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视频,国产VA免费精品观看精品,久久国产精品久久精品国产

您的當前位置:主頁 > 新聞頻道 > 社會新聞

市優秀共產黨員彭志華

患者的健康高于一切

2021-08-23 09:17:18 來源:河源日報 劉永菲

■本報記者 劉永菲

彭志華是東源縣中醫院副院長、大內科主任、消化內鏡中心主任。從醫15年來,他先后在急診、胃鏡室、內科、消化內鏡中心工作過,本著“患者的健康高于一切”的初心,組建全市首個消化內鏡中心,填補了我市消化內鏡技術空白。作為該院的學科帶頭人,彭志華不僅致力于學科建設,還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在去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時,毅然前往本院隔離區進行新冠疑似患者的收治和診療工作。去年,彭志華被授予 “廣東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榮譽稱號。今年,他獲評“河源市優秀共產黨員”。

鉆研醫術 填補技術空白

彭志華于2008年5月調入東源縣中醫院上班。當時,他發現我市消化道疾病患者逐年增多,但現有的消化道疾病的診療技術較為落后,多項消化道疾病相關的診療技術還處于空白,老百姓奔波廣州、深圳等地就醫,造成就醫難、看病貴等問題。

“急患者之所急、憂患者之所憂、想患者之所想。” 彭志華見此現狀,于2009年、2017年先后兩次赴廣東省中醫院進修脾胃病及消化內鏡的診療技術,并在東源縣中醫院開展了消化道疾病相關的診療項目。

為充分發揮“火車頭”作用,填補我市消化內鏡技術的空白,東源縣中醫院于2017年4月組建了我市首個消化內鏡中心。作為該中心的學科帶頭人,彭志華率先開展了在我市首例無痛胃鏡檢查、首例膠囊內鏡檢查、首例消化道腫物ESD、消化道息肉EMR、超聲內鏡檢查等多項技術,推動了我市消化疾病診療技術的發展。

消化內鏡中心從無到有,從弱到強,人才是關鍵。在此期間,彭志華主持舉辦了多場大型的消化道疾病學術會議,以及現場的手把手培訓班;在科室內每周定期開展技術培訓,提高團隊成員在消化及消化內鏡診療的實操技術。經過4年的團隊建設,該中心形成了擁有主任醫師、副主任醫師、主治醫師、住院醫師的完整人才梯隊。

2018年至2019年,彭志華還帶領團隊在我市率先獲得國家消化道腫瘤防治聯盟中心認證,成立了我市首個消化道早癌篩查中心,并于2019年6月開展廣東省精準扶貧東源縣貧困地區無癥狀消化道早癌篩查工作。在彭志華和團隊的共同努力下,東源縣中醫院消化內鏡中心成為我市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專科,受到廣大市民的好評。

奮勇戰“疫” 展現黨員擔當

去年初,東源縣中醫院作為新冠肺炎患者定點收治醫院,承擔著該縣疫情防控和救治的重要任務。面對疫情形勢不明朗、防護物資緊張以及人手不足等情況,醫護人員心理壓力不小。作為該院的一名“老兵”,彭志華率先報名成為抗疫志愿者,同時被任命為第二批醫療組組長,帶頭深入一線落實醫院的疫情防控工作。

從去年1月31日開始,東源縣中醫院開展改造隔離病區行動。彭志華帶領6名醫護人員,將醫院的感染樓改造成“三區兩通道”的隔離病區。臨時組建的醫療組嚴格按照新冠肺炎防控指南和相關技術規范,完成了隔離病區改造,并規范了出車、出診、院內消殺等制度。隔離病區改造完成,意味著東源縣中醫院疫情防控完成了硬件準備,也具備了接診患者的條件。

為減少交叉感染,彭志華和內科醫生周騎、黃東豪全程負責患者的收治和診療工作,3名醫生在感染樓一待就是73天。其間,彭志華全程負責出車收治疑似患者、核酸取樣及消殺、情況匯報等工作。彭志華說,收治新冠疑似患者時,他會沉著應對,安撫病人情緒,帶領醫護人員認真落實每一項防疫措施。

直到我市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階段,彭志華的“隔離”也結束了,重返工作崗位,繼續帶領團隊開展學科建設,為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筑起一道鋼鐵長城。

    數字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