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綠色發展 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肖小愛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中國式現代化具有許多重要特征,其中之一就是我國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注重同步推進物質文明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黨的二十大報告進一步強調,“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
建設生態文明,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生態文明建設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戰略高度,作出一系列重大戰略部署。十年來,我國的生態文明建設工作成效顯著。正如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的,十年來,我們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更加健全,生態環境保護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我們的祖國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堅決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定扛起保護新豐江水庫、筑牢廣東生態屏障、建設河源美麗家園的重大政治責任和歷史責任,我市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地表水省考斷面綜合指數、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持續領跑全省,工業園區循環化改造實現全覆蓋,河源國家高新區獲評國家級綠色園區,河源成為首批國家級生態保護與建設示范區。同時,河源牢牢把握高鐵時代帶來的產業發展機遇,通過重點培育電子信息產業、水經濟產業、先進材料產業、現代高效農業和生態旅游五大產業,堅定不移實施產業興市行動,綠色發展水平明顯提高。但同時也要認識到,河源綠色發展還面臨著不少的困難與挑戰。當前,從我市的人均GDP、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反映發展質量的指標看,與全省平均水平相比,還有較大的差距,對標對表“十四五”乃至更長時期的目標任務,更好滿足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河源依然任務艱巨,需付出更大的努力。進入新發展階段,面臨更多新形勢新要求的背景下,河源必須牢牢把握重大戰略機遇期,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以高水平保護推動高質量發展,切實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河源。
一、以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推動高質量發展作為河源綠色發展的主線
生態是河源的核心競爭力,發展是解決河源問題的關鍵。要把握關鍵重點,強化生態環境硬約束,著力補足短板,勇于攻堅克難,以新擔當新作為爭當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排頭兵。一是更加深入推進環境污染防治。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要敢于較真、敢于碰硬,堅持依法治污,堅定治理好環境污染、建設好生態環境的決心。二是更加注重提升生態系統整體質量。落實河長制、湖長制、林長制,加強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工程。三是更加完善現代環境治理體系。強化生態環境法治保障,推動制(修)訂生態環境保護地方性法規、規章以及地方標準。加快補齊環境基礎設施短板,尤其是針對城鎮生活污水處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等弱項,補齊短板,進一步提升生態環境質量。
二、把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作為河源綠色發展的根本目的
要充分認識到,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并非對立的,而是可以共存的。沒有金山銀山,沒有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綠水青山的實際意義會大大削弱,守著綠水青山過窮苦日子的方式,不是可取的發展方式,因為沒有一定的經濟和生態投入,綠水青山往往也無法形成,如植樹造林等需要大量資金投入;有了金山銀山的經濟和生態投入,可以反哺綠水青山,因此,要以產業綠色低碳轉型為根本,大力調整產業結構、能源結構,持續淘汰落后產能,扎實推進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提高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要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著力解決影響群眾生活最突出的事情。要大力推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努力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三、以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河源作為綠色發展的根本目標
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強調,生態環境問題歸根到底是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問題。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我們要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實施全面節約戰略,發展綠色低碳產業,倡導綠色消費,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河源作為廣東的生態發展區,要根據生態發展區的定位,主動承擔起保護好綠水青山的政治責任,立足生態這個最大優勢,堅持“面上保護、點上開發”,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我市發展,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積極為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作出河源貢獻。
一要充分認識良好生態環境的價值,制定適合我市的綠色發展戰略,在戰略指引下進行規劃,并堅決執行。要從資金、項目、政策、法規、生活方式還是人才制度等各個方面,加大對綠色發展的投入與服務,優化綠色發展環境。二要始終踐行“兩山”理論,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推動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的全方位、革命性變革,打造綠色發展高地。三要以綠色生產和綠色消費為導向,優化助推綠色發展的制度體系。推動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嚴格污染治理、促進綠色設計、推動綠色產業發展、擴大綠色消費、實行環境信息公開等方面規章制度的制(修)工作。建立健全金融服務綠色發展的有關制度,健全綠色金融產品體系,鼓勵金融機構直接參與綠色發展項目融資。
(作者單位:中共河源市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