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縣東水鎮
用黨建筆答好為民服務題

核心提示
近年來,東水鎮圍繞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目標,找準全面深化改革的契合點,通過謀劃設計、高位推動、重點突破,大力發展民生項目,優化發展環境,建優發展平臺,并通過主動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培育發展新動能,全面推動鄉村振興。
截至2020年底,東水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586萬元,地區生產總值2.0844億元。良好的發展態勢,為東水鎮全面推動鄉村振興開好局、起好步奠定基礎。
【東水鎮簡介】
東水鎮位于和平縣最南端,東江、浰江匯合處。東與龍川縣黃石鎮交界,西與林寨鎮接壤,南臨龍川縣四都、義都鎮,北靠彭寨鎮,距和平縣城53公里。轄區面積156.2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8090畝,水田14595畝,林地11227.5公頃(經濟林面積2262.5公頃)。轄19個行政村和1個居委會。全鎮總戶數10809戶,總人口約4.17萬人,常住人口13231人。
東水鎮水資源豐富,土地肥沃,山林茂盛,大環市公路和縣道173線穿越而過,成為連接和平、龍川兩縣的主要交通要道。
用好黨建引領這支筆
用心答好為民服務題
鄉村振興快不快,黨組織引領是關鍵。近年來,東水鎮以提升基層黨組織組織力為重點,突出政治功能,進一步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擴大基層黨組織覆蓋面,著力解決一些基層黨組織弱化、虛化、邊緣化問題,推動基層黨組織全面進步、全面過硬,提升黨建引領鄉村振興成色。
基層黨組織是鄉村振興的“火車頭”。目前,東水鎮共有27個黨支部,黨員1033人。各支部定時開展“三會一課”、主題黨日活動,積極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這是近年來東水鎮黨組織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一個縮影。
2019年的“6·10” “6·12”抗洪搶險救災工作中,全鎮黨員以身作則,成立黨員抗洪先鋒隊,分組到各村開展安全巡查,及時做好群眾轉移安置工作。東水鎮在這次特大洪水災害中沒有出現人員傷亡情況。全鎮黨員也積極投入到災后復產工作,如切實掌握各村受災情況,登記全鎮范圍內削坡建房數,對房屋受損情況進行摸排評估等。
疫情防控時期,全鎮共設立黨員先鋒崗23個,執行24小時值班制度,累計排查過往人員3萬多人次,逐一落實疫情防控各項措施,確保了全鎮無疑似和確診病例出現,保障了全鎮人民群眾身體健康。
扎實推進脫貧攻堅。堅持黨對各項工作的領導,黨組織書記遍訪貧困戶,走訪全鎮472戶貧困戶,深入了解貧困戶生產生活情況,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
同時,該鎮圍繞鄉村振興、禁毒整治、掃黑除惡等各項工作,發動黨員深入基層,聯系群眾,以身作則做好各項工作,增強黨支部和廣大黨員干部在各項工作中的模范帶頭作用。
繪就綠色生態發展畫卷書寫鄉村振興全新篇章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產業興旺是重點。在這個過程中,鄉村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綠色興農,著力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以點帶面推動全面鄉村振興,讓綠水青山真正變成金山銀山。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方面,東水鎮大力開展“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工作,清理房前屋后和村巷道雜草雜物、積存垃圾約470噸,清理溝渠池塘溪河淤泥、漂浮物和障礙物約630噸,拆除危房、廢棄豬牛欄及露天廁所茅房562處,拆除亂搭亂建、違章建筑102處,拆除危舊房約20萬平方米。切實解決群眾反映最強烈的環境“臟亂差”問題,進一步提升村莊整體環境。
在此基礎上,東水鎮在2020年開展了農村破舊泥磚房拆除清理專項行動,對區域內的破舊泥磚房進行全方位摸底,對破舊泥磚房、露天茅廁、廢棄豬舍牛欄等堅決予以拆除清理,拆除面積約14萬平方米,做到應拆盡拆。
東水鎮通過以點帶面、多措并舉,改善了人居環境,推動全面鄉村振興。
執行好防止返貧監測幫扶機制,做好產業就業幫扶,主動作為開展工作,因地制宜探索多種路徑和模式。
加大人居環境整治力度,不斷提升農村生態環境和衛生環境,引導村民養成良好的衛生意識和生產生活習慣,共同治理維護環境衛生。
加大基礎設施投入,提升基礎設施水平。持續改造村道公路建設,建設垃圾收集處理設施和污水處理設施,優化農村環境衛生,使農村環境整治再升溫。
發展鄉村產業,加強對農業農村發展項目的統籌,重點支持村鎮建設規劃、村莊美化綠化、農村公益事業等項目。
豐富鄉村文化生活水平,通過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發揮文化引領風尚、促進和諧的作用,促進鄉風文明。
【亮點點擊】
東水鎮增坑村:
走上鄉村振興的廣闊綠道
增坑畬族村位于東水鎮西南方向,距離鎮政府17.2公里,有村民196戶,總人口756人,村“兩委”干部4人,黨員28人,脫貧戶16戶,脫貧人口70人;村莊四面環山,其中有海拔約700米的茶頭崗山,一條美麗的增坑河繞村向東而流。
好山好水產好茶,一村一姓成一家。600多年前,增坑藍氏畬族先祖定居于這個美麗的深山之中,憑借著得天獨厚的山水條件,在這里培植出質純清香、味甘醇厚的增坑畬族“盤皇茶”。
目前,增坑村已經成為東水鎮的精品村。該村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產業發展漸成規模,本土人文風景怡人,文化底蘊深厚。在和平縣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過程中,增坑村奮勇爭先,走在前列,獲得了“廣東省十大美麗鄉村”“廣東省衛生村”“河源市文明村”“和平縣生態文明村”等榮譽稱號。
據了解,增坑村結合自然環境特點,保存了鄉愁和歷史風貌,按照突出特色,合理布局的要求,已初步建成集住宿、餐飲和休閑娛樂功能的民宿。未來,增坑村將結合當地特色“盤皇茶”等產業,致力于打造成集農業產業、休閑農業、觀光旅游于一體的美麗新村。
■組稿:本報記者 雷宇爍 葉春雨 特約記者 朱景優
■攝影:本報記者 馮曉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