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220千伏萬綠湖變電站建成投運
為市區第二座智能變電站 滿足水經濟產業園等用電需求
■河源220千伏萬綠湖變電站全貌黃欣 攝
○本報訊 記者 彭沖 通訊員 徐猛 “請執行啟動方案第458項,將萬綠湖變電站220kV#1母線、#2母線方式倒為正常并列運行方式?!?日凌晨4時35分,在對所有輸電線路和變電設備進行多次高壓充電、核對相序正確和保護裝置帶負荷測試正確后,南方電網廣東電網公司調控中心調度臺值班人員發出最后指令。至此,河源220千伏萬綠湖變電站順利投運,電力源源不斷地匯往就近的桂山、飛天這兩座110千伏變電站,再輸送至千家萬戶。
據了解,河源220千伏萬綠湖變電站的建成投運,對優化廣東電網中東部網絡結構、降低系統短路電流、緩解城區用電緊張局面具有重要意義,將大幅提高市區南部片區用電可靠性,大大滿足河源市水經濟產業園、阿里巴巴廣東大數據綜合平臺項目及周邊企業、群眾的用電需求。
記者了解到,這座變電站坐落于河源市水經濟產業園內,以“現代工業園+客家風情”為立意開展設計。在常規戶外變電站典型設計的基礎上,站區內的主控通信樓、配電樓、警傳室、大門和裝配式圍墻等建筑物,加入了琉璃屋頂、窗花、中式柱等客家元素裝飾。外立面的色彩搭配,則以客家建筑經典的青灰色和白色為主,讓人仿若進入了一處客家民居。
從圖紙變成變電站的過程,歷時一年半。據南方電網廣東河源供電局項目經理介紹,按照“工程項目建設到哪里、黨建工作就延伸到哪里”的整體工作思路,在項目建設初期就成立了臨時黨支部,強化“黨建+基建”融合,全力促進工程建設提速提效。自項目建設以來,臨時黨支部特別是黨員突擊隊在青賠協調、施工建設協調、停電計劃安排、竣工驗收、缺陷整改、投運方案審定等工作上攻堅克難。尤其是在近期,組織精兵強將,在持續高溫天氣下奮戰了18天,在確保施工安全、質量的前提下,提前2天完成220千伏河聯甲乙線解口入萬綠湖變電站工程。
河源220千伏萬綠湖變電站,是河源市區第二座智能變電站。與傳統變電站相比,智能變電站以光纜替代控制電纜傳輸控制命令、報警信號,大大減少了電纜的使用量,大幅降低電纜接地等故障的發生率,從根本上提升供電可靠性。同時,采用智能化、網絡化的電氣設備,通過通信網絡技術、自動化管理系統實現信號遠程傳輸和設備遠程監測、控制,能精準分析設備缺陷原因,進一步提高變電站的管理效率、安全性能,降低了運維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