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视频,国产VA免费精品观看精品,久久国产精品久久精品国产

您的當前位置:主頁 > 縣區新聞 > 和平縣

和平城鄉建設既有“速度”又有“溫度”

宜居和平展現魅力新姿

2022-01-07 10:31:09 來源:河源日報

dd5d8b39faed34b0c9c3600f745d45b9_p1_s.jpg

■贛深高鐵和平北站

028619d9eb1a1a6f150d356db6072c14_p2_s.jpg

■和平縣圖書館與文化館

480dbdc92b591f25081e4605ea27650d_p3_s.jpg

■在和平河河岸遛娃的群眾

a793f4f9204605388da62e7b49868154_p4_s.jpg

■日新月異的和平縣城

核心提示

寒冬時節,和平城區依然美景如畫。道路兩旁各色鮮花爭艷,綠色林木蒼翠;公園里亭臺樓閣,環境優美;和平河沿岸彩燈閃爍,交相輝映……

短短幾年間,和平縣城市建設發生了跨越式轉變。如今,放眼四望,一切讓人耳目一新,林立的高樓取代了昔日低矮破舊的平房,寬闊筆直的馬路抹平了昔日的泥濘與曲折,綠色渲染的生態綠道濱水而建,山與水的交融勾勒出了一幅精美絕倫的畫卷……尤其是一處處熱火朝天的建設工地,一座座塔吊直指云霄,就像一支支如椽巨筆,濃墨重彩地描繪著和平最新最美的圖畫,酣暢淋漓地記錄著和平快速前進的鏗鏘步伐。

規劃調控引領 提升城市品質

城市建設,規劃先行。規劃是城市發展的“龍頭”和城市建設的靈魂,引導著城市科學發展的方向。

2016年10月,國家發改委正式批復同意新建贛深高鐵。和平縣積極搶抓機遇,提前規劃建設以高鐵站為核心的高鐵新區。高鐵新區是和平“融灣”“融深”的主平臺,規劃面積11.37平方公里,主要功能分區為“一心五區”:即高鐵新區核心、新城樞紐核心區(2.17平方公里)、文體職教功能區(3.15平方公里)、產城融合發展區(3.14平方公里)、山水棲居功能區(1.28平方公里)、倉儲物流功能區(0.96平方公里)。

高鐵新區的規劃編制是和平緊跟時代發展潮流、全面拓展城市框架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和平明確縣城“北拓南優,東進西延”的總體思路,修編完成和平縣城市總體規劃及高鐵新區核心區、產業轉移園、縣城城西(雅水河周邊)片區、新城區(九子崗)片區等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科學制定《和平縣實施城鄉規劃建設管理隊伍和城鄉規劃編制“兩個全覆蓋”工作方案》。

同時,和平還注重新城建設與老城改造的有機結合,科學規劃并全力推進大環城公路建設,構建縣城“三橫三縱”交通網絡格局,有效拉大縣城框架,拓展縣城發展空間,新城核心區、高鐵新區、產業園區、老城區“四區融合”融合發展步伐加快。

規劃已定,藍圖繪就。根據規劃方案,和平縣進一步完善基礎功能,提升形象品位,增強承載力和競爭力。同時把以人為本、尊重自然、傳承歷史、賡續文化、健康文明、綠色低碳等規劃理念和海綿城市、智慧城市、綠色城市、旅游城市等功能要求,融入城市建設全過程。

國際商貿城、世紀廣場等城市綜合體建成運營,和平河“一河兩岸”、背街小巷改造等項目提檔升級,完成背街小巷改造20處,新改建公廁17座,新增公共停車位1170個,建成南園、福和等5個農貿市場;新行政中心、和平公園、福和公園、世紀廣場等新城核心區項目建成使用;福和文體廣場、華強中學等產城融合項目相繼建成;高標準完成高鐵新區規劃編制,安置小區、“兩路一廣場”有序實施;大環城公路一期、東水東江大橋、林寨大橋建成通車,大環城公路二期建設穩步推進,贛深高鐵開通運營工作有力有序推進落實;全國縣級文明城市創建全面推進,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點)265個,全縣17個鎮全部通過省文明鎮考核……一項項惠民工程落地落實,敲響了城鄉發展的聲聲戰鼓;一個個項目建設如火如荼,奏響了城鄉建設的精彩華章。

高樓大廈拔地而起,城鄉路網縱橫交錯,城市風景活色生香,現代都市品質日漸顯現,和平的城市形象和魅力在城市擴容提質中不斷得到提升。

產城融為一體 激發城市活力

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對承載工業化和信息化發展空間、帶動農業現代化加快發展,發揮著不可替代的融合作用。只有優化城鄉基礎結構,合理引導人口流動,有序推進農業、工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城市品質才會得到進一步提升。

一座城市的魅力與活力,在于歷史底蘊,在于商業繁華,更在于產業興旺、經濟繁榮。和平這座城市深諳王陽明先生的“知行合一”之道,堅持走“以產興城、以城促產、產城互動”之路,讓城市的發展迸發出蓬勃的生命力。

華燈初上,和平福和產業轉移工業園就開始熱鬧起來了:主干道兩旁的綠道,成為人們休閑運動的理想之地;福和文體廣場上早就站滿了一群人,在觀看廣場大屏幕播放的電影;福和文體廣場一旁的籃球場,一群年輕人在釋放著青春的激情。一個通常讓人聯想到機械、生產的工業園區,卻在夜晚涌現出如此濃厚的人文氣息,其中聯系著和平近年來飛速發展的奧秘。

深圳福田(和平)產業轉移工業園由和平縣人民政府與深圳市福田區人民政府2006年1月聯手共建,2007年通過省政府認定,是和平縣承接粵港澳大灣區產業轉移的主要平臺。園區距粵贛高速和平縣城出口僅50米,距京九鐵路和平站和正在建設的贛深高鐵和平東站不到2公里,國道358線貫通園區南北。

遵循“線性拉開框架、區域形成集中”的思路,和平城區以福和大道、和平大道為縱橫中軸,城市規模迅速向北、向東擴展。因為園區位置的優越,和平不斷推動城區基礎設施向產業園區延伸,實現產業園區與中心城區、新城核心區基礎設施無縫對接;依托中心城區發展基礎,不斷推動醫療、學校、娛樂、金融機構、商業街等配套設施向產業園區輻射,為產業園區提供優質保障服務。

如今,在福和大道以北的福和工業園,學校、文化場館、醫院、物流中心如繁星閃耀,一批商業中心、市場、商住樓盤陸續落戶開發,園區內交通便捷、配套設施完備,昔日的福和工業園已完全產城一體化,是和平實現城園互動、產城結合的典范。

如果說15年前,和平人是以工業化帶動城市化,那么今天,和平城市的規劃建設,已與工業園區的規劃建設融在一起。這不僅推動了城市發展,更助力產業扎根聚集,城市與產業相得益彰。

■展望“十四五”

打造“產城融合”

“城園互動”和平樣板

新時代當有新氣象。堅定實施城市提質行動,打造“產城融合”“城園互動”和平樣板。市黨代會報告提出,和平縣要推動“產城融合”“城園互動”。和平要全力擔負起市委賦予的新使命、新任務,加快補齊城鄉基礎設施短板,提升城市品質,加快城鄉融合,推動新型城鎮化建設,不斷提升和平的知名度、美譽度。

【關鍵詞】擴容提質

和平將充分發揮“高鐵新城改變未來城市形態戰略支點”的重要作用,立足燈塔盆地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北部生態功能區的定位,堅持新城核心區、高鐵新區、產業園區、老城區“四區融合”發展,促進城市要素、生產要素更快集聚流通。

抓好新城核心區建設。和平堅持“線性拉開框架、區域形成集中”理念,推動各類要素向城市發展的核心區域集中集聚集約,積極推動新城核心區高品質商住小區、高檔次城市綜合體規劃建設,進一步完善內通外聯交通網絡,著力打造要素集中、產業聚集、宜居宜業的現代城市。

抓好高鐵新區開發建設。和平高標準規劃建設高鐵新區,加快推進高鐵和平北站及站前大道等配套工程建設,全力推進高鐵新區安置小區開發建設,以贛深高鐵途經和平并設立站點為發展契機,著力把高鐵新區打造成為撬動和平未來高質量發展的區域平臺。

抓好產業園區擴容提質。和平將堅持把產業園區作為與“雙區”產業協同發展的主平臺,統籌推進福和產業轉移園擴園工程及產業集聚區、大壩集聚區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完善園區配套設施“硬環境”和管理服務“軟環境”,進一步推動產業升級、優化產業布局、拓展發展空間,提高園區承載力、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抓好老城區升級改造。和平將穩妥推進“三舊”改造,堅持量力而行,有序推進,加快老城區老舊市政設施多的改造升級,統籌推進農貿市場、城市公廁、垃圾處理等項目建設,進一步提升和完善老城區的居住條件,讓生活更加便利,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要加強“三舊”改造的頂層設計,注重保護和合理利用歷史文化資源,改造提升為美麗宜居老城區。

【關鍵詞】城市管理

和平將完善網格化管理體制機制,加強城市管理執法機構和隊伍建設,提高管理、執法和服務水平。要加強市容市貌整治,加快縣城公共服務設施提級擴能,提升城市文明形象。加快提升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推進“智慧城市”建設,如加快智慧停車場建設,發展城鄉智慧公共交通等,充分利用物聯網、云計算、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不斷提高城市治理的精細化、網格化、智能化水平,推動城區美化、亮化、綠化、凈化、文化全面提升,進一步把和平形象做實、做優、做美,構建良性互動、共治共管、智慧共享的現代城市管理格局。

在城市治理上下功夫。嚴格按政策依法拆遷,堅持統一補償標準,全面公開補償標準,公開辦事程序,加快推進征地拆遷工作,切實保障項目建設進度。要深入開展“兩違”專項整治,重點打擊未辦理規劃許可、施工許可等法定程序擅自開工,無相關資質或超資質范圍承攬工程、違法分包和轉包工程等行為。要重拳出擊、鐵腕整治違法違規用地和土地管理秩序亂象問題,打好違法建設治理攻堅戰,建立健全建設用地保障機制。

【關鍵詞】圩鎮集聚發展

和平將堅持規劃引導、市場運作,將具有特色資源、區位優勢的鎮培育成為專業特色鎮。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完善基本公共服務與常住人口掛鉤機制,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用足用好駐鎮幫鎮扶村政策,科學規劃圩鎮空間布局,著力提升圩鎮環境,加快補齊基礎設施短板,以圩鎮的提質增效帶動鎮村協調發展,有效緩解空心化問題。

■文/本報記者 梁驅遠 葉春雨 特約記者 朱景優 圖/本報記者 馮曉銘 

    數字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