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源縣軍鵬龜鱉養殖基地助農促增收
種養結合走出產業振興新路
陽春四月,萬物生長。東源縣燈塔鎮黃埔地村軍鵬龜鱉養殖基地內的龜鱉有的已經結束“冬眠”,慢慢地探出頭,向外張望著。“現在氣溫不穩定,暫時還不能喂食。”基地負責人肖錦均說。
軍鵬龜鱉養殖基地已在黃埔地村落戶10余年,目前,該基地有池養三線閉殼龜(金錢龜)300余只、工廠化養殖黃喉擬水龜(石金錢)約2萬只、龜塘養殖大小中華草龜約10萬只、龜塘養殖中華鱉(甲魚)約3萬只,整個龜鱉養殖基地達到60余畝。從2021年起,肖錦均還將村里的近100畝撂荒耕地重新開發利用,此舉不僅解決了村里的難題,也為村民就業開辟了一條新路。
外出鄉賢返鄉
發展現代養殖業
肖錦均原來是水庫移民,十多年前,他就愛好養龜,看好水產養殖市場,認為龜鱉具有較高的養殖和食用、藥用價值。由于對家鄉的熱愛和思念,他回到了東源,在黃埔地村發展龜鱉養殖業。
在軍鵬龜鱉養殖基地內除了室外養殖設施,還有種龜室、商品龜培育室、幼龜養殖室、稚龜培育室、仿野生養殖場、疾病防治室等設施一應俱全。“烏龜從孵化到長大,需要細心呵護,從溫度調節、喂養方式、生長環境等方面都要在實踐中不斷摸索學習,總結出更科學、更高效的養殖模式。”肖錦均說。
春季氣溫適宜,是幼龜繁殖和將幼龜移至室外坑塘養殖的好時機。肖錦均表示,近期基地內正在進行幼龜繁殖等工作,由于近段時間雨水多,還不敢挪動幼龜,要再等一段時間。
龜苓膏作為成龜的深加工產品,有增強人體免疫力的作用,深受消費者好評,市場需求大,效益可觀。“我們的龜苓膏產品貨真價實,深受消費者喜愛,只是目前產量有限,不能完全滿足市場需求。”肖錦均說,龜甲和多種中藥材經過熬制過濾、殺菌、灌裝,才能生產出成品龜苓膏。
種養結合助力鄉村振興
軍鵬龜鱉養殖基地是廣東省農科院動物衛生研究所科技合作示范基地。每年,省農業科學院河源分院和省農業科學院動物衛生研究所都會派遣專家到養殖基地做技術指導。
去年底,東源縣龜鱉健康養殖技術培訓班在該基地舉行,活動邀請了省內知名專家為龜鱉養殖戶講解養殖知識、疾病防護、養殖場所的規范檢疫等。在養殖過程中,養殖戶或養殖場遇到養殖難題,肖錦均會積極幫忙解決,如果解決不了,肖錦則會聯系有關專家給予幫助。龜鱉長大后,如果農戶銷售不出去,肖錦則會按市場批發價回收。
“其實只要能養出高品質的龜,龜鱉養殖還是有很好的前景。”肖錦均說,希望能把農科院的養殖技術普及開來,讓更多村民通過養龜致富。目前,東源縣半江鎮、船塘鎮及連平縣忠信鎮等多個鄉鎮都跟該基地訂購優質龜鱉苗。
優質企業為鄉村發展注入活力。在該基地工作7年多的村民馮志堅表示,他現在掌握了很多養殖龜鱉的技術,他和妻子兩個人都在基地上班,不用種田也有了穩定的收入。該種養基地解決了很多村民的就業問題,村里也希望有更多企業到這里落戶,希望更多年輕人回鄉創業,共同推動家鄉振興發展。
(本報記者 王亞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