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市場監管局嚴監管促公平、保安全守底線
全力服務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今年以來,市市場監管局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新發展格局,把握“大市場、大質量、大監管”,著力抓改革優環境、嚴監管促公平、保安全守底線、提質量強動能、夯基礎增能力,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打造優質營商環境,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使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全力服務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優化市場準入環境
充分激發市場活力
堅持把暢通市場準入作為激發市場活力的首要環節,加快“放管服”改革,強化制度創新,著力營造優質營商環境。最大限度放寬市場準入、精簡審批事項、優化審批環節,充分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
以推進改革為先導,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以更高水平打造優質營商環境。一是深化商事制度和“證照分離”改革,推動出臺《河源市深化證照分離改革實施方案》,不斷提升我市企業開辦便利度,我市企業開辦時限在1個工作日內辦結。2022年以來,全市新增市場主體25013戶,全市實有市場主體24.96萬戶、同比增長6.13%,增幅保持平穩。二是創新“兩品一械”跨縣區綜合監管,積極探索“檢查+技術+執法”的融合監管模式。三是推動出臺《河源市推進要素市場運行監管行動方案》。四是不斷提高服務市場主體發展能力,出臺《河源市市場監管局關于精準幫扶市場主體扎實助力穩住經濟的若干措施》。
強化重點領域監管
筑牢市場安全底線
以保安全為底線,全方位筑牢市場安全屏障,更大力度為我市實施“七大行動”保駕護航。一是織牢織密市場監管領域疫情防控安全網,牽頭做好農貿市場和進口冷鏈食品疫情防控專班、醫療器械企業疫情防控專班工作,充分發揮藥店“哨點”作用,推進“互聯網+冷庫”視頻建設,攝像頭安裝比例達95.7%、全省排名靠前。二是食品安全風險防控水平不斷提升,深入開展食品安全系列整治行動,截至目前,全市共立案查處食品案件366宗;我市特殊食品經營者加入率和填報率均為100%,排在全省前列。三是藥品化妝品醫療器械安全監管持續強化,深入開展藥品安全專項整治行動,加強藥品抽檢和監測工作。四是特種設備安全監察力度不斷加大,先后開展特種設備超期未檢等專項整治以及重要時段安全生產大檢查,扎實開展特種設備檢驗檢測工作。五是產品質量安全和機動車安檢機構監管持續強化,加強重點產品抽查,深入推進電線電纜等系列專項整治行動。
同時,以大監管為方向,不斷完善市場監管機制,更強支撐大市場高質量發展。我市公平競爭審查機制逐步完善,防控物資和生活物資價格監管工作持續強化,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執法不斷加強,“規直打傳”工作力度持續強化,先后深入開展涉及養老詐騙、打擊假冒偽劣食品藥品、工業產品等重點領域的專項執法行動,持續加強與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財產安全有著緊密聯系的日常網絡平臺(網站)監測和重點領域廣告監管,充分發揮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和12315網絡投訴平臺作用。今年以來,共受理消費者投訴舉報13336件;全市共查處案件1437宗,罰沒790.51萬元,移送公安機關涉刑案件11宗。
創新完善監管方式
提高市場監管效能
創新運用新型監管方式,推進“雙隨機、一公開”監管與信用風險分類監管相融合,科學運用信用監管風險分類結果,挖掘監管重點,提高監督檢查的靶向性、精準性,提升監管效能,加大失信懲處力度,以公正監管促進優勝劣汰。加強法治建設,持續推動“互聯網+政務服務”“互聯網+市場監管”建設,建立健全覆蓋市場監管部門的應急管理體系。
以提效能為支撐,進一步夯實市場監管基礎,更高質量構建市場監管現代化治理體系。一是大力推進市場主體年報信息公示工作,我市2021年企業年報公示率為98.06%,位居全省第二。二是縱深推進“雙隨機、一公開”監管與信用風險分類監管相融合。三是積極開展農貿市場和商場超市整治提升行動。截至目前,我市列入省民生實事的24家(第一批)市場改造任務已全面按時完成;38家(第二批)市場改造任務中,已完成11家,已動工16家。
推進質量強市建設
提升供給質量水平
以強質量為重點,穩步推進質量強市建設,更深層次助推我市加快培育“五大產業”。一是圍繞電子信息、水經濟等產業深入開展質量提升行動,加強質量品牌建設,對第二屆市政府質量獎獲獎組織進行表彰。二是大力推進農業標準化、品牌化建設,新增省級標準化試點項目2個、“圳品”1個。三是進一步夯實計量基礎,深入實施計量惠民行動,強化認證認可工作。四是穩步推進省新型顯示器件產業計量檢測中心建設,加快推進省質量監督加工食品(飲用水)檢驗站(河源)微生物項目的檢測能力水平提升項目建設。五是持續加強知識產權創造運用和保護工作,推動出臺《河源市知識產權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
今年以來,我市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2.87件,較上年同期增加0.51件;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登記22筆,金額1.72億元,同比增長65.98%;2個項目獲得第23屆中國專利優秀獎;1家企業獲評“國家知識產權示范企業”、2家企業獲評“國家知識產權優勢企業”。“龍川山茶油”申報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獲國家知識產權局正式公告受理;“東源仙湖茶”“和平獼猴桃”“康禾茶”已向國家知識產權局提交地理標志商標注冊申請并獲受理。(本報記者 張偉燕 通訊員 張奕聰 戴小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