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交通設施建設和城市擴容提質按下“快進鍵”
交通架起騰飛之翼 城鄉面貌煥然一新
■日益完善的高速交通網絡,助推紫金快速“融灣”“融深”。
■紫金縣文化體育廣場成為廣大群眾運動休閑的好去處
■縣城體育設施不斷完善,群眾健身運動場所越來越多。
■不斷增多的城市公園,讓紫金縣城越來越美麗宜居。
■紫金城市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群眾幸福指數不斷提高。
核心提示
城市發展,交通先行。
近日,備受紫金老百姓期待的河紫高速公路項目又有新進展。當前,河紫高速公路項目已經進入勘測設計階段,預計明年春節前動工建設。建成通車后,從紫金縣城到市區僅需40分鐘。
6月,深河高鐵在紫金縣鳳安鎮設站的規劃設計論證,得到設計單位的初步認可。不久的未來,紫金有望步入“高鐵時代”。
黨的十八大以來,紫金人民立下愚公志,橫下一條心,緊緊抓住“雙區”建設的有利機遇,積極謀劃“融灣”“融深”的快速通道,掀起了一次又一次交通建設熱潮,從根本上打破了制約紫金經濟社會發展的交通瓶頸。
交通改善,城市變美。
近年來,紫金依托日益完善的交通區位優勢,大力推進城市擴容提質,加快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和城區道路交通路網,并正式啟動實施縣城品質提升三年行動計劃,聚焦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工程項目,打通“斷頭路”、拓寬“瓶頸路”,高標準謀劃建設城市森林公園,多措并舉提升秋香江水環境質量,全力打造人民群眾滿意的品質生活之城。
交通發展迅速 鋪就紫金騰飛“黃金跑道”
千古百業興,先行在交通。多年前,受區位條件影響,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的紫金,基礎設施薄弱、交通路網不發達,是制約經濟社會加快發展的最大瓶頸。
2015年12月30日,汕湛高速公路正式通車,紫金縣徹底告別沒有高速公路的歷史,開啟發展的“高速模式”。
首條高速公路的開通,對紫金而言,不僅僅是打破“交通孤島”的瓶頸,更重要的是為地方發展注入了新活力,使紫金成為連接東西兩翼的重要交通節點。由之前的交通“孤島”變成交通要道,步入粵港澳大灣區“兩小時經濟生活圈”,為紫金加快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
2017年,紫金縣獲評首批“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同時又被確定為“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全國示范縣首批創建縣,成為了全省唯一一個既是“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全國示范縣首批創建縣,又是“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的縣區。這為紫金縣加快脫貧奔康步伐、推動鄉村振興、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壯大縣域經濟等提供了強大支撐。
縱橫交錯的路網,承載著經濟社會發展的脈動。2020年,河惠莞高速公路建成通車,進一步加快了紫金縣“融灣”“融深”步伐,紫金縣全域全面“融灣”“融深”駛入“快車道”。
當前,紫金交通路網以汕湛高速、河惠莞高速等“一縱一橫”高速公路為骨架,以國道355線、236線,省道242線、120線、239線、340線等為支撐,以縣、鄉公路為輻射,全縣公路通車總里程344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國省道和農村公路通車里程分別達144.4公里、387公里、2913.6公里,為紫金縣加快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提供了堅實的交通運輸保障。
借助交通優勢,紫金縣把“四好農村路”建設與加快產業發展有機結合,充分發揮農村公路對鄉村振興的帶動作用,大力推動旅游路、資源路、產業路建設,先后完成白溪旅游公路、四聯至上瀨公路等10條縣鄉公路升級改造,推動農業產業加快發展。近年來,隨著交通區位優勢改善,一批又一批優質大項目好項目紛紛進駐紫金,紫金的茶葉、春甜桔、蜜柚等農特產品陸續銷往廣州、深圳等粵港澳大灣區城市。
從交通“孤島”到打開“山門”,從國省道升級改造到兩條高速公路建成通車,再到獲評廣東省首批“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和“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全國示范縣首批創建縣,外聯內捷路網的不斷完善,構成了紫金縣發展騰飛的“黃金跑道”。
城市擴容提質 打造群眾滿意的品質生活之城
“現在的興安路寬敞、平坦,周邊環境特別舒適,出行比原來安全很多,我每天晚飯后都會來這里散散步。”家住紫金縣城敏捷瓏山源著小區的市民練女士介紹說,之前的興安路是一條泥濘小路,路面狹窄且凹凸不平,周邊居民出行既不方便也不安全。
2021年,興安路擴建項目被列入紫金縣重點民生工程,投入2000多萬元,于2021年11月正式建成通車,全長約1公里,途經體育廣場、紫金花園二期、縣委黨校、碧桂園、敏捷瓏山源著小區和敏捷市政公園,是廣大群眾盼望已久的民生工程。
同時,興安路是連接金山大道和省道242線過境路的又一條重要通道。興安路的建成通車,不僅解決了周邊5000多名群眾出行難問題,更大大提升了城南新區的城市品質。
道路打通,公園建好。2021年12月,占地面積28700平方米的敏捷市政公園正式建成對外開放。公園有多功能陽光草坪、兒童活動區、青少年健身活動區、老人休閑空間等,已經成為廣大市民群眾休閑、運動、健身的好去處。
“每天晚飯后,必選項目就是到公園散步。周末有時間,還會約上朋友打球、鍛煉身體。”家住敏捷市政公園附近的群眾說,這幾年縣城變化很大,道路越來越暢通,休閑健身的場地比原來增多,群眾特別滿意。
近年來,紫金縣文化體育廣場、敏捷市政公園、千家寨生態休閑公園等一批城市休閑場所建成使用,不僅提升了城市品位,而且提升了群眾幸福指數。
優化縣內路網、完善城市功能的同時,紫金加快城南新區建設。
紫城工業園緊鄰縣城,可共享縣城生活配套設施。為加快紫城工業園“產城融合”發展步伐,實現產城互動、產城融合,紫金縣以啟動城南新區建設為抓手,全面加快縣城基礎設施建設。
城南新區的啟動建設,正式開啟紫金縣城華麗蛻變。紫金城南新區位于金山大道以南、安良大道以西、金源大道(新過境路)以北,主要涉及新安社區、城西村、林田村,規劃占地面積約5.81平方公里。
記者了解到,2021年以來,城南新區建設提速,紫金縣“三館一中心”、碧桂園二期等項目加快實施,興安路、政法路等一批“斷頭路”打通提升,公共服務設施逐步向西延伸、覆蓋。
目前,城南新區落戶的項目有碧桂園二期、深圳龍華紫金實驗學校、城南新區幼兒園、城南新區首期安置區、“三館一中心”等。同時,縣城東西走向的新過境公路(金源大道)建成通車,南北主干道(安良大道)全線貫通,不僅拉大縣城框架面積約15.5平方公里,而且讓縣城主城區加快與紫城工業園聯動融合發展。
同心共舞,比翼齊飛。蓬勃發展中的城南新區建設加速,未來這里將打造成為以生態居住、社區服務為主,集商業、金融、商務、商貿以及文化和創意產業、教育、醫療、濱河休閑、山體城市森林公園、市民服務等業態支撐和功能配套的綠色、智慧型高品質綜合新區。
城市擴容提質,最終受益者是老百姓。近年來,紫金縣加快產業發展的同時,從交通秩序、社會治安、環境衛生等與市民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民生項目入手,補短板、強弱項,逐步完善城市基礎設施,逐年提高城市品質,全力打造群眾滿意的宜居美麗縣城。
謀劃未來發展 打造宜居宜業宜游新紫金
如今,行走在紫金縣城,高樓林立,道路寬闊,交通便利,空氣清新、風景如畫,讓人心曠神怡。
紫金縣第十四次黨代會明確提出,未來五年要全力提升縣城內涵“智聯通”,深入實施品質縣城提升三年行動,加快推進人口、產業集聚,全面增強縣城牽引力和輻射力;加快推進“三館一中心”“國際物流城”等文旅綜合體項目建設,謀劃布局一批提升城市品質項目,推動城南新區和紫城工業園、客茶谷連片成體、深度融合,著力構建“兩核、兩帶、四區”城市空間格局,打造品質縣城和“城市客廳”。
9月22日,縣委書記黃春彭主持召開專題工作會議,聽取紫金縣七木寨森林公園規劃設計情況匯報,標志著規劃建設紫金縣七木寨森林公園提上重要議事日程。
七木寨森林公園緊鄰縣城,這里自然生態良好,森林茂密,植被完美,旅游資源豐富,非常適合徒步登山戶外運動,成為許多紫金徒步愛好者打卡首選地。
建成七木寨森林公園既是滿足縣城廣大市民優質生活的需求,更是進一步提升城市品質的惠民舉措。
當前,品質縣城提升三年行動已經正式啟動,主要分為綜合交通提升、市政基礎設施提升和市容環境提升三大類,包括縣城一河兩岸沿江道路和永安大道的提質和貫通、三個高速公路出入口延長線景觀提升、背街小巷改造、排水設施提升、老舊小區改造等項目,以實現城市品質“一年一小變”、三年一大變”的目標。
啟動品質縣城提升三年行動的同時,紫金縣堅持保護為先與合理利用相結合,整合永安古城、黃花古驛道等資源,啟動永安古城和黃花古驛道保護開發項目,用“繡花”功夫修復歷史文化街區,積極延伸和拓展歷史文化、紅色教育、休閑運動等功能,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同時,紫金正在全力加快花朝戲傳承中心建設,加強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發展,努力推動非遺融入現代生活、融入和服務國家戰略,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讓紫金縣城更有看頭,更具城市魅力。
■組稿:本報記者 王亞嬌
特約記者 黃從高 甘建樓
■攝影:本報記者 馮曉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