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视频,国产VA免费精品观看精品,久久国产精品久久精品国产

您的當前位置:主頁 > 新聞頻道 > 評論

續寫盛世華章 以團結奮斗助力河源在新征程上出色出彩

2023-01-09 10:14:23 來源:

■何琪

奮進的號角響徹長城內外,華美的樂章在神州大地嘹亮奏起,巍巍華夏共同凝聚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力量。在祖國的南方——南粵大地,河源正鼓足干勁,掀起了一輪全面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干事創業的熱潮。

一、在十年偉大變革中看河源時代變遷新變化

新時代的十年是處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之中的十年。黨的二十大回顧了這十年我們面臨的復雜的國內外形勢、風險挑戰,總結了在十年偉大變革時期黨和人民事業在政治、經濟、軍事等各方面取得的偉大成就,特別提到了這十年我們經歷的三件歷史性大事:一是迎來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三是完成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任務,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這在中華民族發展史和世界歷史上都具有重要意義,是黨和人民團結奮斗取得的歷史性勝利。

河源是一座年輕而又古老的城市,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對于有著三十多年的建市歷史和兩千多年的嶺南文化發展史的河源來說同樣具有里程碑的意義。這十年,人民生活水平步入新臺階,錢包鼓了起來。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1年的9391元增長到24627元,2021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9146元,比2011年增加12371元。這十年,民生福祉穩步增進,生活美了起來。2022年參保群眾享受大病保險的報銷標準從14.26萬元/年增加到16.81萬元/年,困難群眾醫療救助待遇支付限額達到10萬元/年,門診特定病種覆蓋范圍從28個增加到52個。這十年,市容市貌煥然一新,城市靚了起來。2017年11月河源成功創建國家園林城市。隨著堅基、萬隆城、中駿、萬達等一批大型商圈相繼建成使用,一個現代化和都市化的河源正式形成。這十年,河源交通設施不斷完善,道路通了起來。截至目前,河源全市公路通車總里程17363公里,公路密度達111.3公里/百平方公里,形成了“四縱三橫”高速公路網,2021年,贛深高鐵通車,河源從此邁入高鐵時代。

二、貫徹黨的二十大戰略部署,描繪河源人民生活新圖景

黨的二十大對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當家作主;增進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質等方面進行了全面部署,并向全黨發出號召,要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團結奮斗。

黨的二十大為河源的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河源正以實際行動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展現河源擔當。圍繞高質量發展,“五大產業”“七大行動”的科學布局和規劃,勾畫了河源持續推進“融灣”“融深”,加快建設幸福和諧美麗河源目標的理想藍圖。圍繞教育和人才發展,筑牢教育發展安全之基、優化義務教育公辦民辦結構、持續促進教育公平和質量提升、深化教育改革、激發內在活力,推動河源教育高質量發展,解決人民群眾子女“有學上”“上好學”的迫切需求,以高質量教育助力建設幸福和諧美麗河源的總體思路基本形成。圍繞法治中國建設,全面統籌依法治市,履行行政立法、行政執法、刑事執行和公共法律服務等職能,一體推進法治河源、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設,高質量的法治河源建設基本框架形成,將為幸福和諧美麗河源建設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三、建設美麗中國,鋪開河源生態新畫卷

黨的二十大將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將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作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建設美麗中國是我們接下來工作的重要方向。

優良的生態系統是河源最好的自然資源優勢,也是河源發展最寶貴的財富。河源以水為名,因水而美,依水而興。水,滋養了一代又一代的客家兒女,涵養了一方良好的生態系統。客家兒女依水而居,帶動了沿岸經濟的繁榮發展。萬綠湖水庫作為華南地區最大的人工湖,依水而建。水庫供水聯動了粵港澳大灣區,連接了香港,拉近了香港人民與祖國內地的感情。在“五大產業”“七大行動”的規劃布局之下,河源正以大力發展生態綠色旅游業,實施產業興市行動,打造百億級水經濟產業為支撐,做足了“水”文章,繪好了生態新畫卷。人與自然的相互依存、共存共融在這種綠色發展、和諧發展中相得益彰。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行而不輟,未來則可期。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上,河源要以黨的二十大為新的起點,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踔厲奮發、勇毅前行,以新的使命和擔當開新局、展新象,以新的作為在粵港澳大灣區戰略發展中出色、出彩,以新的面貌在廣東發展的大格局中展現新時代的河源魅力。

(作者單位:中共河源市委黨校)

    數字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