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紅”引領“發展紅” 爭當“融深”“融灣”排頭兵
中共紫金縣委員會 紫金縣人民政府
近年來,紫金縣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始終“圍繞中心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以黨建統領紫金“融深”“融灣”大局和“兩地”(粵港澳大灣區產業轉移和優質生活圈重要承載地、爭當河源建設“示范區”“排頭兵”先行地)建設目標,把黨的建設貫穿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以“黨建紅”引領“發展紅”,取得顯著成效。
振興發展創造紫金新速度
走進紫金藍塘產業新城熱火朝天的建設現場,看到車輛川流不息,機械轟鳴,一排排首期廠房正在封頂,站立其中能感受到一個地方大發展的激情脈動和快速節奏。藍塘產業新城從2020年3月啟動建設到開園接納企業只用了半年時間,今年7月總投資130億元的園區龍頭項目——金盛蘭優特鋼首期即將試投產。這是紫金繼紫城工業園創造全省唯一一個實現“當年征地、當年獲批、當年建設、當年開園”的“紫金速度”后,再一次創造了“紫金新速度”,也是全市唯一在3年內新建兩個工業園的縣區。紫金繼承、弘揚革命老區精神,以“敢教日月換新天”的豪情壯志和巨大魄力,舉全縣之力打造紫城工業園和藍塘產業新城,成為紫金承接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先行示范區產業轉移的主平臺、振興發展的主引擎,讓紫金邁入“雙核”驅動新時代。目前,紫城工業園首期啟動區基本建成并加快二期建設,已引進落戶項目41個,總投資141億元;藍塘產業新城累計引進入園項目12個,總投資322億元,還有眾多客商爭相搶灘布局。紫金工業發展走出了最低谷,趕上了大隊伍,展現出強勁的逆勢趕超態勢。
去年底,河惠莞高速紫惠段正式通車。隨著汕湛、河惠莞高速公路先后建成通車,贛深高鐵河源東站、河惠汕高速公路、河紫快速干線等重大交通設施加快建設,全國“四好農村路”、全國“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示范縣的成功創建,“外捷內暢”的交通體系網絡更趨完善,紫金“融深”“融灣”的山門越開越大,紫金全面融入河源都市半小時經濟生活圈、粵港澳大灣區 2小時經濟生活圈,極大促進了人員、信息、資金、物資的快速流動,助推紫金在“融深” “融灣”的大道上全力奔跑,再次刷新振興發展的“新速度”。
載譽眾多擦亮紫金新品牌
2020 年,紫金縣躋身“中國茶業百強縣”,在“廣東十大好春茶”評選中,紫金8款茶樣成功入選,紫金已連續3年成為該評選茶樣入選最多的縣區。紫金蟬茶入選全國鄉村特色產品名錄,同時被評為粵港澳大灣區最受消費者喜愛區域公共品牌。近幾年時間,紫金茶從默默無聞、弱小散亂到知名度、美譽度越來越大、越來越高,展現出后來居上、異軍突起的發展態勢,源于近年來紫金搶抓紫金茶葉產業園入選首批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政策機遇,大膽創新全面提升茶葉的品質和產量,全力推廣紫金蟬茶區域公共品牌,目前紫金蟬茶品牌價值34.8億元,成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主導產業、“融深”“融灣”的綠色名片。除了產業發展捧紅了紫金蟬茶新品牌,紫金還在基層黨建、社會治理、鄉村振興等方面大力創新,在實踐中探索形成的“五老一賢” “積分+”治理模式等黨建品牌被省、市推廣,其中“小積分”撬動鄉村治理“大格局”的紫金探索案例因其注重將抽象的鄉村治理實體化、可量化,入選2021年全國“創新社會治理最佳案例”。
城鄉蝶變展現紫金新形象
知名地產企業落子布局,九年一貫制學校即將在9月份啟動招生,新“三館一中心”(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花朝戲傳承發展中心)正在加緊建設,紫金以新過境大道為主軸,一座嶄新的城南新區正拔地而起,融合高層次公共服務、高品質人居環境,高質量產業形態等功能的城市新區雛形已現,紫金城市發展新形象正在向世人徐徐展開,驚艷眾人。縣城在變大變美,鄉村也發生了美麗蝶變。龍窩鎮 “魚稻共生”田園項目因其美麗風光和獨特設計一經視頻“曝光”,便吸引眾多游客前來“打卡”,成為繼紫金客茶谷之后又一網紅基地。這是紫金依托龍窩鎮良好的產業基礎和生態資源,精心規劃設計,細心建設打磨,著力打造具有本地特色和宜居宜業宜游的鄉村振興連片示范片。為了改變農村臟亂差的形象,紫金結合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大力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建設美麗鄉村,涌現了鳳安鎮仁里村、九和鎮金光村、水墩鎮黎坑村、龍窩鎮禮坑村等一批有特色的美麗鄉村示范村。紫金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驗收考核居全市第2、粵北5市40個縣(區)第10,紫金“紅色基因、古韻茶香”精品線路獲評廣東美麗鄉村精品線路,紫金鄉村面貌變化越來越大,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越來越強。
未來可期:搶抓機遇砥礪奮進 開創“十四五”新局
紫金縣將繼續傳承和發揚堅持黨建引領各項工作的好經驗好做法,在產業發展、鄉村振興、民生事業等經濟社會發展各個領域加強黨的領導、夯實黨的建設,不斷凝聚各方力量,攻堅克難、砥礪奮進,扎實做好2021年各項工作,奮力推動“十四五”全面開啟新局,以優異成績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一是突出平臺建設,高質量推進“融深”“融灣”。實施紫城工業園擴園提質增效行動計劃,強化城南新區現代化功能,推動城南新區與紫城工業園提速融合,提升老城區服務功能,加快形成主體功能明顯、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產城融合示范。推動藍塘產業新城提檔升級,高質量建設好省級城鄉融合發展試點,強化產業新城龍頭帶動作用。推動茶葉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提質發展,加快推進產業園規模化、現代化、標準化、品牌化建設,創建省級農業產業科技園,爭創國家級現代產業園。
二是突出產業發展,高質量推進鄉村振興。扎實推進“一鎮一業、一村一品”工作,推動“四子”等一批特色優勢產業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發展。加快建設美麗宜居鄉村,不斷補齊農村基礎設施短板,推動美麗鄉村從點上出彩向鎮村全域拓展。堅決守住脫貧攻堅成果,創新扶貧機制,逐步實現由集中資源支持脫貧攻堅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平穩過渡。協調推進城鄉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基本公共服務網絡向鎮村延伸覆蓋,加快城鄉一體化發展。
三是突出綠色引領,高質量實施生態保護。圍繞爭當河源建設“示范區”“排頭兵”先行地的目標,把生態優勢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競爭力。嚴格落實市委“六水”工作部署,突出抓好河湖環境系統治理,加強飲用水源保護。扎實做好儲備林、經濟林、碳匯林、森林旅游、林下經濟等“六林”文章,提升綠色發展水平。深化生態環境源頭管治,加快淘汰落后過剩產能,為承接“雙區”高端產業轉移騰出環境空間。
四是突出軟硬聯通,高質量打造營商環境。持續改善交通環境,抓緊謀劃儲備一批現代交通項目,主動配合做好河惠汕、廣紫高速公路和龍汕鐵路等項目前期工作,力爭河紫快速干線年內全線動工建設,進一步提升連接河源市區和粵港澳大灣區的通達水平。打造優質營商環境,深入推進行政審批改革,完善“數字政府”平臺功能系統對接管理,加快“信用紫金”建設,為暢通經濟循環、實現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的內生動力和發展活力。
五是突出民生福祉,高質量推進社會建設。兜住基本民生底線,深入實施“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三大工程,千方百計擴大就業面,不斷完善養老、醫保等保障體系,保障群眾基本生活。夯實社會事業根基,加快教育重點項目建設,推進緊密型醫共體建設,推動教育、醫療事業全面振興。厚植紫金文化底蘊,完善提升公共文化設施,加強紅色文化遺址保護和利用,凝聚“融深”“融灣”的人文力量。
革命老區煥新顏,紅色紫金再啟航。紫金將在黨史學習教育中汲取奮進力量,以更高格局、更大力度、更實作風謀劃推進紫金加快振興發展,為紫金爭當全市“融深”“融灣”排頭兵而努力奮斗,以優異成績慶祝建黨100周年。
□ 特刊策劃/統籌:范建國
□ 組稿:本報記者 田紅秀 特約記者 黃從高
□ 攝影:本報記者 肖斌
【榮譽榜】
紫金是革命老區縣,不僅是全國最早開展學生運動、傳播馬克思主義,開展工人運動、農民運動的地方之一,全國最早成立工人組織、農會、黨小組的地方之一,全國最早舉行武裝暴動、建立人民政府取得紅色政權的地方之一,還是全國最早實現“武裝割據”的地方之一。
◎首批“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
◎全國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示范縣
◎全國法治縣(市、區)創建活動先進單位
◎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
◎全國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先進集體
◎廣東省推進教育現代化先進縣
◎廣東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小積分”撬動鄉村治理“大格局”的紫金探索入選全國2021“社會治理創新典型案例”評選最佳案例
◎“五個一”推動電商發展,助力脫貧攻堅和 “村長伯伯”電商產業,助力脫貧攻堅入選廣東電商扶貧典型案例
◎“中國茶業百強縣”
◎紫金蟬茶榮獲粵港澳大灣區最受消費者喜愛的茶葉區域公共品牌
◎紫金蟬茶獲評 2020年全國鄉村特色產品
◎“紫金春甜桔”獲評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花朝戲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紫金現代農業產業園客茶谷入選省森林旅游特色線路和森林旅游新興品牌地稱號
◎藍塘鎮入選省城鄉融合發展省級試點地區
◎上義鎮被評為廣東省森林小鎮
◎九和鎮被評為嶺南魅力小鎮
◎義容鎮、南嶺鎮、龍窩鎮被認定為省技術創新專業鎮
◎黃塘鎮被評為全國首個高水平激流回旋后備人才基地
◎紫金縣龍窩鎮“紅色基因、古韻茶香”精品線路獲評“廣東美麗鄉村精品線路”
◎紅色紫金—蟬茶飄香被評為全國百條紅色茶鄉特色旅游線路
◎紫金縣鳳安鎮、南嶺鎮被評為省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鎮
◎紫金縣鳳安鎮人民政府獲評全省鄉村振興先進集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