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源擂響高質量發展出征鼓
以實績論成敗 以結果論英雄



核心提示
立下軍令狀、擂響出征鼓。2月3日,東源召開全縣高質量發展暨2023年“三個年”行動誓師大會,50家民營企業、8家縣屬國企參加大會,擊鼓揚鞭、誓師立令,極大鼓舞了廣大企業參與高質量發展的信心與決心,吹響了東源全力拼經濟、抓發展的沖鋒號。
會議要求,全縣上下要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貫徹落實省委十三屆二次全會、省委經濟工作會議、全省高質量發展大會及市委八屆五次全會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全市高質量發展現場會精神,圍繞縣委、縣政府的中心工作,錨定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統籌把握好七個關鍵重點,大力開展“三個年”行動,齊心協力掀起高質量發展熱潮,努力走出一條符合東源實際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推動東源不斷交出高質量發展的優異答卷。
【目標篇】
開展“三個年”行動 推進七項重點工作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東源經過深入調研、科學研判,立足縣情基礎,決定今年謀劃推進七項重點工作(即制造業高質量發展、高鐵經濟破題、重大項目推進、現代農業提質發力、商貿文旅融合提升、綠美東源煥發新顏和國企改革提速),并以開展“三個年”行動(園區建設提速年、茶產業提質增效年、基層治理提升年)為抓手,“拼”出加快高質量發展的新氣象,確保今年經濟預期目標實現6.5%以上的增長目標。
兵貴迅速,實干為要。2月4日,東源舉行推動縣域高質量發展工作專班和“三個年”行動工作專班揭牌儀式,按照職責分工,由不同縣領導分別牽頭負責統籌4個工作專班,以專班式推進、項目化管理、清單化落實的模式,明確目標任務,壓實各方責任,以上率下、及時研究解決工作推進中的重點難點問題,確保縣域高質量發展和“三個年”行動各項工作部署高效落實、高效執行、見到實效。
【措施篇】
統籌把握好七個關鍵重點
高質量發展涉及方方面面,必須抓住重點、抓住關鍵,精準發力、綜合施策。東源要求,全縣上下要以“十個手指彈鋼琴”的視野能力,統籌把握好七個關鍵重點,擼起袖子加油干,以釘釘子精神抓落實,把手中的“施工圖”轉化為東源大地高質量發展的“實景畫”。
關鍵詞:緊抓工業“火車頭”
東源把拼工業作為拼經濟的首要任務:一是拼產業。堅持制造業當家,以先進材料為支柱產業,持續做大做強電子信息、高端裝備制造等產業,支持工業龍頭企業穩產增產,加快重點項目建設投產,鼓勵企業技術更新、提檔升級,積極開辟新型儲能等產業新賽道,力爭全年新增規上工業企業13家以上。二是拼平臺。搶抓市將縣工業園納入市承接產業有序轉移主平臺組成部分的政策機遇,扎實開展“園區建設提速年”行動,做好“閑置低效用地盤活”與“園區擴容增效”兩篇文章。三是拼畝均。把優質企業引進來,在要素資源配置上給予最優待遇,倒逼畝均效益不高的企業轉型升級,打造集約化、畝產高的現代化產業園區。四是拼潛力。引導農業發展往工業上靠,鼓勵支持更多農業企業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產業,推動一產往后端延伸、向下游拓展。
關鍵詞:牽住項目“牛鼻子”
東源將持續加力推進項目建設,一方面強化招商選資,在“增量”上做大做優,大力招引符合東源發展方向的、位于縣主導產業鏈上的大項目、好項目,推動產業集聚發展,確保全年招引億元以上項目超20個。另一方面強化項目建設,在“存量”上加速加力,扭住項目不放松,加大要素保障力度、破解瓶頸難題,全力推進年度省市重點項目、工業項目和重大項目建設(全縣今年有省市重點項目29個、投資額39.4億元;有擬開工、建設和竣工工業項目48個、投資額112億,“十四五”規劃確定的一批重大項目投資額近200億元),讓一個個大項目、好項目、新項目快落地、快投產、快達效,形成更多實物工作量。
關鍵詞:提升環境“軟實力”
東源將持續優化發展環境,統籌打好助企紓困賦能組合拳,實行縣領導聯系服務重點企業重點項目工作,堅持深入企業和項目一線,實打實幫助解決困難,讓政商關系“清”上加“親”。堅持以“營商環境好不好,企業說了算”為導向,服務好保障好企業,讓各類企業在東源深深扎根、枝繁葉茂、蓬勃發展,讓扎根東源的企業充分分享東源高質量發展的紅利。
關鍵詞:激活城鄉“新動能”
東源將全力推進“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以加快縣域經濟發展為目標,全面激發縣、鎮、村三級發展活力。要求各鄉鎮聚焦“鎮域振興”這篇大文章,進一步找準發展定位和主攻方向,在萬馬奔騰、千帆競發的發展大潮中勇立潮頭;動員廣大企業參與到鄉村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上來,共享鄉村振興的發展機遇,為推動東源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添磚加瓦、獻計出力。
關鍵詞:穩住“三農”“壓艙石”
東源將堅決守牢“兩條底線”,嚴格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毫不松懈抓好糧食生產,抓好全省春耕生產現場會籌備工作;加快發展現代高效農業,做大做強絲苗米、板栗、生豬等六大特色產業;發揮產業聯農帶農作用,推動“以工代賑”助力農民就近增收致富,持續做實壯大村集體經濟,努力在新的一年實現新的增長。今年,東源將以開展“茶產業提質增效年”行動為抓手,下大力氣發展茶產業,用1年的艱苦努力讓東源茶產業打好基礎、提質增效,再用3—5年的努力讓茶產業做大做強、成為東源現代農業的重要支柱。
關鍵詞:扣住民生“落腳點”
東源將始終堅持把改善民生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落腳點,深入推進綠美東源生態建設,持續落實好“面對面”工作機制,加快補齊民生短板,重點推進省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實驗區建設,深入實施新一輪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提升計劃,用民生底色彰顯高質量發展成色。
關鍵詞:守住安全“生命線”
東源將牢固樹立“高質量發展是硬道理,安全發展更是硬道理”的意識,在“拼經濟、抓發展”工作中,每一個項目、每一個環節都以安全為前提,堅守安全“生命線”,把基層基礎工作做扎實,將風險隱患消除在萌芽狀態,為全縣“拼經濟”營造安全穩定的環境。
【保障篇】
堅持“四拼”論英雄
高質量發展絕非風平浪靜下的馬到成功,也不可能是鮮花掌聲中的樂享其成。東源要求,全縣上下堅持“四拼”,“拼”字當頭、干字當先,以“功成必定有我”的責任擔當苦干實干,以實績論成敗、以結果論英雄,營造高質量發展“人人有份、人人有責、人人有貢獻”的干事創業良好氛圍,“拼”出加快高質量發展的新氣概。
——拼黨建。要求全縣各級黨組織扛起主責、抓好主業、當好主角,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大力開展好“基層治理提升年”行動,凝聚起東源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合力,以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
——拼作風。從縣四套領導班子做起,堅持一線工作法,帶頭干、帶頭拼,做到“一級做給一級看、一級帶著一級干”。特別是要求領導干部要當好指揮員、戰斗員,對重點任務要直插一線、直指要害,做“遇水架橋、逢山開路”的領頭羊,在斗爭中不斷提高抓經濟的能力本領,做到削“文山”、填“會海”,簡化調研接待工作,持續為基層減負,真正讓基層干部騰出更多的時間抓落實。
——拼效率。要求全縣上下精準研判形勢,確保每一項“對策”都能“對路”,每一次“出手”都能“出彩”;精準把握政策,用足政策紅利,使政策的“含金量”轉化為東源發展的“高質量”;精準做出決策,堅持以問題為導向、以實效為標準,始終把群眾利益放在首位作決策;精準執行落實,切實抓好執行的關口,確保工作精準落實到位。
——拼獎懲。東源將創新考核機制,加大對部門在發展上所作貢獻的考核力度,在年度考核中用數據說話、以結果論英雄;注重考核運用,發揮考核的“指揮棒”作用,有功論功、有過追過,對“躺平式”干部絕不手軟,確保獎章掛在具體人“胸前”,板子打在具體人“身上”。
【企業聲音】
爭當高質量發展的
“頂梁柱”“排頭兵”
高質量發展,企業是參與者、建設者,更是受益者。東源縣委書記秦衛民認為,在嚴酷的市場環境中,東源企業能不能練好內功、提升核心競爭力,有沒有爭第一、創唯一的爭先意識,關鍵在于縣委、縣政府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謀劃、擔當與作為。東源縣縣長劉大榮希望廣大企業搶抓高質量發展的“東風”,瞄準五大產業“版圖”,突出產業關聯,強化技術支撐,創新管理模式,爭當經濟發展的“頂梁柱”、自主創新的“排頭兵”,在推動東源現代化建設征程中拓展發展空間、贏得美好未來。4名企業家代表在誓師大會上表態,決心為東源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農業企業經營者代表】袁建康(東瑞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裁):將繼續發揮好農業龍頭企業示范引領作用,積極擔負起推進現代農業產業發展的重任,大力推進生豬產業園建設、生豬全產業鏈現代化建設,打造生態健康養殖新模式,積極參與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強化聯農帶農賦能鄉村振興,全力確保東瑞肉類生豬屠宰及肉制品加工基地項目3月試投產、東瑞船塘現代農業綜合體項目二期9月試投產,力爭東源區域全年實現產值達20億元、增長70%的目標。
【制造業企業經營者代表】劉俊[銘鐳激光智能裝備(河源)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將堅持務實、創新、開拓、進取的企業精神,把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作為經濟發展的主攻方向,以“技術創新”為核心,大力引進高精尖技術人才,加大技術研發投入力度,加強“向內控求質量提升”的能力,不斷改變和提升傳統制造業的層級、方式、效率,持續推動制造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實現產品技術呈穩步上升式輸出,立足國內市場,重點開拓歐美和東南亞市場,努力向成為“世界領先的激光智造企業”發展目標穩步邁進。
【建筑業企業經營者代表】王江(廣東萬基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將以更加振奮的精神,更加務實的作風,更加有效的舉措,全面激發“爭創一流、奮勇爭先、比學趕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乘勢而上,凝心聚力,善謀實干,與行業一流企業對標,學習先進管理模式,創新項目管理思維,完善管理制度,夯實人才梯隊,深入推進“質量、安全、進度”三大重點管控,全力確保各個項目建設有力有序推進,全力打造優質精品工程、示范工程,爭做高質量發展排頭兵,促進企業優質發展,為東源高質量發展作出萬基人的貢獻。
【鄉村建設企業經營者代表】曾遠(廣東安捷鄉村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將借此次大會的東風,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堅持“建設幸福鄉村,打造美好生活”的初心,堅持服務創新、平臺創新、理念創新,堅持以順天幸福鄉村研學院為抓手,重點開發“培訓宣導、鄉村治理、農民工匠、鄉村服務、策劃宣傳”五大板塊服務內容,構建鎮、村、企三方共贏的利益聯結機制,打造鄉村振興高端智庫,以滿足不同鄉村發展的內核需求,為推動鄉村振興全面發展貢獻力量。
■策劃:張松新
■統籌:李成東 張小龍 黃仲明 曾科
■組稿:本報記者 李成東 特約記者 藍天明 通訊員 肖嘉明 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