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縣“三農”實現跨越式發展
開拓創新謀振興 鄉村嬗變繪新景
■紫金加快美麗圩鎮建設,讓鄉鎮越來越美,不斷增強群眾幸福感。
■農村公共基礎設施越來越完善
■鄉村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環境面貌煥然一新。
■龍窩鎮大榕樹耕讀文化園成為孩子們的快樂體驗園
■干凈整潔美麗的紫金縣鳳安鎮仁里村
核心提示
生態茶園綠意盎然、村莊環境潔凈優美、鄉村旅游人氣十足,過上小康生活的村民喜上眉梢……如今,行走在紫金鄉村田野,這樣的場景比比皆是。
黨的十八大以來,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為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制定出了時間表,規劃出了路線圖。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紫金縣打贏脫貧攻堅戰、推動鄉村振興、加快產業發展的成果,鮮明地標注在時間軸上,清晰地記錄著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喜人畫面。
回顧發展歷程,紫金縣委、縣政府堅持把“三農”工作作為重中之重,依托地理氣候條件和農業資源優勢,著力強產業、夯基礎、優環境,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廣大農民的幸福感、獲得感不斷提升。
數據顯示,紫金縣農業總產值從2016年的35億元增加到2021年的51億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6年的12092元增加到2021年的18941元,2021年鄉村振興考核在粵北5市40個縣(區)中排名第二。
農民富 打贏脫貧攻堅戰,讓群眾過上好日子
“近年來,自從家里種茶后,每年茶葉收入就有6萬元左右,一家人的日子越過越紅火?!睋埜C鎮彭坊村茶農葉耿錫介紹,黨委和政府重視茶產業發展,紫金茶葉影響力不斷提升,茶葉價格不斷提高,村里種茶的農戶越來越多,許多村民因種茶走上了致富之路。
在彭坊村,像葉耿錫一樣通過種茶致富的茶農有500多戶。近年來,在當地政府的引導和幫扶下,大多數茶農都建有品茶室,有的村民還自己當電商,多渠道銷售茶葉。
甩掉窮帽子,過上好日子。在紫金縣,像葉耿錫家庭一樣,通過產業幫扶過上好日子的案例不勝枚舉。
近年來,紫金縣委、縣政府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守初心、擔使命,在省直單位、深圳市直單位和龍華區的大力幫扶下,全縣脫貧攻堅取得了決定性成效。
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底,全縣建檔立卡貧困人口7040戶20743人全部達到省定脫貧標準,54個相對貧困村全部達到出列標準,全部完成退出和出列程序;全縣貧困對象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到15129元,相對貧困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到22413元。54個相對貧困村村集體平均收入由2015年不足2萬元增加到2020年的40萬元以上,增長超20倍。
脫貧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的起點。在順利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后,紫金縣持續做好鞏固銜接工作,嚴格落實“四不摘”要求,安排390萬元用于保持現有兜底政策、住房安全保障、脫貧人口在校生補助、脫貧不穩定人口醫療及養老保險政策落實;同時,建立完善責任包干制度和防返貧動態監測幫扶機制,對57戶293名易返貧易致貧對象進行實時跟蹤監測,精準落實幫扶對策,及時給予幫扶救助,定期對1768個扶貧項目資產開展專項風險評估預警,鞏固貧困戶收入水平,防止返貧“圍欄”扎緊扎密。
此外,紫金縣還創新舉措,制定出臺了《紫金縣困難大學生助學貸款工作方案》,強化教育幫扶,發揮金融幫扶優勢,對困難家庭在校大學生開展在校期間生活費貼息貸款業務,進一步鞏固脫貧成果,牢牢守住不發生大規模返貧的底線。
一幅幅脫貧奔康的壯美畫卷令人振奮,鄉村振興如火如荼。近年來,紫金縣按照“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的要求,高位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先后出臺了《紫金縣鄉村振興駐鎮幫鎮扶村工作方案》《關于加強鄉村振興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管理的通知》《紫金縣鄉村振興駐鎮幫鎮扶村資金監管使用實施細則》等多個文件,推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農村美 精雕細琢,繪就宜居宜業美麗鄉村
“村里近些年變得像城市里的公園一樣,干凈整潔,交通方便,住著也非常舒服。”紫金縣義容鎮新民村村民黃阿姨說。記者了解到,該村去年新建的森林公園已成為村民夏日納涼休閑的一處“避暑勝地”,其優美的自然風光與豐富的文化資源渾然一體,正書寫著鄉村振興的美好篇章。
鄉村變美,圩鎮變靚。從新民村沿著瀝青馬路驅車到義容圩鎮,處處可見建筑工人揮汗如雨的身影。據義容鎮副鎮長陳聰介紹,義容美麗圩鎮建設項目結合本地實際,科學規劃,一期項目建設為義容中心小學至義容新陂橋,全長約2.4公里,項目總投資2998萬元?!佰祖偟母脑煲院粚嵺祖偦A設施、改善圩鎮交通環境、提升圩鎮整體風貌為謀劃重點,有針對性地改善交通擁堵、提升基礎設施、改善居住環境等,切實增強人民群眾幸福感和獲得感?!标惵斦f。
義容鎮圩鎮建設是紫金縣推動美麗鄉村建設的一個縮影。記者在紫金縣“溫泉康養·農旅畫廊”示范帶看到,色彩亮麗的彩繪橋生動有趣,彩虹自行車騎行道干凈整潔,橙紅色的住房溫馨愜意,勾勒出了一幅美麗鄉村畫卷。
“示范帶建設給村里的發展帶來很多益處?!本藕玩傂腋4宓睦钣样i說,自從村里鋪了瀝青路,道路變寬變直了,來往的車輛再沒有掀起很大塵土了,酒店、農家樂、農特產品店等也多了起來。
近年來,紫金縣按照市委提出的目標要求,堅持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結合自身資源稟賦,梯次推進美麗鄉村風貌帶、美麗鄉村精品帶、鄉村振興示范帶建設,突出溫泉旅游、城鎮提質、農林畜牧區域優勢,初步形成了集“吃、住、行、游、購、娛”于一體的特色片區,打造更多宜居宜業和彰顯紫金紅色文化、客家文化的美麗鄉村、美麗圩鎮。
孜孜以求,方能成事。據統計,2021年底,紫金縣245個行政村通客車率達100%,新建村級污水處理站11個,新增污水處理管網14.53公里,治理河長10.81公里,完成農村集中供水攻堅任務,10.17萬人口飲水安全問題得到解決;完成13處大型、63處中小型地質災害點綜合治理,農村削坡建房風險點排查整治經驗在全省推廣;新建垃圾中轉站16個,農村衛生保潔、無害化衛生戶廁實現全覆蓋,干凈整潔村、美麗宜居村分別達到100%和55%,環境整治三年行動驗收考核在粵北片區排名前列;美麗鄉村、美麗圩鎮建設行動穩步推進,九和金光大道、龍窩“彭牌嶂”等美麗鄉村風貌提升示范帶建設全面發力、多點開花,打造美麗宜居示范村32個,紫金縣“網格+積分”治理探索獲評全國創新社會治理最佳案例。今年以來,紫金縣安排超過2億元鄉村振興資金,用于村內道路攻堅、縣級示范帶建設和人居環境整治等項目。
精雕細琢,以點帶面,串珠成鏈,紫金縣正全力推動鄉村振興從點上出眾到面上出彩,建設宜居宜業的美麗鄉村。
農業強 產業提質增效,推動農業現代化發展
早在2019年,藍塘鎮雙興村就在深圳龍華區福城街道辦的大力支持下,共發展6個扶貧產業項目,全年實現產業收益57萬元,帶動村民脫貧致富,不斷壯大村集體經濟收入,推動農業現代化發展。
2016年以來,紫金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新時期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始終堅持把產業扶貧作為精準脫貧的重要抓手,堅持綠色發展、生態發展理念,圍繞茶葉、南藥、肉鴿、蜜柚、光伏等主導產業和特色優勢產業,并通過政企合作、借力借智、示范帶動等方式,共投入產業資金4億多元,因地制宜幫助貧困戶發展短期產業項目13114個,中長期集體扶貧產業372個,確定了以茶葉種植為全縣扶貧主導產業,打造了紫城鎮客茶谷茶葉種植基地、九和鎮金光村南藥種植基地、藍塘鎮雙興村肉鴿養殖基地、義容鎮和平村光伏發電項目等4個縣級扶貧產業示范基地,并加快產業發展步伐,推動產業提質增效,加快農業現代化發展。
產業興,農業強。在全面深入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過程中,紫金縣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要求,加快產業發展的同時,進一步推動“農業+旅游”“農業+科技”“農業+文化”等多元化發展,助力農業更強、鄉村更美、村民更富。
“這里的稻田里除了剛剛放進去的羅氏蝦外,還有羅非魚、鯉魚和草魚?!弊辖鹂h龍窩鎮彭坊村稻魚共生基地負責人張宇龍說,今年基地不僅種植了畝產近1200斤的優質絲苗米,而且還發展稻魚共生、稻蝦共生項目,并計劃二期開始建設研學基地,形成產學研“一條龍”發展格局。未來,游客在這里既可以欣賞美麗鄉村,還可以品嘗稻花魚、稻花蝦美食,領著小孩學習探索農業知識。
鄉村變美的同時,提升了紫金知名度,帶旺了鄉村旅游。去年以來,紫金縣被認定為第五批廣東省全域旅游示范區,“紅色紫金·蟬茶飄香”入選百條紅色茶鄉旅游精品路線,“蟬茶之鄉·甜蜜之旅”入選全國茶鄉旅游精品路線,龍窩鎮彭坊村入選廣東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每逢節假日,紫金客茶谷、鷹峰山民宿、龍窩稻魚共生基地和大榕樹耕讀文化園等鄉村旅游網紅打卡地游客絡繹不絕。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深入實施,紫金農業高質量發展提速。近年來,紫金茶葉產業園躋身首批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紫金春甜桔”獲評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紫金擁有國家級專業村1個、省級專業村31個、省級專業鎮4個,5年累計發展農業龍頭企業38家,新增粵字號農產品36個、名特優新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6個,3家公司入選首批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名單。
乘風破浪,奮勇向前。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偉大實踐中,紫金縣正全面釋放發展動能,鋪展開有產業、有顏值、有鄉愁、有秩序、有活力、有福祉的生動圖景,向著更加美好的明天進發。
■組稿:本報記者 王亞嬌
特約記者 黃從高 甘建樓
■攝影:本報記者 馮曉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