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綠色發展的“高新區樣本”
生態優、產業旺、效率高、環境美
■城南污水處理廠航拍圖。河源國家高新區不僅是擁有330多家工業企業的“國家級綠色園區”,也是產業旺、能耗低、生態優、環境美的綠色發展“高新區樣本”。 本報記者 馮曉銘 攝
核心提示
非凡十年,十年向綠。碧水、藍天、凈土,產業如河流綿延、如花開絢爛,綠色成為高新區走向高質量發展的堅實基石。河源國家高新區不僅是擁有330多家工業企業的“國家級綠色園區”,也是產業旺、能耗低、生態優、環境美的綠色發展“高新區樣本”。
10年來,河源國家高新區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全面貫徹落實綠色發展理念,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全力以赴把生態環境保護好,把生態優勢發揮好,把綠色經濟發展好,讓綠色成為高新區鮮明生動的發展底色。
10年來,河源國家高新區堅持發展壯大綠色經濟,推動綠色產業化、產業綠色化,構建價值高、效率高、能耗低、貢獻大的綠色產業體系;堅持環保優先、源頭控污、清潔生產、循環低碳,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優化綠色環境;積極推進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完善高品質城市配套設施,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美麗園區。
推動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雙贏”,綠色發展的成效得到了認證。河源國家高新區是廣東省第一批循環經濟工業園,被評為“國家級綠色園區”,7次獲評廣東省產業園考核優秀示范園區,多次獲得市環境保護責任暨污染防治攻堅戰考核優秀等次,“三線一單”工作得到生態環境部表彰,在綠色發展方面作出了表率、走在了前列。高新區長期保持水凈、天藍、低碳的優良生態環境——高新區段東江水質保持國家地表水Ⅱ類標準,空氣質量優良天數年均超350天,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等數據優于全國高新區平均水平。
近年來,河源國家高新區不斷為經濟發展注入“綠色基因”,各項主要工業經濟指標均保持了高速增長,規上工業總產值等經濟指標占全市比重超1/3,對全市經濟增長支撐作用明顯。高新區交出一張在高水平保護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漂亮答卷,綠色發展的底色更濃。
河源國家高新區制定了綠色發展五年行動方案和創建綠色發展示范園區工作方案,圍繞實現“雙碳”目標制定“路徑圖”“任務書”“時間表”,將一屆接著一屆干,一年接著一年抓,堅持以更新的理念、更高的標準、更快的步伐、更強的措施,發展綠色經濟、改善生態環境、營造綠色生活、創新制度機制,力爭在全國產業園區中樹立綠色發展標桿。
壯大綠色經濟規模 產業高新、低碳、循環
2019年,河源國家高新區獲得工業和信息化部評選的“國家級綠色園區”稱號,捧回了代表綠色發展水平的國字號金字招牌。這個榮譽的背后是始終堅持不忘初心和賡續奮斗、勇毅前行。多年來,河源國家高新區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緊緊圍繞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的決策部署以及省、市有關工作安排,以高度負責的政治覺悟,推動園區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雙贏”,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河源國家高新區地處東江上游,是河源乃至全省重要的飲用水源地和生態屏障。肩負生態保護重任,河源國家高新區實現綠色發展與共享,讓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空氣更清新,為園區高質量發展奠定最堅實的基礎,成為綠色發展大考中的優等生。
省委賦予河源以新擔當新作為爭當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排頭兵的使命任務。河源國家高新區抓住發展機遇,發揮產業優勢,致力于打造高效、清潔、低碳、循環的綠色產業體系,提升綠色經濟的‘含綠量’‘含金量’,堅定不移地朝著高質量發展方向邁進。
地處東江岸邊,意味著生態紅線劃定了。河源國家高新區將綠色發展理念貫穿園區建設全過程,不斷做大做強綠色經濟。一是從招商引資開始,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嚴把項目入園門檻。在考察項目時,高新區要求項目必須符合一系列綠色準入條件,拒絕高能耗高污染企業入園,努力承接更多的符合主導產業方向的“三高三少”(即高技術、高成長、高效益,污染少、耗能少、用地少)項目,鼓勵引進使用清潔能源、能耗低、技術工藝先進、污染物排放量少的綠色企業。
二是始終堅持高新引領,著力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如今,高新區已形成以電子信息、食品飲料和水經濟、機械與模具產業為主導的三大產業集群,科技含量、產業規模、經濟貢獻等位居全市前列。入駐的項目大多數是高技術、高效率、低能耗的一類工業,對生態環境和居住環境幾乎無干擾、無污染,園區產業布局整體呈現低碳、高效、綠色的發展特點。其中,電子信息產業是高新區主導產業,已有中興通訊、卓翼科技、西可通信、廣東美晨、眾拓光電、河源中光電等130多家電子信息企業,構成了一條年產值超300 億元的生態產業鏈。高新區也成了粵東西北地區電子信息產業聚集度最高、功能最完善、創新最前沿、發展最具活力之地,先后被評為“中國首批電子信息行業重點推介產業園區”和“手機產業集群升級示范區”“廣東省手機生產基地”。此外,以農夫山泉、今麥郎為龍頭的食品飲料和水經濟產業呈現出勃勃生機,這是高新區化水為財、點綠成金的成功案例,也是高新區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動實踐。
產業發展增“綠”。深圳長江家具(河源)有限公司、農夫山泉廣東萬綠湖有限公司等公司先后被評為“國家級綠色工廠”,證明企業實現了用地集約化、原料無害化、生產潔凈化、廢物資源化、能源低碳化,綠色產品得到了有力的認可,是綠色制造的先進典型,起到以點帶面的示范作用。這也意味著高新區產業在綠色制造方面具有厚實的基礎和強大的潛力。深圳長江家具(河源)有限公司作為行業內零釋放甲醛辦公家具領跑者,率先引進了環保標準新材料,得到市場的廣泛認可。該企業的生產車間安裝了具備國際先進水平的中央吸塵系統、廢氣排放處理設備、污水處理廠,對粉塵、廢氣、廢水進行了環保處理,確保最高程度的無污染排放。
企業內部用“綠”。河源國家高新區實施工業減碳降耗行動,下大力氣發展清潔能源,園區清潔生產水平位居全國前列。目前,高新區工業企業均使用清潔能源生產,從源頭削減廢棄物排放,單位工業增加值綜合能耗、水耗均遠低于省、市平均水平,主要污染物排放強度均處于國內較低水平。綠色經濟的效益和質量每年更上新臺階。
優化綠色生態環境 守護碧水、藍天、凈土
綠色發展既是一場攻堅戰,也是一場持久戰。除了構建產業體系、壯大綠色經濟,河源國家高新區還不斷提升綜合治理能力,下重金花大力氣完善基礎設施,堅定不移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走好“綠色路”,打好“綠色牌”,全力以赴打造綠色生態環保的“高新區樣本”。
打好碧水保優戰?!皟H30平方公里的開發區內,就有3座污水處理廠,在全省范圍內屬于少有的覆蓋強度?!焙釉磭腋咝聟^充分認識到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不遺余力加強環?;A設施建設。高新區大力推進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根據“清污分流,雨污分流,循環用水”的原則,在謀劃產業空間布局時同步規劃建設污水處理廠和污水收集、中水回用管網。第一座污水處理廠——市區城南污水處理廠,投入資金超2億元,采用國際先進技術,覆蓋高新區中心片區污水處理。第二座污水處理廠——明珠污水處理廠,投入6600萬元,覆蓋高新區明珠片區和中興通訊片區污水處理。第三座污水處理廠——大塘水質凈化廠,日處理量為2.5萬立方米,覆蓋深河國際模具城片區污水處理。據介紹,高水平、高容量、高密度的污水處理設施,使得園區內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均達100%,也大幅提升了園區水資源利用回用效率,有力保障了高新區水生態環境。此外,高新區全面升級改造園區污水管網,對堵塞、破損等問題管網分類分級清淤、新建、改造,并建成園區地下管網探測和管理系統,實現園區市政道路污水管網全覆蓋和東江排水口無水外排的目標。
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河源國家高新區嚴格落實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的各項任務,開展大氣環境綜合提升,空氣質量優良率連續多年保持在95%以上。在措施上,一是深入開展企業揮發性有機物(VOCs)深度治理和分級管理工作,聘請技術專家進行指導,推動企業升級改造治理設備或改進工藝流程,最大程度降低廢氣排放量。二是大力開展燃氣鍋爐低氮燃燒改造,積極申報上級政策資金,推動企業進行鍋爐低氮燃燒改造。目前,高新區涉燃煤鍋爐企業已全部完成清潔能源改造工作,實現從源頭管控廢氣排放。
深入打好凈土保衛戰。河源國家高新區固體廢棄物處理率均達100%。一方面,加強固體廢物監管,提升危險廢物數據核查能力,提高全過程風險防范水平。另一方面,加強固體廢物非法傾倒管控,形成部門聯合、定期巡查的監管制度,嚴厲打擊非法傾倒行為。
高水平開展“三線一單”應用工作。為著力解決高質量綠色發展面臨的資源約束加劇、空間布局有待優化等問題,2021年,河源國家高新區推進“三線一單”(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生態環境準入清單)落地應用,有效指導產業規劃和項目落地,為實現綠色發展保駕護航。這項工作作為“三線一單”應用實踐典型案例,獲得生態環境部的表彰。“三線一單”應用工作,從區域布局管控、能源資源利用、污染排放管控、環境風險防控、環評審批簡化等方面,建立環境綜合管控體系,并將成果融入高新區規劃編制、決策和實施全過程,進而實現園區生態環境精細化管理,為高新區打造產業高質量發展平臺和實現高水平保護提供了綠色支撐。
營造綠色生活氛圍 實現宜居、宜業、宜游
不僅要高質量生產,還要高標準宜居。河源國家高新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聚焦人民群眾需求,合理安排生產、生活、生態空間,積極倡導綠色低碳生活方式,大力營造生態宜居的綠色生活環境。近年來,高新區大力提升交通、綠地、照明、景觀等建設水平,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美麗園區,提升廣大人民群眾的幸福感。
一是做好公眾綠色出行服務,大力推廣新能源在公共交通領域的應用,實現“油”換“電”。高新區區域內投放運行的公交車已全部換成純電動車,實現了降噪減排、綠色出行的目標。今年,高新區加快推進新能源汽車充電網絡布局,新投用2個新能源汽車公用充電站,提供更加安全快捷的充電服務,為園區綠色出行再添便利。
二是大力開展公園綠地建設。近年來,高新區因地制宜建設城市公園綠地,形成園區公園、街道公園、廠內綠地的格局,栽種了宮粉紫荊、黃花風鈴木、秋楓、小葉欖仁、藍花楹、鳳凰木等各類花草喬木。值得一提的是,高新區新建并完善中央活力區、白鷺島公園、江灘公園、濱水公園等公園綠地,見縫插綠、增綠補綠,加強綠地布局密度。同時,加強現有公園綠地的提檔升級,改造園林綠化景觀和基礎設施建設,布置亭廊、健身器材及樹池座凳等,提升公園綠地的服務功能,滿足群眾的日常休閑游憩需求。
三是進行園區亮化提檔升級。近年來,高新區全面開展園區亮化提升工程。一方面,著重提升市政道路亮化工程,如濱江大道亮化工程中,對濱江大道兩側重點樓宇燈光、風光樞紐水壩、濱江公園進行亮化,并設置燈光小品景觀,提升東江夜景觀賞度。另一方面,完善路燈照明,對各路段照明設施統一設計、整體改造,對破損路燈進行查缺修補,徹底解決道路有路無燈、有燈不亮、亮度不夠等問題,園區實現路燈亮化全覆蓋。
夏秋時節,東江岸邊的濱江公園里,三兩成群的群眾正納涼休閑,水景江情相映成畫。漫步于高新區,寬敞整潔的道路、整齊劃一的綠化帶、流光溢彩的江景夜色,讓人感受到詩畫般的意境。公園、綠地、街巷精致亮麗,無不展示出綠色基底、生態之美,映襯著生活在這里的人們的幸福笑臉。如今的河源國家高新區,讓廣大群眾對美好生態環境和美好生活方式的期待一步步變成現實。
■組稿:本報記者 鄧燕琴
特約記者 聶燕民 張立
通訊員 陳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