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奮進工業路 轉型跨越譜新篇
——連平工業經濟發展紀實
■落戶于連平生態工業園的佳泰藥業公司是連平縣實施創新發展戰略的典型代表,該公司每年把產品銷售額的10%作為研發經費,推動企業創新發展。該公司員工在實驗室中進行實驗。
■河源昂泰復合材料有限公司生產線
■2022年9月29日,廣東維敏特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工人正在生產熱敏紙。 本報記者 孫紅 攝
■連平生態工業園一角。作為連平經濟發展的主戰場,連平生態工業園發展步伐正不斷加快,朝著宜商宜居宜創業的現代化工業新城邁進。
核心提示
金秋九月,天氣持續晴好,正是項目建設“黃金期”。記者陸續走訪連平工業園區以及部分工業企業,發現處處涌動著發展的熱潮,企業生產熱火朝天,項目建設風生水起。
工業是經濟發展的命脈和基石,工業強則經濟強,工業興則全局興。黨的十八大以來,連平縣堅持“工業富縣”戰略不動搖,深入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深入推動工業結構改革,全縣工業經濟在改革中發展、在轉型中提升,呈現出工業質量提升、快步發展的良好態勢,有力支撐了連平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脊梁”。
優強企業培育成效初顯,園區聚集發展優勢鞏固,結構調整持續優化,新興產業不斷壯大,綠色發展水平穩步提高……截至目前,連平規上工業企業53家,其中,40家位于工業園區。今年1-7月,園區規上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32.3億元。一大批技改和新建項目相繼竣工投產,全縣工業經濟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行穩致遠。
■組稿:本報記者 譚紹丁 劉永菲
特約記者 黃新
通訊員 何桂勇
■攝影:本報記者 馮曉銘(署名除外)
優化平臺 省級產業園加速發展
栽好梧桐樹,引來金鳳凰。園區是工業發展的重要載體,也是推動連平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陣地。一直以來,連平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工業園區建設,大力培植“工業樹”,打造“產業林”,為振興連平工業插上騰飛之翼。
連平工業園首期規劃面積4.87平方公里,實際開發面積3.68平方公里。目前,園區基礎設施建設總投資達到8.75億元。已完成路網硬化25公里,園區企業道路硬底化實現全覆蓋;污水管網實現全覆蓋,工業廢水實現穩定達標;供水管線已全線鋪通,園區企業可全部實現供水;園區供氣配套設施基本實現全覆蓋,企業的正常生產用氣得到充分保障。2015年8月,園區被認定為省級產業集聚發展區。2018年6月,園區被認定為省級產業轉移工業園。截至目前,園區有入園項目149個,有規模以上企業40家。今年1—7月,園區規上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32.3億元,工業增加值5.16億元,園區實際完成稅收6300萬元,吸納就業人員1萬余人。
去年以來,為進一步挖掘盤活存量土地資源,拓展產業發展空間,提升園區用地綜合利用水平,連平縣大力開展產業園區用地整治提升工作,計劃利用3年時間,完成整治提升存量產業用地1657畝。目前,已完成669.88畝,占年度目標任務的103.06%。通過對原創普公司低效閑置用地進行整治提升,成功為美嘉美科技公司、昂泰復合材料公司等一批優質新項目提供了用地,為園區進一步開展低效閑置用地整治提升工作,提供了非常好的經驗借鑒。
發展的競爭,很大程度上是營商環境的競爭。在做好園區建設、搭建招商引資平臺促項目落地的同時,連平不斷升級“軟件”,著力加大服務力度,從稅收、貸款貼息、用電、用工方面給予企業全方位扶持,為企業送去一場場“及時雨”。今年以來,連平縣全面落實國家留抵退稅政策,已為各大企業辦理留抵退稅1.26億元,切實減輕了企業負擔,為華豐鋼鐵、蓮田建筑、晨陽實業等減產企業產能恢復提供支撐。同時,該縣還積極引導金融機構服務實體經濟發展,重點加大對比亞迪產業鏈企業佳之美公司等優質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助推企業增資擴產;積極組織耀文電子、捷豐玩具、富林纖維等外貿企業申報進口設備貼息和出口信用保險專項資金等,落實在融資、信保、通關等方面的政策保障,協助恢復貿易額和產能;全力推動佳泰藥業、勁創科技2家園區龍頭企業在新三板上市,拓寬企業融資渠道。在近兩年受疫情影響,經濟增速放緩的情況下,這一系列惠企措施,有力地提振了企業發展的信心。
鍛鏈強鏈 現代產業體系加快構建
日前,記者走進廣東維敏特科技有限公司熱敏紙生產車間,耳邊是機器的轟鳴聲,映入眼簾的是一片繁忙的景象,工人們在生產線上作業,一旁是堆放整齊的熱敏紙成品。紅紅火火的生產場景展現著連平工業經濟發展的熱度。
一直以來,礦產資源都是連平經濟發展的最重要的支撐點之一,礦產行業稅收一直是連平稅收的大頭。2012年以來,連平涉礦產業經歷了礦價大跌和財稅資源綜合利用政策的不斷調整等諸多考驗。面對挑戰,連平縣主動化解落后過剩產能,加快產業轉型升級,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有色金屬礦采選業等傳統工業都實現了長足發展,工業運行質量和效益明顯提升,結構調整取得良好成效。
傳統工業在不斷向前的時代潮流中展現出了勃勃生機,新興產業也同樣闊步前進。多年來,連平縣始終按照“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效能管理”和建設“生態工業園、效益工業園、環保工業園、共建及產業轉移工業園”的思路,圍繞“產業興園、工業建城”目標,通過鏈式招商擴增“朋友圈”,引導先進材料、電子信息、綠色食品、生物制藥等產業鏈在工業園區實現“鏈式”發展,“招大引強”帶動產業集群發展。
今年以來,連平縣還立足自身的良好生態環境,全力加快水經濟產業“5+5”項目建設。推動億源山泉、綠鼎山泉、九連云霧山泉等5家原有水經濟企業增資擴產,培育推動億源山泉、綠鼎山泉2家企業上規。推動深幫水廠、登巴礦泉水、五千年山泉水等5個已簽約水經濟產業項目盡快落地加快建設。
重點企業培育是做強工業、做大總量的關鍵。知之深則行之篤,連平以龍頭企業為主體,實施品牌戰略,積極引導幫助龍頭企業謀劃、建設新項目,大力發展規模較大、發展前景好、帶動能力強的重點項目,支持企業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品牌,努力培育一批在市場上叫得響、占有率高的名牌產品。近年來,佳泰藥業、維敏特科技、昂泰復合材料等優質項目紛紛落地連平并實現快速發展,它們如一個個迅速成長的經濟細胞,推動連平加快構建支撐高質量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
“融灣”“融深” “飛地經濟”取得新成效
“入駐園區以來,政府給予了我們多方面的支持,讓我們倍感溫暖,我們也爭取將更多的技術開發轉移到河源。”2018年,河源啟圳精密科技有限公司進駐南山(連平)共建產業園。落子連平后,在南山、連平兩地政府的大力扶持下,該公司得到了迅速成長,投產第一年營業額就達到近2000萬元。
深圳市南山區與河源市連平縣,相距近300公里,卻因對口幫扶結緣。自2016年第三輪全面對口幫扶工作開展以來,兩地緊緊圍繞共建產業園這一脫貧攻堅重點領域,打破行政區劃界限,探索“政府引導、優勢互補、政策疊加、園區共建”的跨區域合作模式,在連平生態工業園內劃出25萬平方米用地,由南山區負責開發建設和招商引資,合力打造南山(連平)產業共建示范園,實現兩地利益共享。
傳統的共建產業園大多采取“先建設,后招商”模式,容易出現園區規劃設計與企業生產需求不匹配的問題,導致后期招商難,園區場地閑置浪費。為了避免這一情況發生,共建產業園創新性前移招商環節,實現基礎設施建設與招商引資、規劃設計同步推進。
例如,在建設前期,園區就有針對性地對轄區產能外溢企業開展招商推介活動,實現高效精準招商。同時,在規劃設計階段,針對簽約入駐企業需求,將企業對生產場所的需求植入規劃建設全過程,為企業“量身定制”廠房,提高使用效益。
在南山連平兩地的通力協作下,多方共贏的良好局面已經形成:一方面,通過兩地政策優惠疊加的優勢,南山可引導部分有產業轉移需求的企業落戶連平,緩解南山轄區內產業空間不足的問題;另一方面,連平縣通過企業進駐優化產業結構,升級產能獲得稅收。
截至目前,共建產業園入園項目11個,年產值超過10億元。南連兩地通過“政府引導、優勢互補、政策疊加、園區共建”跨區域合作,探索出了一條符合兩地產業共建的“飛地經濟”新模式,并打造了一個可復制的共建產業園“樣板間”,為深化開展“飛地經濟”合作作出了有益探索。
以商引商 工業地產實現新突破
日前,記者走進廣東(連平)萬洋眾創城項目現場看到,機器轟鳴、塔吊林立,工人們鼓足干勁,信心滿滿。
傳統的產業園區推廣受地域和行業限制,宣傳渠道較為單一,一些地方政府在開展招商引資工作時,對引進企業缺乏充分的了解,只追求數量,卻沒有形成較為完整的產業鏈,引進企業的良好表現也往往只是“曇花一現”。在疫情影響下,不少產業園區正面臨招不來與留不住并存的局面,傳統招商引資模式已到了瓶頸期。
在推動傳統招商引資模式轉型的實踐中,連平縣做了不少探索。2021年,在多方努力下,由萬洋集團投資的廣東(連平)萬洋眾創城入駐連平,為連平招商引資再添助力。萬洋集團擁有投資開發、產業招商、建設施工和園區運營的園區全產業鏈體系。萬洋眾創城是萬洋集團專為中小企業集群服務,按照“產業集聚、產城融合、資源共享、產融互動”模式運營的制造業集聚平臺,既能解決工業園區招商、管理、服務等難題,也能助力企業解決用地難、建設難、融資難等問題。
廣東(連平)萬洋眾創城是河源市重點招商引資項目和省重點項目,由萬洋集團負責投資、開發建設、統一招商和運營管理。該項目總用地面積約133.3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約300多萬平方米,項目建設期為5年,建成后預計可容納約800家中小企業,提供近2.5萬個就業崗位。其中,一期規劃約44.6萬平方米,首開區占地面積約10萬平方米。項目重點引進電子信息、機械制造、汽車零部件、新能源新材料、智能裝備制造、五金制品、塑料橡膠制品、醫藥健康和綠色食品深加工等產業,打造集制造研發、電子商務、倉儲物流、生產生活配套、金融服務和智慧園區管理為一體的綠色產業園區。
截至目前,廣東(連平)萬洋眾創城一期完成投資4.18億元,7棟廠房建設進展良好,正陸續封頂。10萬平方米廠房已被意向客戶認購,引進企業10余家。萬洋眾創城建成后,將成為河源地區領先的高新科技智造基地,助推連平產業創新,推動連平工業集群化、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為連平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回眸來時路,攻堅克難、堅持創新、與時俱進,工業經濟量質齊升。展望未來,連平將繼續秉持融合、綠色、創新的發展理念,不斷提升工業企業發展質態和水平,加快工業振興的戰略步伐,強壯工業“筋骨”,挺起高質量發展“脊梁”,奮力書寫新時代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華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