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塑旅 以旅彰文 賦能河源文旅高質量發展
■張穎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近年來,中國文旅產業在國家政策利好、人民收入水平提升、基礎設施快速完善等因素的推動下,已經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并且在產業鏈條、品牌定位、產品價值等方面發生了深刻變革。
河源市正大力推進全域旅游,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旅游及康養基地。河源通過挖掘文化特色、提升文化品牌,全力推進“以文促旅,以旅彰文”,聚力實現文旅高質量發展。今年“五一”假期,旅游消費需求充分釋放,全市接待人數1191872人次,比2019年增長115.36%;各A級旅游景區迎來了近五年游客峰值,接待游客755198人次,比2019年增長55.34%。生態河源、溫泉旅游、“微景區化”河源美宿等亮點紛呈,旅游業的強勁復蘇,也拉動了餐飲、零售等行業發展。
由此可見,整合現有文旅資源,豐富旅游產品供給,打響“六色”旅游品牌,推動文旅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高質量文旅發展賦能美好生活,提升河源城市品牌形象,對文旅產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非遺+旅游”,打造文旅產業新亮點
河源市推進“非遺+旅游”,可以讓非遺以一種全新的形式,零距離走進人們的生活,豐富河源旅游資源,實現“1+1>2”的效果。可嘗試推出非遺主題旅游線路,并以非遺主題線路為串聯,覆蓋多個旅游景區,展現以花朝戲、忠信花燈、貓頭獅、手擎木偶戲等為代表的河源特色的非遺項目,并定期舉辦“畬族藍大將軍出巡節”等非遺節慶活動,為游客提供“可觀、可學、可游、可玩”的非遺體驗新玩法,從而實現旅游依托非遺,非遺借勢旅游,無論對于旅游的發展,還是非遺的傳承,都將形成一種良性循環機制。
“非遺+旅游”不僅可以豐富河源文旅新業態,也有助于打造好創意、好產品、好服務,在消費者主權時代,有利于提升河源文旅品牌的市場競爭力。
二、“農商+文旅”,培育產業融合新項目
在當前“新文旅”時代,河源文旅企業應轉變思維,注重品牌定位、挖掘用戶價值、引導流量復用,結合生活方式變革進行的跨界融合、鏈條延伸、傳遞價值才具有持續性和生命力。“農商+文旅”能有效帶動各產業融合、增效,有利于做到三產聯動、文旅融合。根據河源“農商與文旅”產業實際,可以結合本地特色資源、市場環境,考慮以下模式。
第一,“油茶+旅游”模式,可以依托客家文化,講好河源油茶故事。據統計,截至2022年河源市實施新造油茶林面積約9.67萬畝,有油茶加工企業44家,其已形成了規模化的油茶種植、加工及延伸產品體系。“油茶+旅游”模式,可以開發油茶人家、油茶古道、古法榨油作坊等文化產業項目,并規劃構建休閑采摘、研學旅行、科普教育、休閑度假等農旅項目,形成集農耕體驗、研學拓展、精品露營、美食品鑒等為一體的農文旅綜合體,并通過直播電商,鏈接農商旅的展示平臺,形成共融發展態勢。
第二,“民宿+旅游”模式,可以推動“以宿帶村”,實現鄉村旅游新發展。河源民宿近幾年實現跨越式發展,從零星幾家起步,到如今已登記發證179家(其中東源縣121家、源城區15家、龍川縣11家、連平縣6家、紫金縣5家、和平縣19家、江東新區2家),從業人員4000多人,每年接待旅客將近40萬人次。2023年3月,粵宿大獎河源分賽區評選了32家獲獎民宿,包括河源最佳服務質量民宿獎、最佳親子民宿獎等11個獎項。近年來,河源市民宿業充分發揮示范效應,圍繞“深耕綠美河源,賦能鄉村振興”,在民宿品牌化、規范化發展方面持續努力,擦亮了河源美宿度假的品牌。接下來,建議各級部門加大龍頭民宿培育力度,鼓勵民宿發揮鄉村旅游節點作用,培育民宿周邊微度假、微旅游業態,延長民宿產業鏈,實現民宿產業精品化、多元化發展。
第三,“茶業+旅游”模式,可以實現“以茶興旅、以旅促茶、茶旅融合”。茶旅融合是集生態觀光、度假休閑、旅游購物、文化體驗為一體的新型旅游方式,對破解茶產業發展瓶頸具有重要意義。據統計,河源全市有茶企300多家,其中省級龍頭企業13家。2022年,河源全市茶樹種植面積15萬畝、總產值達22億元。一盞高山茶,天地小壺中,茶產業在河源鄉村新業態融合發展中,具有極大的挖掘潛力。如何將“茶葉”變“茶業”,以茶葉種植、生產、加工與銷售為基礎,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深度融合,培育以茶葉為主題的省級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茶鄉特色旅游線路、茶旅民宿、茶研學基地等,構建茶文化+旅游、觀光、度假、研學于一體的茶產業鏈,從而打造精品鄉村旅游項目,賦能鄉村提質增效。
茶旅融合,還需要根植于茶文化內涵,激活產業載體。例如,2023年,東源仙湖茶、康禾貢茶等茶旅文化節活動,通過“茶業+旅游”模式,呈現了全新的文化旅游盛宴,對賦能文旅發展、助力鄉村振興具有很好的推動作用。
三、“旅游+教育”,賦能研學旅行新內涵
隨著國家的大力推動,作為行走在路上的新課堂,“以研促學、知行合一”的研學旅行近年來方興未艾。目前,東源縣義合鎮下屯村、康禾鎮仙坑村已成功入選廣東省鄉村研學旅行特色村。近年來,全市已經評選三批,共計22家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其中河源客天下、趙佗古邑研學基地為省級基地,市級基地中包括河源市博物館、廣東康禾溫泉國家森林公園(含仙坑古村)、河源市萬綠谷旅游度假區、東源縣黃龍巖畬族風情旅游景區、龍川綠油花果樹小鎮綜合實踐基地、龍川綠譽五色茶嶺景區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和平縣林寨古村景區、萬綠湖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和平溫泉之都研學實踐教育基地、蘇區革命遺址群研學實踐教育基地等10家國家A級旅游景區,其“旅游+教育”的綜合效應日益凸顯。
2023年以來,全市各入選基地參照國家《研學旅行服務規范》(LB/T 054—2016),圍繞自然觀賞型、知識科普型、勵志拓展型、體驗考察型、文化康樂型等類型,積極開展了產品打造與宣傳,其對推動河源研學產業發展起到重要作用,有效地推動了河源市優秀傳統文化板塊、革命傳統教育板塊、國情教育板塊、國防科工板塊、自然生態板塊、勞動教育板塊等六大主題板塊優質研學資源開發。例如,河源客天下“領略恐龍鄉情,品味客邑史韻”主題研學,通過深入探究客家人文史韻、河源恐龍古跡等,在山水中感受萬綠河源的外在美,亦在文化中感知河源的內涵底蘊。
研學旅行作為“移動課堂”,其更為突出價值引領、強化教育功能。近年來,人們對研學旅行的認知不斷演化與深化,研學旅行的參與者從中小學生擴展到包括學齡前兒童、大學生以及成年人、老年人等全生命周期群體,呈現出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因此,河源市以“旅游+教育”,推進研學基地建設、研學課程資源開發、研學導師培養等,筑牢研學產業的基礎條件,有利于推動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
(作者單位:河源職業技術學院)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