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平以“四創”謀劃村集體經濟
走出特色強村富民路
○本報訊 記者 劉永菲 特約記者 黃新 通訊員 謝曉夢 記者日前從連平縣高質量發展專班辦獲悉,今年以來,連平縣各鎮積極探索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新路徑、新模式,以“四創”模式推動鄉村產業振興邁出更加堅實的步伐,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
創新發展模式,走好“資源整合”之路。元善鎮鄧村村在鎮委、鎮政府的大力推動下,投入資金40萬元撬動社會資金約400萬元,盤活閑置的鄧村小學土地資源,引入一家餐飲企業“園林酒家”,通過收取租金每年為村集體增收9.6萬元。同時,該餐飲企業吸納周邊村民從事送餐、保潔、后勤等工作,讓村民實現在“家門口”就業,持續帶動村民增收。三角鎮塘背村由村集體經濟組織牽頭,流轉連片土地1653.08畝,通過對外承包、出租等形式與企業共建生豬養殖基地,每年可帶動村集體增收超34萬元。此外,塘背村今年穩步推進流轉林地2046畝,每年將增加收入超40萬元。
創優發展路徑,“聯村抱團”聚合力。內莞鎮推動全鎮11個村抱團成立了河源內莞里文旅發展有限公司,以資源整合為手段,以公司化經營為載體,解決“各自為政”的資源分散和浪費問題,開創村集體抱團發展的新模式,通過與國電集團合作流轉土地、提供農村服務等業務取得的收入,第一輪分紅預計分配各村6萬—9萬元。隆街鎮東埔村充分發揮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以黨支部領辦農業合作社為試點,成立東埔源農業專業合作社,打造近50畝的東埔村農業示范園,與園區24戶農戶達成示范園建設協議,以“黨支部+農戶”的模式,聘請農業技術指導員帶領全村農戶科學種植、節支增收,推動集體經濟發展,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今年3月,大湖鎮成立連平縣首家鎮級經濟聯合總社,以“鎮村企聯建”鄉村產業運營機制,推動文旅融合發展,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創強新型帶動,村企聯營增效益。上坪鎮布聯村充分利用優質水資源優勢,先后兩期共投資249萬元到河源億源飲用水(活力森)有限公司開發食品飲料及水經濟產業項目,在布聯村坑口地段建設現代化廠房3棟。同時,積極發揮駐村工作隊作用,大力拓展粵港澳大灣區市場銷路,實現村集體經濟年增收21.9萬元。
創響發展品牌,推動土特產精彩“出圈”。陂頭鎮物產豐饒,農業發達,被譽為“連平糧倉”。今年以來,陂頭鎮積極做好土特產文章,發揮陂頭米粉傳統優勢,與連平縣農鄉農副產品有限公司合作經營陂頭米粉項目,通過“企業+家庭作坊”模式,讓企業帶動家庭作坊進行生產,做大做強陂頭米粉品牌,探索一條特色產業帶動鄉村振興的路子,預計年銷售米粉7.5萬公斤,年收入達80萬元,帶動村民就業,人均增收4萬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