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縣柏埔鎮:
“紅+綠”譜寫鄉村振興新篇章
■柏埔鎮方湖小學的教學設備完善,得益于深圳對口幫扶柏埔鎮工作隊大力支持。本報記者 肖斌 攝
走進紫金縣柏埔鎮,映入眼簾的是整潔干凈的道路,一棟棟民居錯落有致,不時有白鷺從柏埔河上空飛過,一幅美麗的鄉村景色讓人賞心悅目。
近年來,該鎮充分發揮靠近市區的地緣優勢,以黨建為引領,依托紅色資源,結合特色種養產業和推動“城郊小鎮、康養柏埔”特色小鎮建設,探索出“紅色引領+綠色發展”的鄉村振興融合發展之路。
賡續紅色血脈
擦亮黨建品牌
一代英明其所屬,養育豪杰龔苑香。“柏埔鎮紅色資源豐富,方湖村是革命烈士龔苑香的故鄉。”深圳對口幫扶柏埔鎮工作隊隊長曾凡臣說,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村“兩委”聯合地方黨史研究部門,挖掘龔苑香烈士英雄事跡,提煉紅色文化元素,提質紅色展館實體空間。目前,該村建有苑香烈士紀念亭、方湖紅色文化展館、紅色方湖村標、黨建文化長廊等,提供了愛國教育“身邊課堂”“黨史教室”,該村努力擦亮“紅色方湖”黨建品牌,刷新農村“顏值”,彰顯了紅色文化底蘊。方湖村被省委組織部授予“廣東省紅色村黨建工程示范點”等榮譽稱號。
走進方湖紅色文化展館旁的方湖小學,嶄新教學大樓上的黨徽熠熠生輝、平坦寬敞的塑膠跑道、先進完善的教學設施……談及學校環境,師生們說得最多的一句話便是“我們的學校和城里的一樣好”。這所學校的教學設備完善,得益于深圳對口幫扶柏埔鎮工作隊大力推進鄉村教育振興,讓周邊村莊少年兒童在家門口便可享受優質教育資源。
曾凡臣說,接下來,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將繼續推動和完善“紅色方湖”配套基礎設施,賡續紅色血脈,傳承革命精神,持續擦亮“紅色方湖”黨建品牌。
發展特色種養產業
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柏埔鎮黨委書記劉文來表示,在推進鄉村振興中,深圳對口幫扶柏埔工作隊伍增加了農村科技特派員、“三支一扶”人員、高校畢業生志愿者、金融助理等9名工作人員,為全面推進柏埔鎮鄉村振興工作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目前我們村有600余畝南藥種植基地,預計每年畝產收入有2.5萬元左右。”柏埔鎮復興村黨支部書記嚴志宏告訴記者,隨著近年來南藥行情走好,村民們種植南藥的積極性大大提高,大家希望通過種植南藥改善生活,增加收入,共同致富。下一步該村計劃擴大南藥種植,增加至2500畝。配套建設中藥材觀光、休閑生態產業園等文旅產業,進一步提高南藥產業一體化的附加值。
產業發展是富民興村的基礎,柏埔鎮致力推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蓬勃發展,創建蔬菜、南藥材、茶葉、沃柑等特色種植基地6個,“一村一品”項目2個,百畝以上農產品基地5個,專業合作社59個,種植茶葉、南藥材、無公害蔬菜等數百畝,創造就業崗位200余個;引進溫氏集團養雞公司落戶方湖、利民、復興3個村,發展現代化智能養殖業,帶動村民種養增收,逐步聯農帶農惠農。
特色種養產業和豐富的紅色文化,使柏埔鎮迎來了發展機遇。劉文來表示,柏埔鎮要弘揚革命先輩頑強拼搏的精神,深入挖掘好、利用好已有的紅色資源,并結合現有生態資源優勢,力促集旅游、休閑、度假為一體的生態旅游項目開發,以特色農家樂、旅游村和精品農莊為新方向,培育新的產業增長點,多層面推進鄉村振興。
接下來,柏埔鎮將按照紫金縣委、縣政府的工作部署,以順應農業發展新形勢、農村發展新需求、農民群眾新盼望為著力點和突破口,緊緊圍繞“城郊小鎮、康養柏埔”特色小鎮目標,邁出堅實的步伐。
(本報記者 肖斌 特約記者 黃從高 甘建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