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縣堅持生態優先,爭當全市綠色發展標桿示范
“小綠葉”變“大金山” 村民致富鄉村振興
■紫金茶旅產業加快發展,茶園的特色民宿成為旅游“新寵”。
■紫金春甜桔是紫金縣第一個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被評為嶺南十大佳果。
■紫金蜜柚大豐收,全縣蜜柚種植面積2萬多畝。
■紫金溫泉資源豐富,九和御臨門溫泉度假村已經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和珠三角地區最熱門的旅游休閑勝地。
■紫金縣南嶺鎮莊田村家家戶戶種茶,村民在自家門口種茶致富。
■紫金縣茶葉種植面積由2015年的1.8萬畝增加到現在的6.5萬畝
核心提示
2018年,紫金縣茶葉產業園獲評廣東省第一批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隨后,紫金縣茶產業發展進入快車道。
2020年,紫金縣躋身“中國茶業百強縣”。
2021年以來,紫金縣委、縣政府啟動深入實施茶葉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大力推動茶葉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擴容提質,啟動中國蟬茶(紫金)交易中心建設,茶葉種植面積突破6.5萬畝,并成功創建成為全國農作物(茶葉)病蟲害綠色防控整建制推進縣。
短短幾年時間,“紫金蟬茶”從默默無聞到異軍突起、后來居上,不僅成為廣東三大名茶,而且實現了山綠、民富、鄉村美,成為紫金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的最好見證。
近年來,紫金縣委、縣政府始終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堅定不移走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充分發揮紫金生態優勢和區位優勢,以抓工業的決心和力度,以茶產業的發展模式,大力發展綠色產業,做大做強農業產業、文旅產業、預制菜產業等特色產業,帶動更多群眾走上致富之路,為紫金實現又穩又好、加快發展增添新動能。
“小茶葉”撬起“大產業” 茶農戶均年增收1.1萬元以上
9月,秋高氣爽,走進紫金縣南嶺鎮莊田村,山間地頭都是茶園,村民房前屋后被茶葉包圍,整個小山村就像綠色的海洋,置身其中,流連忘返。
一路上,許多茶農正忙著采摘茶葉,有的是在自家房前的茶園采茶,有的是在鄰居家茶園幫忙采茶,還有的是從周邊地方雇請過來的采茶工人,一片繁忙景象。
“十年前,許多村民外出務工賺錢。如今,莊田村家家戶戶種茶,少則二三畝,多則10畝以上,根本不用擔心沒事做,只要勤快,天天都有活干。”當地村民劉遠發告訴記者,他家也種茶,大約10畝。價格好的時候,一年茶葉收入有10萬元左右。與十年前相比,家里多了洋樓,手頭有了積蓄,日子越過越紅火、越過越有盼頭。
因為發展茶產業,莊田村的綠水青山變成了金山銀山。2019年,莊田村被認定為全國“一村一品”專業示范村鎮。目前,莊田全村茶園面積6449.21畝,種植面積5382.11畝,年產值達6500萬元以上;莊田村在家并有勞動力的農戶共512戶,其中480戶種植茶葉,綠色茶葉已經成為老百姓眼中的“搖錢樹”。
對于全縣而言,莊田村僅是紫金綠色茶產業“大金山”的一角。
作為中國茶業百強縣,紫金已有近700年種茶歷史。近年來,紫金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農業產業發展,充分借助區位優勢、氣候資源和茶產業基礎,并依托粵港澳大灣區戰略規劃實施,通過短短幾年的努力,紫金茶產業實現了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重大轉變,逐步發展為紫金縣一項獨具特色的優勢產業,質量興茶、品牌興茶工作走在全市前列,連續被評為“全國鄉村特色產品”、粵字號“優秀品牌”、粵港澳大灣區最受消費者喜愛區域公共品牌,紫金縣成功躋身“中國茶業百強縣”,成功創建全國農作物(茶葉)病蟲害綠色防控整建制推進縣,“蟬茶之鄉·甜蜜之旅”入選全國茶鄉旅游精品路線。
茶產業的發展,正是紫金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實現“生態產業化”的實踐成果。據統計,截至2021年底,紫金縣茶葉種植面積由2015年的1.8萬畝增加到目前的6.6萬畝,年產值由2015年的1.5億元增加到2021年的12億元。目前,全縣103個行政村發展茶葉種植,帶動4505戶村民種植茶葉,解決1.73萬名農村勞動力就業,茶農戶均增收1.1萬元以上。
為進一步做強做大茶產業,今年初,按照縣委提出的“擴規模、提品質、強品牌、增效益”發展思路,紫金縣研究出臺《紫金縣加快茶產業發展實施方案(2022—2025年)》,提出從今年起,力爭每年新增茶園面積1萬畝以上;到2025年,全縣茶葉種植面積達到10萬畝,總產量達5000噸,茶產業綜合年產值超20億元,打造5至7個大型茶旅綜合體。
當前,紫金縣正在加快建設中國蟬茶交易市場,并以茶產業發展模式為引領,做旺全域旅游產業,做優現代高效農業,以產業發展推動鄉村全面振興。
以抓工業的力度抓農業發展 產業多點開花,向高質量發展進軍
去年以來,紫金以抓工業產業發展的決心和信心,加快茶產業、農業產業、文旅產業、預制菜產業發展,已經初步形成產業多點開花的發展新格局。
今年以來,紫金縣鳳安鎮科學整合土地資源,利用撂荒耕地,引進農業龍頭企業、合作社等主體,共同開展新型水稻種植,提高絲苗米產業經濟效益,提高村集體經濟收入。其中,以佛嶺村為試點,發展“稻蝦共生”項目已開始動工建設。
目前,全縣已創建象牙占、益禾香、紫金香米、紫金米、量子米、東江河畔、金鳳大米等7個絲苗米品牌。按照縣委、縣政府的部署,各鎮正在推進小田變大田項目,科學整合耕地資源,促進耕地集約利用,擴大絲苗米種植面積,確保糧食安全的同時,提升水稻產業經濟效益。
絲苗米僅是近年來紫金縣委、縣政府重點發展的特色產業之一。2021年,紫金縣委、縣政府提出,要以抓工業發展的決心和力度,抓好茶產業、農業產業、文旅產業等原有基礎較好的特色產業發展。同時,還要開辟新領域,發展新產業,重點加快預制菜產業發展。
為加快產業發展,今年8月,紫金縣制定實施產業發展聯席會議制度,組建產業發展工作專班,做到一產業一專班,并每半月召開一次產業發展聯席會議,縣四套領導班子成員對照工作任務清單,逐項聽取工業產業、農業產業、文旅產業進展情況匯報,研究解決項目推進過程遇到的難題,確保產業發展項目高效推進。
在各級各部門的共同努力下,全縣各大特色產業項目加快推進,茶葉、三黃雞、柑橘、南藥、絲苗米等特色產業高效發展。據統計,全縣2021年成功創建省級專業鎮1個、專業村18個,新增重點農業龍頭企業13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48家,新增“粵字號”農產品10款,2021年實現農業總產值54.34億元,增長12.2%,創十年來新高,總量躍居全市第一。
目前,已經完成《紫金縣柑橘省級產業園規劃戰略圖》和《紫金縣柑橘產業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2—2024年)》編制工作,并將引進龍頭企業為土壤改良、柑橘種植、品質提升、病蟲害防治等提供技術支持,助力紫金柑橘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當前,正在規劃建設全縣第一家禽類屠宰加工場,并以此為抓手,全力扶持肉鴿養殖基地,延伸產業鏈條,提升產品附加值;整合三黃雞資源,打造紫金縣三黃雞養殖示范基地,輻射帶動周邊鎮村發展三黃雞,做大做強紫金三黃雞產業。
民宿產業發展規劃編制工作正在加快推進,永安古城、黃花古道等旅游開發項目已經完成概念性規劃,蘇區紅色小鎮規劃編制工作力爭今年10月完成,東南五鎮旅游公路建設加快推進,文旅產業發展正向高標準、高質量前進。
今年6月,紫金正式啟動預制菜產業發展。目前,紫金縣第一家翠叔公預制菜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已經成立,并已完成預制菜“園中園”項目平面設計,預制菜產業發展駛入“快車道”。
美好生活,不僅僅是富起來,更要讓生活環境美起來。黨的十八大以來,紫金縣用實際行動實現了綠色和發展“雙贏”,實現了產業發展“多點開花”、綠色發展“多方結果”,產業發展前景廣闊,綠色發展之路越走越寬,人民群眾幸福指數越來越高。
■組稿:本報記者 田紅秀
特約記者 黃從高 甘建樓
■攝影:本報記者 馮曉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