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野趣溝:
以生態底色描繪綠色發展新畫卷
■本報記者 謝少娜 馮曉銘
綠色是河源最亮的底色,生態是河源最大的優勢。近年來,河源深度發掘生態文化,創新生態旅游產品,大力發展生態旅游,形成了以萬綠湖、鏡花緣、萬綠谷、野趣溝、桂山、霍山、越王山、九連山等為代表的“萬綠河源”生態文化品牌。今年國慶假期,不少游客就是奔著河源的“綠色”而來,攜一家老少走進野趣溝等生態游景區,在滿目皆綠中來一趟愜意的“洗肺”之旅。
守護綠色
展現原生態“野性美”
3日上午10時許,野趣溝旅游區入口,游客絡繹不絕,車輛魚貫而入,很快景區停車場就一位難求。記者在現場看到,前來景區的不僅有河源本地游客,也有從東莞、深圳、佛山、廣州、汕頭、惠州、梅州等地自駕而來的游客,多以親子游、家庭游為主。
2002年,野趣溝旅游區正式開業,20年來,該景區以樹奇、石怪、溝幽、水秀展現著其獨特的原始山水自然風光,以野性之謎解讀生態文化,以野性之美展示著大自然的魅力,備受游客青睞。
走進景區,沿著林蔭石徑傍溪而上,沿途不僅有花謎、樹謎、藤謎、藥謎和千年不解之謎“天書石”,還有響水瀑布、通天河瀑布等大大小小的瀑布,處處皆野、皆幽、皆秀、步步皆景。青山綠水間,鳥語花香、溪水潺潺,游客們有的蕩著秋千、搖著網床,有的則全家總動員溯溪摸魚,尋找野趣,一陣陣歡聲笑語在景區回蕩。
“感覺身在一個大山氧庫中,心曠神怡。”來自佛山的陳石此次是專程帶家人遠離城市的喧囂,來到野趣溝體驗原生態游的。僅僅在景區游覽了不到半天時間,他就忍不住為河源的生態點贊:“都說河源有一流的水、一流的空氣和一流的森林,這話不是蓋的。”而來自河源市區的曾建勝告訴記者,豐富的生態資源是河源人民的“福氣”,在家門口就能有這樣的綠色休閑勝地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如今,野趣溝、桂山、萬綠谷等生態旅游景區已經成為他家每月家庭日的首選出游地。
厚植生態底色
描繪綠色發展新畫卷
豐富而獨特的生態資源,是生態旅游景區得天獨厚的優勢。然而,多年來,為了守護“綠色”,不少景區的發展也一直停留在生態觀光游。為了進一步滿足廣大游客的需求,充分利用“綠色”發展“綠色”,近年來,野趣溝旅游區堅持“科學規劃、保護為主、合理開發、永續利用”的原則,結合游客出行方式和出游需求的轉變,在保障“綠色”的基礎上,積極從生態觀光型向打造親子森林樂園轉型。
據景區負責人許家豪介紹,景區在“盡量不砍一棵樹”的前提下,目前已完成了溯溪摸魚、森林越野等項目的建設和升級改造。接下來,景區還將不斷豐富產品供給,結合景區現有的竹林、古梅、楓樹等資源,打造古梅園、竹林、恐龍飲食文化、楓樹林等科普教育基地,將傳統文化融入生態旅游中,賦予生態游文化內涵。同時還將以舉辦登山節、詠梅詩歌比賽等活動為載體,利用好“綠色”,發展好“綠色”,為河源綠色生態游的發展獻一份力。
記者手記
以內容體驗引領生態旅游高質量發展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優良生態環境為依托的度假休閑旅游成為旅游市場一股巨大的需求,生態旅游將是旅游市場的發展趨勢。這對于以生態為底色的河源來說,是一大發展機遇。
近年來,河源充分發揮得天獨厚的生態優勢,將生態旅游打造成為河源的優勢產業,成功打造了巴伐利亞莊園、客天下、春沐源、康泉十八等一批知名旅游綜合體,推動了河源旅游產品由單一的觀光游覽向觀光與休閑度假并重轉變。然而,目前河源的生態旅游仍處于初級發展階段,因為生態旅游不同于傳統意義的觀光旅游,它更加注重的是游客的參與度與體驗感,因此,如何在保護好生態的基礎上,利用好“綠色”、發展好“綠色”就成為河源文旅部門和各大景區亟須思考的問題。筆者以為,要大力發展“綠色”生態游,河源要做好頂層規劃設計,以生態環境為本底,充分挖掘生態資源,以休閑度假為形式,以內容體驗為引領,以個性化服務為特色推動融合更多旅游業態,打造出更多的生態產品,讓屬于河源這座城市的生態故事在山水相映的綠色藤蔓上恣意伸展,實現生態旅游高質量發展,讓綠水青山真正轉化為“金山銀山”。
(謝少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