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紅色“講古”、賞格桑花海、引文旅產業——
義合鎮下屯村“紅綠”相融繪新景
■本報記者 曾敏 李成東
■特約記者 藍天明 張小建
■通訊員 陳思婷
聽一段紅色“講古”、飲一杯花海咖啡、嘗一餐經典客家菜、走一次嘯仙大橋……
隨著“百千萬工程”的逐步推進,下屯村的發展目標逐漸清晰,爭當典型示范的氛圍也越來越濃厚。
“我曾經是貧困戶,現在我在村里的蘭花基地當‘廠長’,收入越來越穩定了。”村民張錢江感嘆,家鄉人居環境越來越好,就業機會越來越多,大家的幸福感也越來越強。
如今,以入選省“百千萬工程”典型村為契機,下屯村立足“紅綠”特色稟賦,按“文旅+”特色發展思路謀篇布局,深挖田園風光、紅色遺址、冰川遺址等特色優質資源,創新發展鄉村旅游產業,促進村集體經濟和農戶“雙增收”。
緊抓機遇
盤活紅色文旅資源
習近平法治思想宣傳教育展廳、阮嘯仙依法審計歷程展廳、青少年法治宣傳教育展廳、法治小院、法治小廣場……近日,坐落于下屯村的全國法治教育基地東源陳列館正式開館,為下屯村紅色旅游再添新亮點。
“這幾年每年都有大批群眾、黨員來阮嘯仙故居、聞嘯軒學堂參觀學習,去年前來參觀的游客超30萬人次,打響下屯村紅色旅游、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品牌的同時,也促進了村民增收。”下屯村黨支部書記阮藹宜說,家鄉巨變,不少鄉賢返鄉直呼“陌生”,索性當起了鄉村振興“挑擔人”,近3年新增市場主體23家。
下屯,盡顯時代風華和紅色記憶。放眼望去,小江灣紅色實訓基地、花海咖啡館、粵菜師傅培訓基地、觀瀾驛棧、億綠莊園等打卡點如明珠般點綴其中。日漸興起的紅色旅游,讓這個紅色小村迸發出無限活力,帶來了無限商機。
這份商機亦吸引了外來投資者在此創業。“我很看好下屯的發展前景,在下屯投資了觀瀾客棧和小江灣紅色實訓基地,現在效益還不錯。”客商韓波對未來信心滿滿。
如何促進村集體經濟持續增收,讓村民們的幸福感更強?下屯村一直在尋求“上進”之法。今年春節期間,下屯村再次借勢格桑花海IP,不僅打造80余畝花海給足游客浪漫體驗,還配合鎮政府舉辦義合花海新春文化節活動,聚焦傳統美食、農產品集市、蘭花集市、精彩演出等項目,累計吸引超11.3萬人次,帶動周邊群眾增收48萬元,村集體經濟增收5萬元。
提升內涵
讓富民興村成色更足
“何為典型村?不僅是在產業上樹立典型,更是在方方面面起到示范作用。”阮藹宜說。
“百千萬工程”任務千頭萬緒,思路如何厘清?為凝聚起強大的推進典型村培育的工作合力,下屯村立足本村發展實際,制定了“百千萬工程”行動方案。聚焦“百千萬工程”各項任務,發動村“兩委”干部大力宣傳典型村培育工作,結合村情民意,進一步謀劃好產業發展、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水平提升等方面項目。
走進下屯村,平坦的瀝青路面干凈寬闊,道路兩邊樹木整齊林立,門庭院落干凈整潔,一派環境優美、欣欣向榮的景象。“最大的感受就是村里的景色越來越好,來村游玩的人更多了。”村民李鳳瓊說。
以人居環境“小切口”,不斷提高鄉村“顏值”,下屯村為村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生產環境。為了實現村容村貌全面綜合提升,今年下屯村穩步推進新農村示范點建設,同時有序推進老舊房、赤膊房微改造,以及“三線”整治和污水處理等綜合整治工作。
營造有花可賞、有景可觀、水林景交融的生態環境,吸引更多人前來游玩,促使村集體經濟增收也是下屯村的重要目標。據了解,下屯村通過開展植樹認捐認養活動,以“名牌上樹”等玩法吸引游客參與種植黃皮、榕樹、木棉樹等苗木,為村集體經濟增收10萬余元,一個個“綠美旅游”新業態正在形成。
“我們將基于‘紅色+綠色’的理念,努力打造綜合性、復合型的旅游產品,助力旅游產業蓬勃發展,帶動綠色農業快速發展,打造革命老區共同富裕示范點。”對于下屯的未來,阮藹宜充滿了期待。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