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東源(深圳)招商引資推介圓滿收官
深化兩地產業融合 打造灣區投資新高地
■位于鹽東物流園的河源林安智慧物流園項目建設現場
■熱火朝天建設中的河源東源縣產業園區二期商改工地塊
■2025年東源縣(深圳)招商引資推介暨東源“創力量”創客公益基金啟動發布儀式現場。
■活動現場15個項目簽約,投資總額16.98億元,涵蓋高端制造、電子信息等領域。
■活動當天,東源“創力量”創客公益基金正式啟動發布,并注入首期募集資金168萬元。
5月25日上午,以“賦能產業創新 助力‘百千萬工程’”為主題的2025年東源縣(深圳)招商引資推介暨東源“創力量”創客公益基金啟動發布儀式在深圳寶安國際會展中心成功舉行。活動由東源縣和深圳市鹽田區兩地政府共同舉辦,以“鹽田—東源”產業共建新模式,為粵港澳大灣區資源與粵北縣域協同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當天,東源縣以“東源成本+灣區效率+特區服務”的黃金優勢組合拳,向大灣區企業展示東源的投資沃土與發展潛力,并誠邀大灣區企業攜手共贏、共繪產業藍圖。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百千萬工程”實現“三年初見成效”目標的關鍵之年。作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先鋒,東源縣以黨建引領、改革賦能、科技創新、生態優先、產業融合為行動綱領,全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產業轉移優選地。此次活動既是東源縣向大灣區企業遞出的“橄欖枝”,更是深圳鹽田與東源兩地深化產業共建、共筑“百千萬工程”示范標桿的啟航儀式。
成果豐碩:
15個優質項目簽約 投資總額近17億元
當天,東源共簽約15個項目,總投資額約16.98億元,涵蓋高端制造、電子信息、現代農業、生態康養等領域。從“工業強鏈”到“生態增值”,這批優質項目的集中落地,標志著鹽田與東源兩地產業協作由單向幫扶邁向深度互補,為“百千萬工程”注入跨區域協同發展的強勁動能。
活動當天,東源“創力量”創客公益基金正式啟動發布,并注入首期募集資金168萬元,主要用于開展東源鄉村創客培訓、提升鄉村人才技能與創新能力、扶助鄉村創客發展鄉村項目等。
東源“創力量”創客公益基金的成立,不僅是東源在全市率先構建“慈善資本撬動、產業資源賦能、創客人才驅動”的鄉村振興新范式,更是東源優秀企業家傳承使命、勇擔責任、熱愛家鄉、支持年輕一代回家創業、助力東源“百千萬工程”的生動實踐。作為“十書十坊十業師”工程的核心載體,今后基金發起人將聚焦“人才培育、技術升級、業態創新”三大方向,從共富工坊的建材支持、產品資源對接,到運營階段的人才輸送、管理指導,提供“從建設到盈利”的一站式賦能。
東源優勢:
“三張名片”解鎖心動之選
在5月25日召開的2025年東源縣(深圳)招商引資推介暨東源“創力量”創客公益基金啟動發布儀式上,東源縣以“三張名片”為核心,向粵港澳大灣區企業推介東源資源稟賦與投資潛力,向嘉賓企業承諾落戶東源只需專注“墻內事”,“墻外事”全程解決,并發出邀約:“選擇東源,就是選擇與‘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同頻共振的歷史機遇!”
第一張名片:
灣區北拓的“黃金跳板”
地理區位得天獨厚。東源地處粵港澳大灣區東北門戶、東江中上游,縣域面積超4000平方公里,是全省縣域面積第二大的縣,是入珠融灣和粵港澳大灣區東進北擴的首選地。
交通條件便捷通達。東源擁有貫通境內的2條鐵路、4條高速、2條國道等交通大動脈,特別是贛深高鐵的開通,標志著東源已全面融入“大灣區1小時經濟圈、休閑圈、娛樂圈”,真正實現“景區工作、灣區生活”的同城化布局。
產業載體優質廣闊。東源規劃了100平方公里的產業承載平臺,超35萬平方米的“定制化廠房”虛位以待,低空經濟等產業應用場景多元,東源縣城工業園作為省級高新區,可享受土地、融資等專項政策,助力企業輕資產落戶投產。
第二張名片:
農文旅發展的“首選之地”
革命紅是東源的靈魂。東源屬于革命老區,是共和國審計事業奠基人、革命先驅阮嘯仙的故鄉,擁有超230處紅色革命遺址賡續精神血脈。
生態綠是東源的生命。東源是全國首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坐擁2個國家級森林公園、2個國家級濕地公園,以及華南地區最大的人工湖——萬綠湖。
人文古是東源的底蘊。東源擁有4個“中國傳統村落”、20項非遺閃耀出圈,以及全省唯一的畬族鄉——漳溪畬族鄉,孕育了獨具特色的客家文化、畬族文化、移民文化。
資源優是東源的魅力。東源遍地是黃金、處處是寶藏,仙湖茶、航天絲苗米、霸王花米粉等特色農產品享譽各地,石英石、地熱溫泉等礦產資源儲量豐富。
體驗佳是東源的活力。東源文旅業態豐富,商貿場景多元,可以搭乘直升機低空俯瞰萬綠湖5A級景區,游玩集畬族風情和天然溶洞于一體的黃龍巖旅游區、古色古香的南園古村和新晉打卡地糖巢社區,還有萬人祈福的上莞追龍活動、熱鬧非凡的萬綠湖開漁節、場面威武的藍大將軍出巡。
第三張名片:
政企同頻的“投資寶地”
較低的投資成本。企業一次性投資成本相比深圳節省超90%,土地、人力、能源等成本僅為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城市的1/3,東源還規劃建設“源網荷儲”綠電直供零碳園區,入駐企業可優先享受綠電綠證交易,實現用能成本再降20%。
靠前的服務意識。東源推行“零跑動審批”“保姆式代辦”,27個部門、1050項服務“一窗通辦”,企業開辦“全程代辦、一日辦結”,政務效率、服務效能、政策穩定獲企業高度認可。以晟源永磁公司為例,僅用7個月完成10棟主體建筑結構封頂、1年內竣工試產、5個月實現上規。
優良的營商環境。東源計劃再投入4億元完善基礎設施,實現“七通一平”高標準交地,教育醫療商業配套全覆蓋,打造產城融合的新型城鎮化標桿。同時,東源設立了總規模達15億元的產業引導基金,每年拿出2000萬元鼓勵企業引進人才,每年設置3000萬元鼓勵企業創新,實現對企業上規、技改、科創全周期服務。以華誼飛虎公司為例,2022年從深圳轉移落戶東源,3年內年產值從6000萬元躍升至4.5億元,從租廠房到建成2個廠區,并計劃建設10萬平方米的制造總部。
鹽田承諾:
以“四大行動”賦能產業協同躍升
“各位企業家朋友,投資東源跟投資鹽田是一樣的。”鹽田區有關領導表示,鹽田與東源,雖地域相隔百里,但情誼深厚。自1999年結對幫扶以來,鹽田與東源始終心手相牽、共謀發展。二十余載風雨同行,鹽田區立足“灣區核心、科技引擎、開放門戶”等優勢資源,采取了一系列重要舉措,助力東源在產業升級、鄉村振興、民生改善等領域取得顯著成效。
鹽田區表示,今后將立足三大優勢,深化“四項行動”,為東源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強動能。
一是以港口經濟為支點,賦能產業協同躍升。依托鹽田港全球供應鏈核心節點優勢,推進兩地有效聯動,引導鹽田企業將生產環節、配套產業向東源延伸布局,推動兩地產業優勢互補、融合發展,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產業協作樣板。
二是以園區共建為驅動,加速資源雙向流動。高標準推進鹽田東源產業合作園區建設,加大對園區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的投入,完善交通等硬件設施,優化園區營商環境,將其打造成區域產業合作的示范標桿。
三是以開放平臺為紐帶,拓展聯合招商路徑。建立常態化、高效化的聯合招商機制,圍繞兩地主導產業和特色資源,精準對接國內外優質企業,吸引更多高質量項目落地,實現兩地招商工作的互利共贏。
四是以民生共富為目標,繪就鄉村振興新圖景。充分利用鹽田的市場資源和渠道優勢,深化與東源在農村農業發展、農產品產銷對接、鄉村旅游開發等方面的合作,探索聯合開發萬綠湖生態旅游IP,打造“山海聯動”文旅品牌,讓鄉村振興成果惠及更多群眾。
東源響應:
以“三個全力”護航企業發展
2024年,東源縣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95億元,同比增長4.8%,經濟總量在全市5個縣中穩居第一;規上工業增加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等主要經濟指標位居全市前列,東源在全省經濟綜合發展力排名中位居第十,縣域經濟發展潛力更是躋身全省前五,縣域綜合實力不斷邁上新臺階。
這份來之不易的成果,離不開深圳市鹽田區多年來的傾情幫扶。
東源縣表示,今后將以“三個全力”為抓手,始終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項目是第一支撐、服務是第一責任,為廣大東源投資者、企業家提供全鏈條、全周期、全要素的服務保障。
一是全力構建最優越的發展環境。堅持“即時響應、全程跟進,需求必達、無事不擾”的服務準則,在政策兌現、要素供給、市場開拓等領域精準護航企業發展。
二是全力打造最宜居的城市生活。統籌推進生活、教育、醫療、文娛等配套設施建設,完善縣域商業服務體系,全面提升園區綜合承載力和生活吸引力。
三是全力破解最煩心的堵點難題。深化落實縣領導聯系服務重點企業重點項目制度,全流程對接,服務項目簽約、拿地、開工、建設、投產等各個環節,真正讓廣大企業家和投資者在東源發展如魚得水。
企業心聲:
全方位護航讓企業發展更安心
“東源縣委、縣政府全方位的貼心服務,是企業取得快速發展的保障。本次發起東源創客公益基金既是響應縣委、縣政府的號召,也是希望為廣大創客提供更多保障,讓他們在創業路上走得更加堅定。”廣東霸王花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朱利昀表示。
霸王花食品是河源第一家規模化生產河源米粉的企業,是河源米粉的代表性企業。多年來,霸王花食品通過不斷的產品創新、設備自動化、智能化改造,已經成為河源米粉行業產業化的國家級龍頭企業。
朱利昀表示,霸王花食品的發展壯大,離不開東源縣委、縣政府的全方位支持。一是服務便捷高效。縣政府與園區建立“企業吹哨、部門報到”的聯動機制,企業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由園區成立工作專班,第一時間溝通協同解決,真正做到方便快捷高效。二是政策支持到位。縣直有關部門聯動園區,定期向企業宣傳優惠政策,第一時間為企業辦理政策獎勵資金,服務細致周到,政策兌現快速。三是精準扶持企業做強做大。根據企業發展規模和現狀,為企業制定科學的扶持措施,助力企業打造成為全國知名品牌企業。
■策劃:張松新
■統籌:李成東 張小龍 黃仲明 曾科
■組稿:本報記者 田紅秀 李成東 楊堅
特約記者 藍天明 張小建 通訊員 陳振敏 葉曉華 陳浩
■攝影:楊堅 ■稿件統籌: 李成東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