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舉偉大復興旗幟 引領河源文旅發展
■唐金穩 張玥瀅
黨的二十大是黨引導人民邁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關鍵會議,是事關國家未來發展、事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前途命運、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大會。黨的二十大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切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進。時代新征繪藍圖,河源發展正當時。河源正以前所未有的奮斗者之姿,尋文旅發展的壯麗新篇章。
黨的二十大,是一次繼往開來、團結奮進的大會
黨的二十大承載著十四億中國人民的殷切期盼,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譜寫了新時代新征程上的社會主義建設嶄新的篇章。大會強調,團結奮斗是中國人民創造歷史偉業的必由之路。中國共產黨始終保持中華民族團結奮斗的優良傳統,將團結奮斗作為黨帶領人民開辟美好生活的關鍵密碼。黨始終堅持人民至上,黨愛人民、人民愛黨,故只有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方能最大限度地凝聚起中國人民勇往直前、團結奮進的攻堅力量,開創中國新時代新征程。黨的二十大提出中國式現代化,它是人類歷史上最為偉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是無數次反復實踐所積累而產生的規律性認識,雖然在當下,仍有大量改革難題、發展課題、矛盾問題需要破解,任務極其艱巨,難度世所罕見,但是只有黨才是人民最堅強、最可靠的核心力量。只有黨方能將14億多中國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充分激發出來、凝聚起來。相信在中國共產黨的引領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定能變為美好現實。
黨的二十大,是一次關乎民生福祉、人民幸福的大會
一個歷經風雨而不忘初心的黨,才能帶領人民走向復興;一個輝煌燦爛而敢于自我革新的黨,才能帶領人民走向富強。黨的二十大報告中,“人民”二字分量最重,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為民造福就像一根紅線始終貫穿國家建設的各個領域。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與使命。密切關注人民民主與民生建設,將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黨奮斗的前進方向。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帶領中國人民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奔赴了全面小康的美好生活,并向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努力奮進。這充分展現出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親民、愛民、憂民、為民的真摯情懷和鮮明立場。未來,中國共產黨將繼續踐行人的全面發展觀,與人民的根本利益保持一致,以提升民眾生活品質為目的,保障人民當家作主,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培育人類文明新形態。
黨的二十大,是一次振興經濟、奔赴美好生活的大會
黨的二十大明確宣示了我們黨在新時代新征程上舉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樣的精神狀態、朝著什么樣的目標繼續前進。黨的二十大在時間軸上確定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五個必由之路”,繼續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統籌人民健康與發展安全的相關部署。沿著黨的二十大的正確指引方向,人民的美好生活以及未來中國的經濟發展一定會邁入更高的臺階。
黨的二十大,是一次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大會
黨的二十大是緊扣時代命題,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的飛躍。黨的二十大回答了新時代舉什么旗、走什么路的根本性問題,提出了一系列富有時代性、創造性、戰略性的重大論斷,在堅持什么、反對什么上旗幟鮮明、正本清源,集中體現了我們黨的政治意志、政治立場、政治主張,充分彰顯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力量。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不斷譜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篇章,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莊嚴歷史責任。”
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創河源文旅新局面
黨的二十大為河源發展指明了方向。圍繞黨中央決策部署,河源市文旅產業朝著更深入更多元的方向發展。
抓住機遇,深度發展。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建設橫琴、前海、南沙三個合作區重大國家戰略。“雙區”和三個合作區的國家戰略部署為河源發展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改善了河源文旅產業的投資環境,吸引了優秀的旅游人才資源,突破了文旅發展瓶頸。未來,河源需繼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的豐碩成果,釋放旅游政策紅利,推廣發展河源經驗。
明確定位,精準發展。圍繞河源的區域定位,打響旅游品牌,擦亮河源名片。未來,將圍繞國家雙循環戰略,以更加包容的姿態迎接新挑戰,努力開發從區域到整體、從本土到外來、從國內到國際等不同層次的旅游市場,繼續做大做強“六色”文旅品牌:“綠色”生態旅游、“藍色”湖水旅游、“古色”歷史人文旅游、“紅色”革命教育旅游、“特色”溫泉旅游、“夜色”休閑旅游,著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的休閑旅游度假勝地。推進文化與旅游發展的深度融合,以文旅賦能農業、工業等其他領域發展,讓文旅成為地方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生態旅游,綠色發展。黨的二十大提倡要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推進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在廣東“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中,河源作為北部生態發展區被劃入其中。根據這一定位,河源主動承擔起保護好綠水青山的政治責任,將生態文明作為自身發展的最大優勢,堅持“點狀開發、面上保護”,始終踐行“兩山”理論。未來,繼續扶持巴伐利亞莊園客天下等一批龍頭文旅企業,增強優秀文旅企業的示范效應,以生態旅游為切入點拓寬文旅的產業鏈和創新鏈,打響一批旅游新品牌,優化河源文旅發展的產業體系以及生產運營機制,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振興鄉村,持續發展。我國已經完成了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任務。鄉村建設已經進入了全面振興、共同富裕的新的發展階段。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如期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在農村,最大的潛力和后勁也在農村”。鄉村是新時代的新空間、新載體;鄉村是中華文明興衰的底線;鄉村是生態文明建設的主戰場;鄉村是文化和智慧的寶庫;鄉村承載著中華文明的記憶和活歷史。鄉村振興為河源文旅產業發展提供了持續的源動力。未來,河源傳承鄉村傳統文化,挖掘旅游資源,開發鄉村旅游精品線路,推動鄉村研學和勞動教育發展,營銷地方土特產和旅游特色商品。通過文旅的高質量發展實現鄉村的內涵式發展,從而實現共同富裕的初心以及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踏上新征程,當有新作為。新的趕考之路上,河源正以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風雨無阻的精神狀態,堅定信心、凝心聚力,擔當實干、勇毅前行,加快把宏偉藍圖變為美好現實,奮力建設幸福和諧美麗河源,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譜寫新的光輝篇章。
(作者單位:廣東技術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