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视频,国产VA免费精品观看精品,久久国产精品久久精品国产

您的當前位置:主頁 > 縣區新聞 > 高新區

河源高新區全力打造幸福心城

讓人人都有歸屬感獲得感幸福感

2021-06-17 10:08:35 來源:河源日報



■十幾年來,陳志中與招商引資有著不解之緣,從“引”資到“選”資,背后的故事都有他的一份貢獻。

■楊小華與丈夫在西可通信穩定就業十幾年,孩子跟在身邊快樂長大,享受著平淡穩定的幸福。

■6年時間里,河源高新區管委會和河源高新區實驗學校為老師杜艷花營造了良好的成長環境和教學條件。

■冉春芳(中)是河源高新區黨群驛站的一名年輕志愿者,除了上班,大部分時間她都在志愿者崗位上,不忘奉獻初心,收獲感動的笑容。

■在新冠疫苗接種中,深河門診部發揮了重要作用,全體醫護人員直面疫情防控需要,以過硬的業務水平全速推進疫苗接種工作。

■林康福夫婦把加工廠搬到河源高新區,他們的孩子在大塘小學順利入學,這讓他們感到很欣慰。林康福和她的兒子在教室門口合影。

核心提示


這是一位資深招商干部的幸福感:從“引”資到“選”資,一字之變,背后是河源高新區主導產業聚集、營商環境變化、城市配套不斷完善的故事。這是一位企業資深員工的幸福感:在西可通信穩定就業十幾年,在河源高新區買房、買車、生子,孩子在自己身邊快樂成長……


諸如此類的例子不勝枚舉。近年來,河源高新區不斷加大投入力度,在產業、醫療、教育、城市建設等方面持續發力,致力于打造幸福心城,讓河源高新區人人有歸屬感、獲得感、幸福感。記者采訪了園區市民群眾,讓他們說出自己有關歸屬感、獲得感、幸福感的故事。


招商干部


屢敗屢戰終將收獲碩果


在河源高新區,陳志中可以說是“三牛”精神的生動樣本。河源高新區成立之初,他以一名普通的招商專員身份加入“拓荒”之旅,現在他是河源高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依然分管招商工作。17年來,他充分發揚老黃牛精神,以最大的誠意、盡最大的努力,圍著企業轉、盯著項目干,以優良作風爭創一流業績,為河源高新區開好局、邁好步貢獻力量。


2004年6月,陳志中加入河源高新區擔任招商專員。當時的條件艱苦,河源高新區管委會臨時辦公點周圍都是黃土雜草,招商條件非常差。有一次他和同事一起拜訪一家企業,到達之后該企業負責人說要開會,因此他們在企業大廳坐了2個多小時。面對這種情況,他認為,只要企業有來河源投資的意向,他們受點委屈沒關系。


2019年,紅蘋果與園區簽訂首個對賭投資協議的項目,協議要求企業實實在在進行投資、達到效益要求,企業欣然接受,足以說明河源高新區如今的吸引力。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下,今年4月剛引進的卓翼科技在河源高新區投資50億元建設生產基地。卓翼科技是高端精密型、人才密集型的上市企業。該企業董事長表示,他到珠三角、長三角考察過,發現河源的專業水平、服務水平、城建水平不亞于這些地方,對公司未來發展他充滿信心。


在河源高新區工作這么多年,陳志中感到最幸福的事是園區的干事創業氛圍非常濃厚,大家齊心協力擰成一股繩,通力合作把工作做好。河源高新區從荒蕪之地到工廠林立,從一窮二白到經濟壯大,他感到欣慰、鼓舞,有成就感、獲得感、幸福感。陳志中表示,未來,他仍將發揚堅韌不拔的精神,以對事業的不懈追求和對工作的熱情擔當,為河源高新區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發展作出無愧時代的新貢獻。


企業員工


穩定就業收獲平淡幸福


4月30日,西可通信的一名資深員工——楊小華,獲評河源高新區“最美勞動者”榮譽稱號,收到了河源高新區送給她的一份大禮。


楊小華是四川人,2003年跟隨著建筑工程隊,參與修建了西可工廠。工廠投產后,楊小華應聘進廠,從普工做起,十幾年一步一個腳印,在品質部、管理部等多個崗位歷練,現在被提拔為高級拉長。在工作中,楊小華承擔的項目經常是最棘手的,但她總是積極主動解決問題,自己能力范圍內能解決的事情從不推脫,也不麻煩領導,她不僅年年被評為優秀員工,帶領的團隊也年年被評為優秀團隊。


當得知自己被評為河源高新區“最美勞動者”時,楊小華十分驚喜,認為這不僅是西可通信,更是河源高新區對她多年工作的高度認可。拿到獎項的那一刻,她暗下決心,要更加盡心盡力、努力刻苦、積極作為,要對得起這個獎勵,對得起這份工作。


楊小華是與丈夫一同進廠的,十幾年來,夫婦倆在西可通信兢兢業業、努力工作。2011年,楊小華一家在香緹雅灣購買了一套房子,后來又買了一輛車。如今她的兩個孩子也在河源高新區上學。她表示,西可通信為她提供了一份穩定的工作、一個成長的平臺,是她幸福生活的重要保障,她也將西可通信當成她的第二個家,連她的小兒子的名字也叫可可。


談及河源高新區的發展變化,楊小華一陣感慨。剛來時,西可通信周邊是一片荒地和破房子,買房時濱江大道還沒修通。如今,工廠周邊已是工廠林立,門前的濱水公園更是美輪美奐。在這里居住了十幾年,楊小華已經是一名新河源人。她坦稱,如果再重來一次,她還是會選擇河源高新區,過上平平淡淡、幸幸福福的生活。


學校教師


用心用情培養未來人才


日前,在河源高新區實驗學校小學六年級語文課堂上,老師杜艷花使用學校統一配備的最新多媒體一體機進行教學,在屏幕上點擊互動,利用視頻、音樂、圖表等生動的形式,向學生們展示這節課的重點和難點。使用多媒體一體機教學設備,不僅有助于語文教學,可以創設不同的教學意境,而且對教師的要求更高,新穎的教學方式也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015年,杜艷花調任到河源高新區實驗學校。6年來,河源高新區管委會和河源高新區實驗學校為她營造了良好的成長環境和教學條件。杜艷花介紹,河源高新區實驗學校教學設備先進,學校為老師提供很多外出學習培訓的機會,使她的教學水平得到不斷提升,因此受到了河源高新區管委會及學校的關注和支持,同時也得到了學生及家長的肯定,讓她在這所學校有了歸屬感,希望能夠繼續服務學校,與這里的學生共成長,為河源高新區培養人才發揮更大的作用。


杜艷花表示,剛從紫金縣調到河源高新區的時候,學校給她安排了教師宿舍,在后勤保障方面給予她無微不至的照顧。每天早上,她6點起床,7點就到達學校,查看學生們早讀,為學生們授課,還帶領年輕老師鉆學教學業務,不斷提升教學水平,挑戰新課題。


杜艷花的努力得到了回報,她所教的班級學生成績有所提升,她也拿到了學校及河源高新區配套的獎教獎學金。得知河源高新區重金出臺獎教獎學方案,對老師進行重獎鼓勵時,她表示,河源高新區不僅在人文上關懷老師,而且也在政策上支持老師,讓老師有歸屬感、成就感,激勵老師更加努力上進、創先爭優,為河源高新區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力量。


年輕志愿者


受助者的笑容讓人感動


冉春芳是河源高新區黨群驛站的一名年輕志愿者,也是園區企業的一名員工。5年前,她從重慶來到河源高新區工作,成為了一名志愿者。


在河源高新區黨群驛站,冉春芳參與日常值班,在公交站臺護送學生過馬路,組織獻血,參與創文值守,慰問養老院的老人,搜集社情民意,解決社區群眾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有群眾到河源高新區黨群驛站反映,從濱江大道東側到西側的公園很不方便。她通過黨群驛站向河源高新區管委會建議,修建一條東西向人行道。人行道修好后,群眾對黨群驛站的志愿者拍手稱贊。


除了上班,冉春芳大部分時間都放在志愿活動上,節假日常常堅持在志愿崗位上。她由衷地說:“成為一名志愿者一直是我最想做的事,當我幫助到別人時,他們的笑容讓我特別感動,讓我覺得付出變得有意義。”


在黨群驛站,冉春芳結交了來自各行各業的志愿者朋友,還組成了一個閨密三人小組,三個人有空就相約一起參加志愿活動,在付出的同時,也收獲了很多快樂的幸福時光。


在一次外出時,冉春芳在龍記集團公司的門口看到一個女孩躺在地上打滾,一副十分難受的樣子。她和閨密們馬上把女孩送到醫院,并且等到女孩家人到來后才默默離開。志愿服務的初心是奉獻,在冉春芳看來,她與黨群驛站志愿者們的關系純粹且溫暖,在驛站找到了歸屬感,在付出的同時找到價值感,她會一直參與志愿服務,為幸福高新區建設奉獻自己的微薄之力。


園區群眾


在家門口享受公立醫療服務


2020年7月,河源高新區與市人民醫院合辦的市人民醫院深河門診部投入使用。此前,沒有公立醫院一直是制約河源高新區發展的一塊短板。家位高埔村的黎女士對此深有感觸,有一次她丈夫半夜腎結石疼痛不已,打車去市人民醫院要50分鐘,十分不便。深河門診部投入使用后,確實為河源高新區的市民群眾看病帶來了方便。


據了解,深河門診部開設了急診科、門診部(內科、外科、五官科、口腔科)、兒童保健科、婦女保健科、醫學檢驗科以及DR室、B超室、心電圖室等科室,并且由市人民醫院醫生坐診,滿足河源高新區群眾的醫療需求。


如今,在群眾接種新冠疫苗接工作中,深河門診部發揮了重要作用,每天接種2000劑次。一個多月來,群眾每天在深河門診部排隊等待疫苗接種。現場志愿者指導接種者填寫資料,教不會使用智能手機的老年人使用手機,從早忙到晚。市人民醫院調撥了20多名醫護人員,每天上午8點半前到深河門診部為市民群眾接種新冠疫苗,最長工作時間超過12小時。“只要有疫苗,我們醫護人員就在。”深河門診部護士長賴雪岸說,接種疫苗時間緊、任務重,既要做足疫情防控措施,又要加快接種速度。在接種之前,志愿者要先查驗接種者的行程卡、粵康碼、預約信息,然后再到登記臺登記資料。目前,醫護人員有10名負責登記資料,8名負責接種,2名負責留觀。賴雪岸表示,全體醫護人員直面疫情防控需要,發揮無私奉獻精神,發揚艱苦奮斗作風,以過硬的業務水平全速推進疫苗接種工作。


學生家長


孩子順利入學感到很欣慰


林康福是廣東湛江人,之前和丈夫一起在深圳從事電腦雕刻加工業。半年前,他們隨著合作客戶搬到河源高新區大塘小學附近。跟著林康福一起來的,還有她的兩個兒子。其中,大兒子叫徐泓,就讀于大塘小學三年級。


搬到河源高新區之前,最讓林康福夫婦擔心的就是孩子的上學問題。來河源高新區之前,他們向客戶和朋友了解后得知,園區小孩上學方便,而且學校環境很好,因此放下了心頭大石。來到河源高新區后,她為兒子提前在大塘小學報了名,辦理了簡單的入學手續后,徐泓順利入學,這讓她感到很欣慰。


林康福介紹,徐泓之前在深圳讀私立學校,一學期學費近萬元,在大塘小學就讀大大減輕了家庭的支出壓力。不僅如此,林康福發現,大塘小學的老師們非常負責,教學很用心,對孩子掌握不牢的知識點會細心輔導,并會定期向家長反饋孩子的學習情況,與家長商量更好的家校合作方法,讓孩子的成績保持穩定。她的孩子很快適應了新學校、新老師、新同學,并且愛上了河源高新區。


一年前,林康福夫婦來河源高新區考察過,當時的大塘小學還是一片工地,周圍雜草叢生。沒想到一年后再來,她看到的是完全不一樣的高新區,周邊華冠科技已投產,紅蘋果家具公司項目即將封頂,綠化也完善了,店鋪陸續開張,人氣逐漸旺了起來,有了城市的雛型。這堅定了她繼續在河源高新區發展的信心,不管是對家庭、事業,還是對孩子的成長教育,她都看到了向上向好的趨勢。


■文/圖:本報記者 鄧燕琴 特約記者 李曉 通訊員 張立 羅珊


    數字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