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视频,国产VA免费精品观看精品,久久国产精品久久精品国产

您的當前位置:主頁 > 新聞頻道 > 評論

以紅色文化資源助力河源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

2023-06-19 12:54:41 來源:河源日報

■劉路紅

在全國各地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時刻,4月10日至13日,習近平總書記親臨廣東視察,先后到湛江、茂名、廣州等地進行調研,指導我們走好高質量發展之路。我們將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為指引,開發利用好河源豐厚的紅色文化資源,推動河源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弘揚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用好紅色資源,著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革命史跡和紀念場館是紅色資源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愛國主義教育和歷史文化傳承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如何開發利用好紅色文化資源,是值得大家深入思考的一個十分重要的課題。

一、弘揚蘇區精神和老區精神,為河源繁榮發展匯聚磅礴動力

河源是中國革命策源地之一,是一片浸透烈士鮮血的紅色土地和有著光榮革命傳統的中央蘇區、革命老區。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河源地區的英雄兒女為中國革命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也因此,河源存有許多革命史跡,這是革命前輩留給我們的一筆寶貴物質和精神財富。我們要充分利用好這些革命史跡、紀念場館等紅色文化資源,以紅色文化為重要載體,努力推動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革命遺址是黨和國家的珍貴記憶,做好革命遺址修繕保護工作意義重大而深遠。河源是全國最早開展農民運動的地方之一,是和海豐陸豐一起最早成立縣級蘇維埃政府的地區之一,是全國最早組建工農武裝的地方之一,是全國最早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地區之一,也是全國最早宣傳馬克思主義的地方之一。這些,都切實印證著河源革命斗爭史在中國共產黨發展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河源兒女在對敵作戰中英勇犧牲的烈士有1.3萬余人,其中在冊英烈有2581人,涌現出以“東江三杰”阮嘯仙、劉爾崧、黃居仁為主要代表的革命烈士,他們為黨、為國家、為民族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據黨史部門調查統計,目前河源全市共有革命戰斗遺址、烈士紀念碑、黨組織遺址等紅色資源685處,其中龍川縣有191處,東源縣有148處,紫金縣有118處,和平縣有110處,連平縣有83處,源城區有18處,江東新區有17處。這些紅色資源中,有278處被列入全省重點革命舊址,50處被列入全市重點中共黨史學習教育基地。這些革命史跡將鼓舞河源人民進一步弘揚蘇區精神和老區精神,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為河源的繁榮發展匯聚磅礴動力。

二、傳承紅色基因,切實做好革命遺址舊址的開發利用工作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革命遺址保護工作,紅色資源開發持續火熱,革命遺址保護和開發利用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但是從調研的情況來看,當前對革命遺址遺跡開發利用仍存在一些問題。一是管理機制不夠健全。河源市雖已經制定頒布《河源市革命舊址保護條例》,但在落實革命遺址遺跡保護利用的效果上還有待加強,部分革命遺址遺跡在保護管理上還沒有走上法治化軌道。二是開發保護力度不夠。資金投入不足,搶救保護、修繕重建困難,部分革命史跡已嚴重破損、倒塌甚至消失。三是紅色文化資源開發利用單一,文化內涵挖掘不夠。有的革命遺址遺跡利用簡單、展示形式單一。利用革命遺址遺跡開發的紅色文化精品還不夠多,如展現河源市紅色文化資源保護和利用的圖文影像資料不足等。四是紅色文化資源宣傳影響力不大,紅色旅游發展格局尚未形成。縣區政府對紅色文化品牌的建立與推介力量不足,社會認知度與品牌效應較低,沒有建立起知名的紅色文化產業品牌。這些存在的問題和短板,鞭策我們要踔厲奮發,進一步做好革命遺址舊址的開發利用工作。

三、凝聚奮進力量,以紅色文化助力河源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

(一)健全管理機制,加強革命史跡保護與利用規劃編制工作。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傳承紅色基因、發揚革命精神,加強革命遺址遺存的保護利用。”河源要在整體盤點和系統梳理紅色文化資源的基礎上,啟動協調機制,制定和開展革命遺址遺跡保護傳承的長期規劃。對革命遺址遺跡的范圍、保護管理模式、經費保障、開發利用、處罰辦法等進行明確,加強督促檢查,切實推進革命遺址遺跡的挖掘、修繕和保護工作。

(二)合理開發利用,加強紅色文化資源基礎設施建設。

對685處革命史跡和場館進行基本維護,漸次推進有關軟硬件建設,將有條件的革命遺址申報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文物保護單位,改造、升級一批重點革命遺址舊址,建設一批重點“紅色村”。要把提升紅色旅游景點內涵與開發紅色旅游線路結合起來,完善紅色旅游的區域網絡與布局,發展紅色鄉村旅游點,加強紅色旅游體驗項目的開發與建設。

(三)引領輿論導向,實施紅色文化研究整理工程。

加強對河源紅色文化的理論研究,依托豐富的黨史資源,開展史料挖掘整理、推進黨史基本著作撰寫。開展黨史課題研究,推出一批質量好、水平高的研究成果。舉辦大規模的理論研究講座,召開紅色文化學術研討會,提高河源紅色文化的附加值,切實提升河源市紅色文化資源的社會知名度。如開展“五興龍蘇維埃與中央蘇區”的淵源、價值以及蘊含思想的專題研討會,對開展農民運動史實進行研究,將理論研究成果運用于實踐,努力加大對河源市中央蘇區和革命老區的紅色文化資源宣傳力度,為紅色文化傳承開拓新途徑。

(四)創新宣傳模式,擴大河源紅色文化的營銷影響力。

新媒體作為紅色文化資源傳播工作的創新形式,是廣泛提高河源市紅色文化資源認知度的主要渠道。應將微信公眾號、抖音、頭條、騰訊視頻號、微博等作為宣傳窗口,對河源市的紅色文化資源開展廣泛傳播,確保每天都能發布相關主題文字、視頻等,并利用其受眾范圍廣、信息傳遞速度快、影響范圍大的優點,進一步提高河源市紅色文化資源在各地的社會認知度。比如利用抖音的話題式營銷,推出蘇區革命遺址群、“東江三杰”、福建會館、“四·二六”武裝暴動等標簽作為話題,引發用戶們持續不斷關注河源市紅色文化。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社會互動功能,從正面引導輿情,積極營造促進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的良好輿論氛圍,為河源紅色文化在全國范圍內傳播創造機會,擴大河源紅色文化的營銷影響力。

(五)凝聚奮進力量,以文旅融合打造河源紅色文化品牌。

河源急需建立紅色文化品牌,以紅色文化品牌應用于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提升紅色文化的經濟效應,從而促進紅色文化傳承發展。一是挖掘、總結和整理河源市的紅色戲曲、紅色故事、紅色歌謠等資源,對河源市各地重點紅色革命遺跡進行修繕,宣揚革命年代為建黨和開國大業作出了貢獻的歷史人物等等。二是可以圍繞“東江三杰”等知名人物及其生平、舊居等開創性地研制文旅商品,如設計河源紅色人物旅游路線,設計紅色人物卡通文創作品,讓紅色文化從多方面多渠道深入人民的生活當中。三是文旅融合共同發展。運用智慧旅游等服務項目將散落的河源紅色文化資源以互聯網的形式進行連接,策劃構建游覽路徑,組合出多條主線一個主題的多層次紅色旅游線路,尤其重點推出河源市革命老區和原中央蘇區革命史跡。四是提高紅色游覽質量,優化游客出行體驗,為紅色旅游發展保駕護航。要豐富旅游線路的內涵,在紀念場館開展紅色文化主題展覽,運用VR、全息投影等技術給予游客“沉浸式”體驗,將紅色文化的震撼力借助現代科技的藝術手法表現出來,帶給旅游者全然不同的情境感受,以此凸顯河源紅色文化價值,打造河源紅色文化品牌,助推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建設幸福和諧美麗河源。

(作者系市社科聯主席)

    數字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