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视频,国产VA免费精品观看精品,久久国产精品久久精品国产

您的當前位置:主頁 > 教育視窗

破局以立謀發展 向新而生鑄輝煌

——河源探索教育高質量發展之路

2024-10-10 17:06:29 來源:河源日報

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近年來,我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始終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錨定“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目標,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從“普九”“普高”到“教育強市”“教育創現”,再到教育攻堅;從“無學上”到“全面普及”,再到“優質均衡”;從“結束河源無高校歷史”到“第一所本科院校進駐”,再到“開啟本土培養研究生新起點”……一次次破局,一回回向新而生,河源正一步一個臺階,數年一次跨越,不斷探索教育高質量發展之路,助力河源加快實現綠色崛起。

如今,我市學前教育得到普惠健康發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普通高中教育多樣化特色發展,職業教育服務地方經濟發展,高等教育突飛猛進,“雙減”工作持續加強,五育并舉成果顯著……

恪守教育初心

開啟學校黨建新思路

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保證黨的教育方針和黨中央決策部署在中小學校得到貫徹落實。近年來,市教育局恪守教育初心,扎實有序推行中小學校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抓實抓細抓好學校黨建工作。

2022年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關于建立中小學校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的意見(試行)》以來,市教育局不斷加大推進力度,目前,我市中小學校黨組織書記、校長實現分設,中小學校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基本形成,把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貫穿落實到中小學校辦學治校、教書育人全過程各方面。

在黨組織領導下,我市教育系統扎實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全面開展黨組織“競標爭先”行動、“綠美行動”,積極開展書記、校長思政課等;建立完善黨組織會議、校長辦公會議制度和議事規則,全市中小學校章程修訂工作完成率100%,構建了行之有效的制度體系和工作機制;推進校外培訓機構黨的組織建設,實現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兩個覆蓋”。

堅持人民至上

推動教育公平實現新跨越

優質教育資源合理配置是促進教育公平的關鍵所在。近年來,我市扎實做好基礎教育各項重點工作,制定了《河源市推動基礎教育百校千師萬生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3-2027年)》,通過集團化辦學、打造城鄉教育共同體等模式,加快推進城鄉教育一體化,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同時,我市還嚴格實施陽光招生,實現市民公平享受優質教育資源。

——推進集團化辦學。目前,我市組建了29個教育集團,輻射涵蓋普通中小學和幼兒園等114所學校。通過名校帶動、資源共享等方式,我市城鄉之間的教育資源差距正逐步縮小,農村和薄弱學校的辦學條件和教學質量也得到了相應提升。

——創建城鄉教育共同體。探索推進實施以縣域為單位的大學區化、城鎮村一體化辦學管理模式。推動東源縣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實驗區試點完成創建6個城鄉教育共同體,同時鼓勵其他有條件的縣區推進教育共同體規劃、試點建設工作,促進河源基礎教育學校在辦學理念、教育教學、師資隊伍、教育資源等方面的共同提升。

——推動教育信息化。我市充分利用網絡無地域隔閡的優勢,持續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創新發展,加強校地結對,實施“互聯網+教研”。截至今年7月,市教研院組織開展了11場“互聯網+教研”活動,共17300人參加;開展了小學語文、數學、英語學科實施“愛種子”課堂教學改革。

——組建教研共同體。我市制訂了《河源市教研質量提升三年(2024-2026年)行動計劃》,組建市區、縣城、鄉鎮聯合教研共同體,組織名師隊伍深入縣區、鄉鎮農村薄弱學校開展送教幫扶活動。

——實行陽光招生。市教育局認真落實教育部2024年義務教育陽光招生專項行動,通過抓招生流程規范、招生行為規范和招生宣傳規范等,堅決遏制違規招生行為。8月30日,市教育局還專門組織了市直義務教育學校2024年秋季起始年級“均衡分班”現場會,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注重鑄魂強師

助推師資建設取得新成效

在慶祝第40個教師節之際,我市表彰了一批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紫金縣藍塘中心小學獲評“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張小燕等人分別被評為“全國模范教師”“全國優秀教師”“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

強教必先強師。近年來,我市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支撐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性工作來抓,著力實施教育家精神鑄魂強師行動,持續在培養、引進、交流、激勵上下功夫,努力打造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新時代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

——首抓師德師風建設。我市把師德師風作為教師隊伍建設的第一標準和首要任務,制定《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校師德師風建設的實施方案》,建立健全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開展“師德師風宣傳月”活動,挖掘師德師風典型,宣傳師德師風楷模。

——加強教師培育與人才認證。我市全面推進“新強師工程”,深入實施“國培”“省培”計劃,健全完善教師培訓體系。同時,圍繞培養優秀中小學校校長、名優骨干教師隊伍等開展結對幫扶,引領教師快速成長。此外,我市還加強中職學校“雙師型”教師認證工作,培育并認證一批“雙師型”教師;在中小學,開展骨干教師、卓越教師等教育人才培養工程;培育高層次教育人才,落實教育系統“英才卡”發放工作,吸引和留住高層次教育人才。

——落實教師交流輪崗制度。我市持續推進“市管校聘”“縣管校聘”改革,讓教師隊伍“動”起來、教育資源“活”起來,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均衡分配與共享。

——加強人才引進工作。我市堅持多渠道引進優秀人才,落實《河源市高層次教育人才引育若干措施》,實施“十百千人才”培養工程,做好教育人才引育工作,不斷為我市教育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堅持五育并舉

推動素質教育邁向新臺階

今年以來,我市舉辦了“綠美河源 追夢少年”青少年愛綠主題系列活動,該系列活動結合綠美河源生態建設,設置了“綠美·少年植”“綠美·少年行”“綠美·少年書”“綠美·少年演”“綠美·少年畫”“綠美·少年拍”等六大主題,將“五育并舉”教育方針融入其中,豐富創新了學校美育、體育、勞動教育形式和載體。

近年來,我市以推動育人方式改革為重點,積極探索“五育”融合新途徑,巧打組合拳,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推動素質教育邁向新臺階。

——堅持德育為首。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我市積極推動育人品牌建設,塑造育人特色,打造一批課程、文化、活動、實踐、管理、協同“六大育人”品牌,形成了學校、家庭、政府、社會“協同育人”特色。

——堅持智育為重。我市積極深化教學改革,探求人性化教育模式,既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實施差異化教學和個別化指導,又注重整體性,突出全員參與和全程育人。

——堅持體育為基。構建“健康知識+基本運動技能+專項運動技能”的學校體育教學模式,實施教育目標階段化(小學強化運動興趣養成、初中狠抓運動技能掌握、高中側重運動能力形成);在開齊開足上好體育課的同時,廣泛開展校園普及性體育運動,健全學校體育競賽制度,建立學生體質健康檔案。

——堅持美育為要。構建“中小幼全銜接、課內外全結合、家校社全參與”的美育模式,我市形成“師生崇尚美、學校提升美、家庭重視美、社會倡導美”的大美育格局,同時結合河源本土傳統文化設立地方特色課程,打造“一校一美、各美其美”的美育特色品牌。

——堅持勞動為本。我市注重開發校本特色課程,形成具有綜合性、實踐性、開放性、針對性的勞動教育特色課程體系,將勞動實踐過程和結果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把勞動教育開展情況納入學校教育督導體系。

立足本地發展

構建產教融合新格局

近年來,我市職業教育緊緊圍繞“百千萬工程”,立足本地產業發展需求,聚焦“1+3”產業集群培育,積極探索創新產教融合模式,加強人才精準供給,促進教育鏈、人才鏈和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賦能新質生產力,引導職業教育服務制造業當家,構建產教融合深度發展新格局。

——開展校企合作,打造校企命運共同體。2023年,河源職業教育集團正式成立,成為行業企業、院校與政府之間的溝通紐帶與橋梁。同時,我市還推進校企合作。全市職業院校與省內外近700家企業實行聯合辦學,開辟校外實習實踐基地近1000個,本地實習實訓基地近180個。其中6個基地協同育人成效突出,獲批為省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學基地。

——創新培養模式,創建高水平職校和專業。我市積極探索開展現代學徒制、訂單班、冠名班人才培養,實踐“校中廠”“廠中校”辦學模式,進行有針對性的人才培養。我市20家企業納入省建設培育產教融合型企業儲備庫;正在推進建設省級高水平中職學校2所,建成省級“雙精準”示范專業5個,申報省級市域產教聯合體及實踐中心項目建設3項。

——強化當地合作,支持培育本土技能人才。今年以來,市教育局通過深入實施中等職業教育產教融合“6621”專項行動,推動全市中職學校加強與本地高新區、縣區工業園的互動合作,全市年均培養技能人才1.5萬人,為本地企業創新發展提供有力支撐,進一步促進了地方經濟發展。

——搭建創新平臺,助力區域產業創新。近年來,我市中高本院校積極對接區域產業鏈、創新鏈,圍繞企業實際需求,聯合行企共建技術研發與服務機構,共建產教融合創新平臺,共協助本地企業申報專利61項,申報各級各類課題65項,技術改造64項,共建省級工程中心12個、市級工程中心20個。(本報記者 周天意)

    上一篇:崇美鑄品育新人 深耕創新攀新高
    下一篇:沒有了
    數字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