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數量居全省前列
全力打造全域旅游“河源樣本”
春沐源小鎮已成為知名網紅打卡點、粵港澳大灣區旅游勝地。 本報記者 馮曉銘 攝
□本報記者 劉永菲
今年上半年,我市接待入市游客371.23萬人次,旅游總收入28.8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54.0%、42.6%;龍川縣、和平縣先后獲評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我市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數量居全省前列。近年來,我市全力推進全域旅游工作,全市旅游產業屢傳佳績,正在全域旅游建設的道路上大步邁進。
推進區域資源整合
打造河源全域旅游品牌
9月的河源仍然熱情似火,青山綠水間煥發出無限生機。春沐源小鎮停滿了來自東莞、廣州、深圳等地的車輛。游客們在景區內游湖、野餐、品咖啡,坐小火車觀賞田園景色,靜享美好時光。每到周末或節假日,這樣休閑娛樂的景象已是我市各大景區的常態。
近年來,我市依托獨特的山水資源和人文底蘊,通過打造全域旅游“龍頭”項目品牌,積極鼓勵引導河源文旅企業與國字號、省字號文旅企業加強合作,引進春沐源嶺南生態旅游小鎮、巴伐利亞莊園、客天下旅游度假區、融創文旅城、佗城國際旅游城等高端旅游重點項目。在重點項目的示范帶動下,我市旅游項目穩步推進,旅游品牌知名度不斷提升,吸引了來自粵港澳大灣區等地居民前來旅游觀光,旅游產業發展迎來新契機。近3年來,全市新獲評國家級旅游度假區1家、省級旅游度假區2家、國家4A級旅游風景區2家、國家3A級旅游景區5家。同時,萬綠湖風景區還通過了國家創5A景區景觀質量評審,取得創5A“入場券”。
發展全域旅游需基礎設施作為保障。近年來,河源通過強化旅游規劃編制,整合完善標識標牌、旅游資訊服務站、旅游廁所等基礎配套和公共服務設施等措施,推動區域旅游發展。如今,高端大氣的旅游景區、獨具特色的民宿在我市落地生根,428座星級旅游廁所、105個旅游指示標識等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展示著全域旅游建設給河源旅游產業帶來的嬗變。
做足“旅游+”文章
推動產業融合發展
我市在加強區域資源有機整合的同時,也加快推動產業深度融合發展。今年,由深圳市育才中學700多名學子組成的大灣區少年河源研學之旅首發團走進我市,開啟“領略客家文化、探索生態自然”的研學之旅。這條研學之旅將“三農”、現代化工業、客家文化、紅色文化、自然生態等要素有機組合,師生們先后走進農夫山泉生產基地、仙坑古村、野趣溝等地,鑒賞百年古村布局、建筑、雕刻、繪畫等優秀傳統藝術,了解體驗農夫山泉智能自動化的現代工業生產模式,在科普生態知識的同時親身體驗大自然的樂趣。這是我市深化文旅融合,推進全域旅游發展的成果之一。我市堅持以“旅游+”和“+旅游”為途徑,大力推進旅游業與一、二、三產業融合,加強旅游與文化、農業、林業、體育、交通、商務、工業、康養等資源深度融合發展。通過打造佗城景區、林寨古村等多個以客家文化為核心的重點文化旅游項目,加大對紅色舊(遺)址的修繕保護和開發利用,打造“萬綠河源”生態文旅品牌,推動“旅游+教育”研學旅行等活動開展,規劃開發出一批文化休閑、生態觀光、商務會展、休閑度假、鄉村旅游等跨界產品,進一步提升了區域旅游整體實力和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