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當作為聚合力 銳意進取譜新篇
——全市檢察機關2022年工作綜述
■我市舉行河湖長、林長+檢察長協作機制實施方案會簽儀式。
■市檢察院與河源國家高新區管委會召開建立聯系機制、促進高質量發展座談會。
■檢察聽證
核心提示
2022年,全市檢察機關自覺踐行新時代司法檢察理念,不斷強化辦案質量、效果、效率,全市檢察工作實現從司法理念到工作成效的全面煥新。市檢察院獲評“全國維護婦女兒童權益先進集體”,龍川縣檢察院獲評“全國檢察機關文明接待室”,該院“民法典+非遺木偶戲”項目獲評全省十佳檢察文化品牌,東源、和平、紫金縣檢察院獲評全省新時代“五好”基層檢察院,全市檢察機關共有11個集體和14名個人獲得省級以上表彰,涌現出全國檢察宣傳先進個人、全省掃黑除惡先進集體、全省行政檢察業務標兵等一批先進典型。
以政治建設為統領
筑牢政治忠誠
全市檢察機關牢記黨的絕對領導是檢察工作之魂,以政治建設為統領,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融于心、鑄于魂、踐于行。
堅持把政治建設放在首位。全市檢察機關召開黨組會議、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會等71次,持續學深悟透習近平法治思想,迅速掀起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熱潮,推動學習貫徹工作層層遞進、走深走實,全市檢察干警忠誠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深入貫徹落實中央《關于加強新時代檢察機關法律監督工作的意見》和省委實施方案,配合市委制定《關于加強新時代檢察機關法律監督工作的若干措施》。
堅持強黨建促隊建。鞏固拓展黨史學習教育和政法隊伍教育整頓成果,深化模范機關創建,檢察長帶頭為干警上黨課,帶頭走進市委黨校宣講,以“凝心聚力開新局·踔厲奮進擔使命”為全年主題,常態化開展主題黨日、讀書交流和業務分享活動100多場次。龍川、東源縣檢察院在全市縣(區)直機關工作第五屆工作創新大賽中分別獲得二、三等獎。
強化人才隊伍建設。制定《關于進一步激勵我市檢察干警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的意見》,全市檢察機關招錄公務員15名、編外人員13名,交流、提拔任用干部85人次,組織干警參加各類培訓1420人次,隊伍素質結構進一步優化,干事創業熱情進一步激發。
建好建強基層檢察院。深化開展新時代“五好”基層檢察院建設,建立“掛鉤聯系班子成員+員額檢察官+政工干部”的聯系指導模式,加強對基層檢察院的工作和辦案指導。與省檢察院共同調研督導、靶向施策,促進薄弱基層檢察院全力夯實發展根基,全市基層檢察院整體工作實現提質增效。
主動融入大局
服務中心工作
2022年,全市檢察機關全力投入平安河源、法治河源建設,守護好人民群眾的幸福生活,全年共受理審查逮捕案件1927件2848人,同比分別下降8.19%和9.07%;受理審查起訴案件2998件3975人,同比分別下降5.49%和9.99%;批準和決定逮捕933件1343人,不批準和不予決定逮捕1525人;起訴2291件3064人,不起訴490人。積極參與維護政治安全專項行動,依法審慎穩妥辦好危害國家安全和重大敏感犯罪案件。對嚴重暴力犯罪始終保持高壓態勢,批捕影響群眾安全感的重大刑事犯罪260人,起訴282人。
推進掃黑除惡斗爭常態化,批捕涉黑惡犯罪34人,起訴44人,依法從嚴懲處肖某威等24人涉黑惡案以及其他群眾反映強烈的案件。積極參與全民禁毒斗爭,批捕毒品犯罪36人,起訴65人。積極參與網絡治理,批捕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等41人,起訴124人。
堅持依法保障企業權益與促進守法合規經營并重,著力營造安商惠企法治化營商環境。共批捕破壞市場經濟秩序犯罪91人,起訴143人。市檢察院與江東新區、河源國家高新區、燈塔盆地國家農高區聯簽建立聯系機制的意見,制定10條服務措施,由檢察長和檢察官專人對接聯系,提供“定制式”法律服務。
全面推行涉案企業合規改革,實現第三方監督評估機制管委會市、縣兩級全覆蓋,組建52人的市級第三方機制專業人員庫,司法、執法、行業監管聯手,監督引導2家涉案企業進行合規整改,力防企業因案陷入困境。加強知識產權檢察保護,起訴侵犯知識產權、生產銷售假冒偽劣商品犯罪31人。協同推進“斷卡”行動,依法懲治危害金融安全、涉眾型經濟犯罪,批捕27人,起訴48人。
捍衛公共利益,傾力守護河源綠水青山。圍繞市委實施生態優先行動,與市河長辦、市林長辦及36個成員單位建立河湖長、林長+檢察長協作機制,助力提升生態環境保護治理水平。積極參與配合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堅決懲治、起訴破壞生態環境犯罪84人;在開展打擊危險廢物環境違法犯罪活動中,獲最高檢、公安部、生態環境部聯合通報表揚。推動生態環境系統治理,辦理生態環境公益訴訟案件82件,督促修復、治理被損毀污染的林地耕地和水域1473畝,處理生活垃圾、固體廢物38522噸,挽回經濟損失5386萬元。開展“保古樹、守村落、護文物”公益訴訟專項監督,聯合當地政府和有關部門對全市近100個鄉鎮上千棵古樹名木養護情況進行實地調查,督促加強養護管理。
全力融入反腐敗工作大局。嚴格依法辦理職務犯罪案件,主動加強與監察機關的溝通銜接,對監察機關移送審查的職務犯罪決定逮捕12人,起訴30人。依法行使檢察機關偵查權,立案偵查司法工作人員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枉法等相關職務犯罪16人,辦案數位居全省前列。
回應百姓關切 展現檢察情懷
2022年,全市檢察機關能動履職,真正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進一步強化了民生司法保障。
依法守護群眾“舌尖上的安全”,起訴危害食品藥品安全犯罪15人,辦理該領域公益訴訟12件。開展打擊整治養老詐騙專項行動,批捕10人,起訴21人,制發檢察建議3份,助力保護好老年人的“錢袋子”。做實司法救助助力鄉村振興,向因案導致生活困難的95名當事人發放救助金183萬元,省、市、縣三級聯動辦理的張某英、羅某飛司法救助案入選最高檢與國家鄉村振興局加強司法救助協作典型案例。
公開聽證是推進檢務公開、陽光司法的重要方式。市檢察院全面規范開展檢察聽證,創新推行“檢察聽證+”司法辦案新模式,率先在全省建立檢察聽證員庫,讓公平正義可觸、可感、可信。據了解,全市檢察機關去年共對重大案件開展聽證41場次,讓當事人把事說清、檢察官把法講透,促進案結事了。“檢察聽證+”司法辦案新模式獲全市第五屆工作創新大賽三等獎,成為全省唯一向最高檢推薦的聽證典型案例。
檢察建議靶向發力,助力社會治理。全市檢察機關狠抓最高檢1至8號檢察建議落實,制發社會治理類檢察建議30份,助力提升環境、衛生、寄遞、安全生產等領域治理效能。
未成年人保護工作既要有深度,更要有溫度。全市檢察機關進一步強化未成年人綜合司法保護,主動融入市委關愛和保護未成年人工作大局,以有力的司法保障助力“六大保護”形成合力。從嚴懲治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批捕228人,起訴275人。對輕微的未成年人犯罪不捕不訴186人,聯合公安機關對50名未達到刑事責任年齡的未成年人送往特殊學校教育,最大限度教育感化挽救涉案未成年人。針對嚴重監護失職,發出“督促監護令”58份,監督“甩手家長”依法帶娃。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為加強青少年法治教育,全市檢察機關將普法宣傳的觸角從涉案未成年人延伸至學校、社區,以及相關公共場所,“織密”法治教育宣傳網絡。開展以未成年人保護為主題的檢察開放日、新聞發布會和送法進校園系列活動84場次,為全市49所中小學配備檢察官法治副校長,近6萬名師生和家長接受法治教育。
維護公平正義 彰顯檢察擔當
2022年,全市檢察機關堅守客觀公正的履職立場,全面推進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訴訟四大檢察工作,以提升辦案質效守初心、擔使命。
刑事檢察持續優化。健全偵查監督與協作配合機制,在公安機關設立偵查監督與協作配合辦公室,每周二檢察官在公安機關上班,實現市縣兩級全覆蓋、刑事案件數據信息共享,與市公安局聯合在全省率先開展對公安派出所的巡回監督,以有力配合、更實監督促進偵查辦案質量提升,共監督立案24件、撤案20件,追捕追訴30人;有關行政執法機關通過“兩法銜接”平臺移送涉嫌犯罪案件79件;糾正偵查活動違法和不規范情形63件次,發出糾正違法檢察建議39份。開展刑事犯罪案件“偵查掛案”專項監督,督促偵查機關清理“掛案”80件。對認為確有錯誤的刑事裁判提出抗訴4件,對刑事審判活動違法情形提出糾正意見23件。
刑事執行檢察持續深化。加強對“高墻內外”的監督,依法審查刑罰執行機關提請的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案件1649件,監督糾正違法和不當變更刑罰執行291人,監督糾正脫管漏管監外執行罪犯34人,監督糾正財產刑執行不當161件。率先在全省范圍內實現全市社區矯正巡回檢察全覆蓋,發現并反饋、移送問題線索39條,制發糾正違法通知書7份,經驗做法得到省檢察院肯定和推廣。
民事檢察持續強化。堅持精準監督,受理民事檢察案件137件,依法辦理民事生效裁判監督案件70件、民事審判監督程序案件37件、民事執行監督案件30件,發出檢察建議58份,對認為確有錯誤的民事裁判提出抗訴和提請抗訴7件,辦理的鄧某華子女撫養糾紛執行監督案入選全省檢察機關民事執行監督典型案例。突出加強民事虛假訴訟監督,受理該領域案件23件,提出抗訴4件、再審檢察建議13件。
行政檢察持續做實。受理行政檢察監督案件118件,依法辦理行政生效裁判監督案件5件、行政審判程序違法監督案件4件、行政執行監督案件75件,發出檢察建議56份,實質性化解行政爭議8件。針對土地執法、住房和城鄉建設等重點領域,依法辦理行政非訴執行監督案件73件。積極開展行政違法行為監督,受理行政違法和行政不作為監督案件34件,發出檢察建議29份。連平縣檢察院檢察建議書獲評全省行政檢察優秀法律文書。
公益訴訟檢察持續做好。緊緊依靠黨委、人大和政府的支持,持續落實市人大常委會《關于支持和促進檢察機關公益訴訟工作的決定》,檢察公益訴訟工作得到省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的充分肯定。共立案公益訴訟案件156件,發出訴前檢察建議79份,行政機關均在訴前整改到位;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15件,均獲法院判決支持。和平縣檢察院推動轄區內96座零散烈士墓遷移至縣烈士陵園集中管理,讓英烈英魂得到更好安息。開展無障礙環境檢察公益訴訟專項監督,督促推動加強盲道安全管理,守護群眾“腳底下的安全”。
改革創新 提升司法公信
深化司法體制改革見實效。全面落實司法責任制,完善檢察官進退流轉管理辦法,全市新遴選17名員額檢察官;兩級檢察院入額院領導帶頭辦理案件1294件,檢察長列席同級法院審判委員會11次,司法親歷性更加彰顯。推進執法司法責任體系建設,健全檢察官業績考評制度和檢委會討論決定重大疑難復雜案件的工作機制,新型檢察權運行機制更加完善。深化檢務公開,向社會公開案件信息4267條、生效法律文書173份,為律師提供查詢服務889次,以公開促公正、贏公信。
全面強化案件質量管理。深入開展“質量建設年”活動,全市整體案件質量持續優化。認真貫徹少捕慎訴慎押刑事司法政策,聯合市公安局制定《關于降低訴前羈押率的工作指引》,全市刑事案件訴前羈押率穩步降至35.42%。充分落實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聽取當事人、律師意見全程同步錄音錄像,認罪認罰適用率上升至85.06%。我市認罪認罰從寬制度適用情況的報告獲市人大常委會全票通過。全市聘任20名行政機關專業人員兼任檢察官助理,促進提升辦案專業化水平。
■文/圖 本報記者 劉燁華 通訊員 賴勇生 肖玲玲
擔當作為聚合力 銳意進取譜新篇
——全市檢察機關2022年工作綜述
■我市舉行河湖長、林長+檢察長協作機制實施方案會簽儀式。
■市檢察院與河源國家高新區管委會召開建立聯系機制、促進高質量發展座談會。
■檢察聽證
核心提示
2022年,全市檢察機關自覺踐行新時代司法檢察理念,不斷強化辦案質量、效果、效率,全市檢察工作實現從司法理念到工作成效的全面煥新。市檢察院獲評“全國維護婦女兒童權益先進集體”,龍川縣檢察院獲評“全國檢察機關文明接待室”,該院“民法典+非遺木偶戲”項目獲評全省十佳檢察文化品牌,東源、和平、紫金縣檢察院獲評全省新時代“五好”基層檢察院,全市檢察機關共有11個集體和14名個人獲得省級以上表彰,涌現出全國檢察宣傳先進個人、全省掃黑除惡先進集體、全省行政檢察業務標兵等一批先進典型。
以政治建設為統領
筑牢政治忠誠
全市檢察機關牢記黨的絕對領導是檢察工作之魂,以政治建設為統領,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融于心、鑄于魂、踐于行。
堅持把政治建設放在首位。全市檢察機關召開黨組會議、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會等71次,持續學深悟透習近平法治思想,迅速掀起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熱潮,推動學習貫徹工作層層遞進、走深走實,全市檢察干警忠誠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深入貫徹落實中央《關于加強新時代檢察機關法律監督工作的意見》和省委實施方案,配合市委制定《關于加強新時代檢察機關法律監督工作的若干措施》。
堅持強黨建促隊建。鞏固拓展黨史學習教育和政法隊伍教育整頓成果,深化模范機關創建,檢察長帶頭為干警上黨課,帶頭走進市委黨校宣講,以“凝心聚力開新局·踔厲奮進擔使命”為全年主題,常態化開展主題黨日、讀書交流和業務分享活動100多場次。龍川、東源縣檢察院在全市縣(區)直機關工作第五屆工作創新大賽中分別獲得二、三等獎。
強化人才隊伍建設。制定《關于進一步激勵我市檢察干警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的意見》,全市檢察機關招錄公務員15名、編外人員13名,交流、提拔任用干部85人次,組織干警參加各類培訓1420人次,隊伍素質結構進一步優化,干事創業熱情進一步激發。
建好建強基層檢察院。深化開展新時代“五好”基層檢察院建設,建立“掛鉤聯系班子成員+員額檢察官+政工干部”的聯系指導模式,加強對基層檢察院的工作和辦案指導。與省檢察院共同調研督導、靶向施策,促進薄弱基層檢察院全力夯實發展根基,全市基層檢察院整體工作實現提質增效。
主動融入大局
服務中心工作
2022年,全市檢察機關全力投入平安河源、法治河源建設,守護好人民群眾的幸福生活,全年共受理審查逮捕案件1927件2848人,同比分別下降8.19%和9.07%;受理審查起訴案件2998件3975人,同比分別下降5.49%和9.99%;批準和決定逮捕933件1343人,不批準和不予決定逮捕1525人;起訴2291件3064人,不起訴490人。積極參與維護政治安全專項行動,依法審慎穩妥辦好危害國家安全和重大敏感犯罪案件。對嚴重暴力犯罪始終保持高壓態勢,批捕影響群眾安全感的重大刑事犯罪260人,起訴282人。
推進掃黑除惡斗爭常態化,批捕涉黑惡犯罪34人,起訴44人,依法從嚴懲處肖某威等24人涉黑惡案以及其他群眾反映強烈的案件。積極參與全民禁毒斗爭,批捕毒品犯罪36人,起訴65人。積極參與網絡治理,批捕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等41人,起訴124人。
堅持依法保障企業權益與促進守法合規經營并重,著力營造安商惠企法治化營商環境。共批捕破壞市場經濟秩序犯罪91人,起訴143人。市檢察院與江東新區、河源國家高新區、燈塔盆地國家農高區聯簽建立聯系機制的意見,制定10條服務措施,由檢察長和檢察官專人對接聯系,提供“定制式”法律服務。
全面推行涉案企業合規改革,實現第三方監督評估機制管委會市、縣兩級全覆蓋,組建52人的市級第三方機制專業人員庫,司法、執法、行業監管聯手,監督引導2家涉案企業進行合規整改,力防企業因案陷入困境。加強知識產權檢察保護,起訴侵犯知識產權、生產銷售假冒偽劣商品犯罪31人。協同推進“斷卡”行動,依法懲治危害金融安全、涉眾型經濟犯罪,批捕27人,起訴48人。
捍衛公共利益,傾力守護河源綠水青山。圍繞市委實施生態優先行動,與市河長辦、市林長辦及36個成員單位建立河湖長、林長+檢察長協作機制,助力提升生態環境保護治理水平。積極參與配合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堅決懲治、起訴破壞生態環境犯罪84人;在開展打擊危險廢物環境違法犯罪活動中,獲最高檢、公安部、生態環境部聯合通報表揚。推動生態環境系統治理,辦理生態環境公益訴訟案件82件,督促修復、治理被損毀污染的林地耕地和水域1473畝,處理生活垃圾、固體廢物38522噸,挽回經濟損失5386萬元。開展“保古樹、守村落、護文物”公益訴訟專項監督,聯合當地政府和有關部門對全市近100個鄉鎮上千棵古樹名木養護情況進行實地調查,督促加強養護管理。
全力融入反腐敗工作大局。嚴格依法辦理職務犯罪案件,主動加強與監察機關的溝通銜接,對監察機關移送審查的職務犯罪決定逮捕12人,起訴30人。依法行使檢察機關偵查權,立案偵查司法工作人員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枉法等相關職務犯罪16人,辦案數位居全省前列。
回應百姓關切 展現檢察情懷
2022年,全市檢察機關能動履職,真正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進一步強化了民生司法保障。
依法守護群眾“舌尖上的安全”,起訴危害食品藥品安全犯罪15人,辦理該領域公益訴訟12件。開展打擊整治養老詐騙專項行動,批捕10人,起訴21人,制發檢察建議3份,助力保護好老年人的“錢袋子”。做實司法救助助力鄉村振興,向因案導致生活困難的95名當事人發放救助金183萬元,省、市、縣三級聯動辦理的張某英、羅某飛司法救助案入選最高檢與國家鄉村振興局加強司法救助協作典型案例。
公開聽證是推進檢務公開、陽光司法的重要方式。市檢察院全面規范開展檢察聽證,創新推行“檢察聽證+”司法辦案新模式,率先在全省建立檢察聽證員庫,讓公平正義可觸、可感、可信。據了解,全市檢察機關去年共對重大案件開展聽證41場次,讓當事人把事說清、檢察官把法講透,促進案結事了。“檢察聽證+”司法辦案新模式獲全市第五屆工作創新大賽三等獎,成為全省唯一向最高檢推薦的聽證典型案例。
檢察建議靶向發力,助力社會治理。全市檢察機關狠抓最高檢1至8號檢察建議落實,制發社會治理類檢察建議30份,助力提升環境、衛生、寄遞、安全生產等領域治理效能。
未成年人保護工作既要有深度,更要有溫度。全市檢察機關進一步強化未成年人綜合司法保護,主動融入市委關愛和保護未成年人工作大局,以有力的司法保障助力“六大保護”形成合力。從嚴懲治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批捕228人,起訴275人。對輕微的未成年人犯罪不捕不訴186人,聯合公安機關對50名未達到刑事責任年齡的未成年人送往特殊學校教育,最大限度教育感化挽救涉案未成年人。針對嚴重監護失職,發出“督促監護令”58份,監督“甩手家長”依法帶娃。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為加強青少年法治教育,全市檢察機關將普法宣傳的觸角從涉案未成年人延伸至學校、社區,以及相關公共場所,“織密”法治教育宣傳網絡。開展以未成年人保護為主題的檢察開放日、新聞發布會和送法進校園系列活動84場次,為全市49所中小學配備檢察官法治副校長,近6萬名師生和家長接受法治教育。
維護公平正義 彰顯檢察擔當
2022年,全市檢察機關堅守客觀公正的履職立場,全面推進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訴訟四大檢察工作,以提升辦案質效守初心、擔使命。
刑事檢察持續優化。健全偵查監督與協作配合機制,在公安機關設立偵查監督與協作配合辦公室,每周二檢察官在公安機關上班,實現市縣兩級全覆蓋、刑事案件數據信息共享,與市公安局聯合在全省率先開展對公安派出所的巡回監督,以有力配合、更實監督促進偵查辦案質量提升,共監督立案24件、撤案20件,追捕追訴30人;有關行政執法機關通過“兩法銜接”平臺移送涉嫌犯罪案件79件;糾正偵查活動違法和不規范情形63件次,發出糾正違法檢察建議39份。開展刑事犯罪案件“偵查掛案”專項監督,督促偵查機關清理“掛案”80件。對認為確有錯誤的刑事裁判提出抗訴4件,對刑事審判活動違法情形提出糾正意見23件。
刑事執行檢察持續深化。加強對“高墻內外”的監督,依法審查刑罰執行機關提請的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案件1649件,監督糾正違法和不當變更刑罰執行291人,監督糾正脫管漏管監外執行罪犯34人,監督糾正財產刑執行不當161件。率先在全省范圍內實現全市社區矯正巡回檢察全覆蓋,發現并反饋、移送問題線索39條,制發糾正違法通知書7份,經驗做法得到省檢察院肯定和推廣。
民事檢察持續強化。堅持精準監督,受理民事檢察案件137件,依法辦理民事生效裁判監督案件70件、民事審判監督程序案件37件、民事執行監督案件30件,發出檢察建議58份,對認為確有錯誤的民事裁判提出抗訴和提請抗訴7件,辦理的鄧某華子女撫養糾紛執行監督案入選全省檢察機關民事執行監督典型案例。突出加強民事虛假訴訟監督,受理該領域案件23件,提出抗訴4件、再審檢察建議13件。
行政檢察持續做實。受理行政檢察監督案件118件,依法辦理行政生效裁判監督案件5件、行政審判程序違法監督案件4件、行政執行監督案件75件,發出檢察建議56份,實質性化解行政爭議8件。針對土地執法、住房和城鄉建設等重點領域,依法辦理行政非訴執行監督案件73件。積極開展行政違法行為監督,受理行政違法和行政不作為監督案件34件,發出檢察建議29份。連平縣檢察院檢察建議書獲評全省行政檢察優秀法律文書。
公益訴訟檢察持續做好。緊緊依靠黨委、人大和政府的支持,持續落實市人大常委會《關于支持和促進檢察機關公益訴訟工作的決定》,檢察公益訴訟工作得到省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的充分肯定。共立案公益訴訟案件156件,發出訴前檢察建議79份,行政機關均在訴前整改到位;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15件,均獲法院判決支持。和平縣檢察院推動轄區內96座零散烈士墓遷移至縣烈士陵園集中管理,讓英烈英魂得到更好安息。開展無障礙環境檢察公益訴訟專項監督,督促推動加強盲道安全管理,守護群眾“腳底下的安全”。
改革創新 提升司法公信
深化司法體制改革見實效。全面落實司法責任制,完善檢察官進退流轉管理辦法,全市新遴選17名員額檢察官;兩級檢察院入額院領導帶頭辦理案件1294件,檢察長列席同級法院審判委員會11次,司法親歷性更加彰顯。推進執法司法責任體系建設,健全檢察官業績考評制度和檢委會討論決定重大疑難復雜案件的工作機制,新型檢察權運行機制更加完善。深化檢務公開,向社會公開案件信息4267條、生效法律文書173份,為律師提供查詢服務889次,以公開促公正、贏公信。
全面強化案件質量管理。深入開展“質量建設年”活動,全市整體案件質量持續優化。認真貫徹少捕慎訴慎押刑事司法政策,聯合市公安局制定《關于降低訴前羈押率的工作指引》,全市刑事案件訴前羈押率穩步降至35.42%。充分落實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聽取當事人、律師意見全程同步錄音錄像,認罪認罰適用率上升至85.06%。我市認罪認罰從寬制度適用情況的報告獲市人大常委會全票通過。全市聘任20名行政機關專業人員兼任檢察官助理,促進提升辦案專業化水平。
■文/圖 本報記者 劉燁華 通訊員 賴勇生 肖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