違法失信名單,并通過國家企業信用公示系統及信用中國等網站向全社會進行公示。截至11月底,共將1775戶(次)企業、1616戶(次)農民專業合作社列入經營異常名錄,將54068戶(次)個體工商戶標記為經營異常狀態。同時,及時將涉企信用信息推送至其他管理部門,推動市場監管領域失信聯合懲戒,全年向22個部門通報企業或法定代表人(經營者)信用信息894條,對存在信用問題的39家企業(人)實施聯合懲戒。在落實“兩項”制度過程中,持續開展長期未經營企業清理,大力整治“僵尸企業”,全年對1132戶長期停業企業進行清理,對861戶企業完成立案吊銷,極大提升了經營主體存活質量。

優化信用提升服務

護航民營經濟“行穩致遠”

持續優化各項信用服務,加大對民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幫扶力度,不斷提升經營主體獲得感,建設更加良好的營商環境。推動宏觀政策出臺,組織起草并印發了全市促進民營經濟發展若干舉措,推動實施20項優化市場監管服務措施,著力營造更加便利的市場環境。謀劃部署深化信用提升助力經營主體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以推進河源經濟高質量發展為總目標,不斷提升信用體系建設水平,逐步構建良好信用為導向的市場發展環境。深入推進信用修復“一件事”實施,積極幫助經營主體自我糾錯、重塑信用、消除不良影響。截至11月底,依法將408戶(次)企業、449戶(次)農民專業合作社移出經營異常名錄,將19354 戶(次)個體工商戶恢復為正常狀態,協助指導17戶企業通過“信用中國”完成行政處罰信用修復。

推進無證無照經營整治

守牢誠信市場“邊界紅線”

深入推進無證無照經營整治工作,整頓和規范市場經營秩序,營造公平競爭、守法誠信經營的良好市場環境。今年3月,市市場監管局組織起草并印發了《河源市2024年度查處無證無照經營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和有關通知,推動將無證無照經營整治納入2024年度相關考評,壓實工作責任,推動工作落實。將無證無照經營整治重點集中到涉及危害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及破壞生態環境、自然資源等重要行業和文化娛樂、互聯網上網、危險化學品、成品油、海(河)砂、煙花爆竹、煙草制品、食品、藥品、特種設備等前置許可行業重點領域,將監管力量向學校周邊、城鄉接合部、集貿市場、繁華商區、車站、旅游景點、社區周邊等易發、影響較大的區域或場所傾斜,切實提高問題發現率。今年全市市場監管部門共引導辦理營業執照776戶,共查處無證無照經營案件82宗,總計罰沒金額9.61萬元。

探索新型監管方式

推進服務企業“與時俱進”

不斷拓展信用風險分類結果應用場景,強化對監管方式的探索和創新,推動監管效能和創業服務質量“雙提升”。依托市場監管領域部門聯合抽查事項清單和廣東省“雙隨機、一公開”綜合監管平臺,建設和完善涉企“綜合查一次”清單管理制度。選取本領域內信用等級高、風險等級低且涉及多部門檢查的企業,列入“綜合查一次”清單,開展多部門涉企“綜合查一次”抽查檢查,實現“一次檢查、全面體檢、綜合會診、精準施策”的效果。今年全市共將89家風險低、信用好的新興產業列入第一批涉企“綜合查一次”清單。不斷探索非現場監管和觸發式監管,探索信用懲戒緩沖機制和公示信息抽查容錯機制,對全市139戶市場主體實行非現場檢查,對28戶市場主體實行觸發式檢查。

強化誠信文化宣傳

厚培經營主體“內在涵養”

不斷強化經營主體誠信教育,大力推進市場主體信用建設。結合推動經營主體年報公示、雙隨機抽查等常態化工作,聚焦“3·15”消費者權益日、知識產權宣傳周、質量月等重大活動時間節點,加強線上線下同步宣傳,在重點場所開展各類宣傳活動,引導經營主體加強誠信自律,提高社會尊法守信意識。

(本報記者 張偉燕 通訊員 趙家福 戴小茜)

    上一篇:做優一粒米 探索新“稻”路
    下一篇:沒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