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高新區聚焦民生實事、完善城市配套
全力打造宜居宜業宜游新城
■2019年10月,河源高新區投資1.1億元擴建大塘小學,2020年8月竣工。學校占地面積2.4萬平方米,可提供1800個學位。
■河源市高新區實驗學校開辦于2015年9月,是市委市政府和源城區委區政府、高新區黨工委管委會高度重視的民生工程,占地面積約6萬平方米,目前共有學生3000多人。
■沿江公園中段是河源高新區貫徹省“萬里碧道”、市“三江六岸”功能廊道建設要求,著力打造的又一個生態濱水景觀公園。
■2021年,河源高新區新增高新區至大學城(免費)、市商業中心2條快速公交專線和區內2條免費公交循環線路。
■河源高新區2019年建成開放的濱水公園迅速成為全市的網紅打卡點
核心提示
有產業的地方,必須有人氣。有人氣的地方,必須有城市。近年來,河源高新區在抓好主業的前提下,真心實意謀劃、真金白銀投入,不斷在綠色園區、活力園區、提升園區教育上下功夫,奮力打造宜居、宜業、宜游城市,讓更多人了解高新區、認同高新區、愛上高新區。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2018年,河源高新區第一次實施“十大民生實事”。三年多來,河源高新區民生支出約17.58億元。為了打造宜居、宜業、宜游城市,河源高新區大力完善城市配套,這件事值得寫入發展史——近年來謀劃了28個城市建設項目,涉及道路升級改造、綠化公園打造、中央活力區塑造等,總投資70億元,以項目帶動產城融合。
一個數字,一樁事件,是河源高新區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的真實寫照,也是為河源高新區市民群眾呈現的民生大禮。
綠色園區:放棄400億元項目守護青山綠水
2019年,河源高新區又代表河源捧回了一個國字號招牌——國家級綠色園區。這個榮譽的背后,是河源高新區始終堅持綠色發展理念,放棄400多億元不符合園區發展理念的項目的故事。在工廠林立的河源高新區,沒有一根排放污染氣體的工業煙囪。各個企業廠區環境也如園林般綠色盎然、花草掩映,被稱之為花園工廠。在河源高新區生活就業的市民對此習以為常,但河源高新區并沒有止步于此。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三江六岸”生態城市功能廊道規劃建設,把城市的生命線連接起來,培育城市的“造血”功能,形成河源發展的動力源泉。在省“萬里碧道”以及市“三江六岸”城市功能生態廊道的規劃指引下,河源高新區按照現代都市建設標準,謀劃濱水岸線,打造濱水公園、沿江公園中段、東洲壩島3個生態公園,為綠色園區添彩。
河源高新區2.3公里長的濱水公園于2019年底建成開放。該公園建設了兒童游樂區、江邊觀景臺、高空瞭望臺、無邊泳池、音樂臺階、自行車道,設施設備齊全,公園景色怡人,是市民群眾休閑娛樂、開展親子活動的好去處。公園開放不久,就迅速成為全市人民的網紅打卡點,每天都有大量人流,市民群眾結伴來到這里,或徒步健身,或親子休閑,或隨心漫步,構成了一幅顏值“亮眼”、氣質“潤心”的和諧畫卷。
沿江公園中段是河源高新區2020年實施的十大城市建設重點項目之一,是河源高新區貫徹“萬里碧道”“三江六岸”景觀功能廊道建設要求,著力打造的又一個生態濱水景觀公園。沿江公園中段是城與水的綠色邊界,北接已建成的濱水公園,南臨中央活力區與東洲壩島東江西側,是緊鄰東江的狹長帶狀濱水綠地。該項目總投資約1.1億元,項目規劃總用地面積12.6萬平方米,主要建設內容包括綠化配置、公園綠道、配套服務設施、康體健身設施、兒童游樂設施、標識系統、燈光亮化工程等。沿江公園中段極大改善園區周邊的生態環境,讓園區居民享受到綠色帶來的生態之美,滿足河源市民休閑、度假、觀光、游覽的需求。
再往南,緊接著沿江公園中段項目的是東洲壩島濕地生態公園。東洲壩島濕地生態公園更加注重生態、景觀、親水效果。整個公園按照生態美學基地、東江視窗、感官實驗室三大功能區建設高新區東洲壩島公園新十四景:濕地棧道、觀鳥亭、生態沙灘、戲水池、熱氣球草坪、星光花海、親水駁岸、足球運動場、感官花園、智能環道、觀景草坪、和聲風廊、休閑垂釣、凌波漫步,是市民群眾身心放松的休閑公園。
未來的河源高新區,實現“森林環抱城市”格局、園區居民“開窗見綠、出門進園”宜居城市建設的目標,將指日可待。
教育高地:新擴建學校提升教育軟硬件水平
國運興衰,系于教育。近年來,河源高新區深入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講話精神,高度重視園區教育事業的發展,積極謀劃,從園區規劃、項目布局到社會經濟發展,全盤同步考慮教育事業,致力于為園區群眾提供良好的教育環境。
硬件設施建設方面,2015年以來,河源高新區先后新建了河源市高新區實驗學校(九年一貫制)、擴建了大塘小學(學位增加到了2100個),協助源城擴建了高埔小學(學位增加到1800個),積極幫助南開實驗學校、泥金小學進行教學設施設備升級。學校辦學條件顯著改善,教育教學質量和師資水平穩步提高。特別是高新區實驗學校連年在中考戰線捷報頻傳,學生成績不斷提高,南開實驗學校實現了高考參考零的突破,取得較好成績。可以說,園區教育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發展歷程,成果喜人。作為年度“十大民生實事”之一,河源高新區將啟動河源市高新區實驗學校二期教學樓、宿舍樓、體育館建設,新建一所幼兒園,成立高新區教育基金。
為了引進人才、留住人才、激勵人才,充分調動師生的積極性,使教師扎根高新區安教樂教,使學生拼搏上進,進一步提升學校教育教學水平,實現教育與國家級高新區全面協調發展,2020年,河源高新區出臺獎教獎學方案,對園區內5所學校師生進行現金重獎,教師評優有獎、買房有獎、高學歷有獎、班主任有獎,學生考上好學校也有獎,獎勵2000元至30萬元不等。有了河源高新區給予的額外補貼和獎勵,高新區教師的待遇水平將高于市直同等教師待遇水平。
河源高新區教育事業取得了長足進步。河源市高新區實驗學校是一所“年輕”的學校,開辦于2015年9月,是按高標準建設的九年一貫制公辦學校。學校占地面積約6萬平方米,分為教學區、生活區、運動區三大功能區,目前共有學生3000多人。校長劉海遠介紹,學校堅持黨建引領、德育為首、教學引領、后勤保障,抓好老師常態化教育成長,抓好學生勞動教育、藝術體育教育、家國情懷教育等方面,辦成家長放心、學生向往、社會認可、質量優良的學校。
2019年10月,河源高新區投資1.1億元擴建大塘小學,2020年8月竣工。學校占地面積2.4萬平方米,可辦42個班,提供1800個學位。大塘小學以“呵護童心,守望未來”為辦學理念,以“全面發展,體藝見長”為辦學目標,致力于打造成為一所高起點、高標準的現代化特色學校。新校開辦后引進了體育、美術、音樂、科學等術科老師,學校的辦學內容更加豐富了。據校長藍洪潮介紹,學校的學生80%是外來務工人員子女,上學期期末學生總分有了較為明顯的提高。不僅如此,學校還注重學生行為習慣、學習習慣、文明禮儀、社交表達的養成,讓學生在孩童時代養成良好的習慣,讓孩子接受跟城里孩子一樣豐富多彩的快樂教育,能夠在以后成長道路上走得更好。
活力園區:
眾多文體活動活躍園區氛圍
近年來,為了滿足市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活躍園區人氣氛圍,河源高新區想了很多法子:新增高新區至大學城(免費)、市商業中心2條快速公交專線和區內2條免費公交循環線路,發揮黨群驛站的志愿服務作用,開展各類志愿服務活動,舉辦周末河岸音樂節、紅色晚會、交友會、啤酒節等豐富多彩的群眾性文體活動,受到園區群眾的廣泛好評。
新增公交線路既是河源高新區兌現對群眾承諾的2021年十件民生實事的工作成效,也是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的有力舉措。河源高新區新增5條公交線路,包括高新1路、高新2路2條園區內循環線路,和高新區至大學城、高新區至市商業中心、中興基地至市商業中心等3條定制公交線路,其中高新1路、高新2路以及高新區至大學城定制公交實行免費乘車。河源高新區企業今麥郎面品(河源)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剛表示,高新區開通新的公交專線,為員工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公共交通服務,更加方便園區企業務工人員的出行及吸引市區、大學城片區的人才到高新區安居樂業。
今年“五一”前夕,河源高新區舉辦了2021年“最美勞動者”表彰大會暨第二屆河岸音樂節啟動儀式,對在園區辛勤耕耘的勞動者進行了表彰。在本次活動中受到表彰的勞動者,既有數年如一日兢兢業業的產業奮斗人,也有精益求精、技術出色的城市建筑人,還有吃苦耐勞、起早貪黑的城市美容師。雖然崗位相異、職業不同,但他們都始終為了高新區的建設發展穩定、為了高新區人民的幸福生活,勤勤懇懇、默默奉獻,在各自崗位作出了應有貢獻。
5月20日,河源高新區推出的黨史移動課堂“開”進萬綠商業廣場,為廣大群眾送去了豐富的學習資源和惠民服務。為扎實推進黨史學習教育走心、走深、走實,河源高新區積極延伸學習觸角、創新形式載體,通過LED燈箱黨史圖片展、VR紅色觀影、黨史電影、沙畫表演等,打造了一堂別開生面的移動黨史課、廣場黨史課、夜間黨史課,把黨史學習教育送到群眾身邊。
2020年開始,河源高新區因地制宜,創新打造了“河岸音樂節”品牌群眾性活動。去年11月,在濱水公園舉辦了第一場河岸音樂節。來自廣州、深圳、河源的4支樂隊輪番上演原創音樂作品,首場活動就吸引近千人到現場,18萬人觀看在線直播,奏響了年度最強音,刷爆朋友圈。河岸音樂節除了是年輕人的聚集地和窗口之外,還是周末與家人朋友一起聚會的好去處。今年,河源高新區將根據實際情況,舉辦10場河岸音樂節,繼續打響品牌。
河源高新區黨群驛站自2020年6月揭牌啟用以來,為廣大群眾提供優質便利的服務,切實把黨群驛站打造成為園區文明城市形象的推廣中心、志愿服務供需的對接平臺、民生服務的便民窗口,提供社情民意、志愿服務、資訊平臺、公益書吧、休息飲水、便民雨傘、愛心藥箱、免費打印、交通咨詢、互動體驗、應急充電、自助體檢等日常服務。截至目前,高新區黨群驛站群共有志愿者428人,到2021年5月底累計完成3270余次志愿服務活動,累計服務市民超過2.1萬余人次。
如何把年輕人才引進來,在河源高新區安居樂業,營造他們所需要的生活氛圍,豐富精神文化生活,是園區的重要工作之一。河源高新區有關負責人表示,希望通過各種文體活動,更好地展示河源高新區之美,讓更多的年輕人了解高新區,感受這里宜居、宜業、宜游的活力,從而吸引更多企業入駐,更多人才到這里就業、安居。
■文/圖:本報記者 鄧燕琴 特約記者 李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