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视频,国产VA免费精品观看精品,久久国产精品久久精品国产

您的當前位置:主頁 > 新聞頻道 > 社會新聞

東源縣醫療服務水平實現大幅提升

縣域內住院率增幅全省第一

2024-04-30 09:36:09 來源:河源日報

1654be3308617a1ae71f5fab6fa608ab_hyrbs0430002_004_01_s.jpg

■醫生為復診人員解讀檢查結果本報記者 殷鑫 攝

■本報記者 朱曉穎 殷鑫

■通訊員 溫志鋒 盧育瓊

“有知名專家在縣醫院出診,我們看病不用出遠門了。”4月26日上午,在東源縣人民醫院肝病消化門診1號診室,患者曾女士一邊在手機上操作繳費,一邊和醫生聊天。

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效果如何,最有發言權的一定是人民群眾。據統計,東源縣2023年縣域內住院率由51.4%提升至70.3%,同比增加18.9個百分點、增幅全省第一,排名上升9位,告別了連續多年在全省57個縣(市)中排名墊底的境況。

縣域內住院率的提升,反映出越來越多的群眾不再需要異地就醫,是評價一個地區醫療機構服務能力,將“患者留在當地”的直接體現。

近年來,東源縣衛健部門聚焦補短提能,強化體系建設,深化醫改創新,初步建立起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與居民健康需求相匹配,覆蓋城鄉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讓基層群眾享受優質的醫療服務,逐步實現“小病不出鎮、大病不出縣”。

基礎建設加“速”

打通惠民“最后一公里”

“老人家經常腰酸背痛,身體經不起舟車勞頓,現在家門口就可以治療,省心又省力。”在東源縣中醫院住院部,患者家屬陳先生告訴記者,他家距離醫院不到15分鐘的車程,父親常年因關節炎身體不適,來到該院做檢查,經過3天的住院治療,身體已大有好轉。

2023年,東源縣中醫院中醫專科綜合樓完成建設,大樓里設備齊全,增加病房及醫療用房9800余平方米,床位增加100張,服務群眾更便利,小病小痛就近醫治,讓群眾得到了更好的醫療保障。

此外,東源縣精神專科醫院也于去年完成建設并投入使用,填補了東源縣建縣30多年來無公立精神專科醫院的空白,是現階段廣東縣級規模最大、設備最全的公立精神專科醫院;東源縣婦幼保健院新院新增床位150張,引進一大批先進設備;仙塘鎮、雙江鎮等11家村衛生站中醫閣完成建設,極大方便了當地及周邊鄉鎮群眾就近就醫。

學科建設提“質”

提升醫療服務水平

4月10日下午4時許,82歲的東源縣居民陳叔突發胸口疼痛,來到東源縣人民醫院就醫。“到院后立即按照胸痛綠色通道流程處置,經過急診心電圖診斷其為‘急性廣泛前壁心肌梗死’,在與家屬溝通病情后,立即啟動手術綠色通道。”東源縣人民醫院副主任醫師孫熊濱說。近年來,該院醫療水平持續提升,贏得了老百姓的信任,患者及家屬遂打消了轉院救治的念頭。最終,經過4小時的接力救治,手術順利結束,患者轉危為安。

隨著“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創傷中心”三大中心在東源縣人民醫院掛牌并正式啟用,冠狀動脈造影術、經皮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溶栓治療等業務水平持續提升,醫院整體醫療服務水平顯著提升,多學科聯合協作模式進一步構建,全鏈條無縫銜接醫療救治服務體系和縣域內三大中心防治網絡不斷健全,學科和醫療救治服務體系建設進一步加強。截至目前,該院胸痛中心已成功開展24例介入手術,為患者提供了方便、高效、安全的治療措施,避免了轉院路途中的風險。

醫共體建設擴“能”

讓優質資源沉下去

如何讓各級機構聯動起來,形成醫療資源的良性互動,更好地服務群眾?東源縣轉變醫療服務模式,組建醫共體建設專班、專科聯盟,帶動縣、鎮級醫院醫療技術水平提升。

“每逢周一,醫共體牽頭醫院(東源縣人民醫院)、縣中醫院、縣婦幼保健院分院組織5名專家,到鄉鎮衛生院開展醫療技術指導工作,以此提升基層醫療機構醫療技術、護理服務等能力水平。”東源縣衛健局有關負責人說,通過安排臨床醫療專家對鄉鎮衛生院開展幫扶,以每月4次的教學查房、醫生坐診、開展學術交流等形式,加強鄉鎮衛生院醫療人員的知識技能培訓。同時,組織縣級公立醫院派遣21名中、高級衛生專業技術人才下沉到21個鄉鎮衛生院,進行技術幫扶,強化醫共體“資源共享”作用,提高綜合診療服務能力。2023年,東源縣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診療量占總診療量比例達到68.53%,超過省目標要求3.53個百分點。

近年來,東源縣醫共體總院以影像中心為依托,在船塘、仙

    上一篇:“五大行動”賦能“百千萬工程”
    下一篇:沒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