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廣賦創新學校校長馬建紅:
有信心短期內讓學校成為河源市民的不二選擇
河源廣賦創新學校校長馬建紅給考生加油鼓勁
河源廣賦創新學校
河源廣賦創新學校創辦于2020年,以其宏偉大氣的中西合璧建筑、高端優雅的校園環境、名師薈萃的內涵實力而聞名遐邇。近年來,該校伴著“新校陣痛”砥礪前行,取得了不凡成績:
2023年高考,該校應屆畢業生207人參加高考,本科上線206人,600分以上37人;2023年中考,該校404人參加中考,達河中、河高正取線以上116人,達河中、河高指標線以上249人。
該校獲評“全國國防教育示范學校”“廣東省綠色學校”“河源市高中教學質量優勝獎”等多項榮譽。
如今,陣痛漸遠,河源廣賦創新學校又有什么新目標?記者近日采訪了校長馬建紅。
“我非常有信心地說,河源廣賦創新學校(下稱河源廣賦)會在短時間內崛起,在很多方面會成為全市排名第一的學校!”馬建紅說。
馬建紅,教育部年度智慧教學之星,華南師范大學兼職碩士生導師,曾榮獲浙江省人民政府“春蠶獎”、杭州市教壇新秀、杭州市教改之星金獎,先后任杭師附小教育集團和浙外附校執行校長、深圳華南師范大學附屬大運學校校長。2022年4月,就任河源廣賦校長。
來河源廣賦兩年多,一直都是埋頭做事,今天面對記者采訪,馬建紅一改常態,提出河源廣賦在很多方面會排名第一的目標!她的底氣在哪里?
務實的教育追求,
是河源廣賦持續向好的根源
一所學校的教育追求,是學校核心價值的終極目標指向,體現了辦學者的初衷與期望。
“我們學校的教育追求就是我們的校訓:做最好的自己!”它表明了學校的育人方向,實現孩子最優發展,讓孩子主宰自己的未來。
如何實現“做最好的自己”?
孩子需要揚長補短,更需要避短揚長。在馬建紅心中,“避短揚長”更實在更有價值,因為人這一輩子,時間、精力畢竟非常有限,有的“短”,你終其一生也無法改變。“回避‘短’,才有精力‘揚長’,把最好的展現出來,做最好的自己,讓自己更加耀眼。”
提升教育質量,學習能力才是關鍵。“我來到河源后,感觸最深的是河源的孩子不容易!對他們來說,相對公平的出路,就是把成績提上去,考上好的學校!”如何提升教育質量,最關鍵的因素還是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良好的思維品質。
馬建紅舉了一個非常形象的例子。教授圓面積,大多數學校直接告知圓面積公式:S=πr2,然后讓學生去套用模仿。這樣做,小學沒問題,甚至還能快速提高考試分數;初中通過努力也還行,但一到高中差距就明顯拉開了。
然而河源廣賦則用切西瓜的辦法,把圓切成許多小瓣,再把這些小瓣拼成學過的長方形、平行四邊形等,用學過圖形的面積去代替圓面積。這些方法雖然費時,但從會到不會的過程,是孩子思維發展中最重要的一環。
強大的團隊力量,
是河源廣賦發展的核心動力
河源廣賦領導班子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團隊。尤其是今年馬敢飛督學的到來,為學校注入了一股新鮮而強勁的血液。而作為校長的馬建紅成績同樣輝煌。目前,河源廣賦的領導班子,年齡、性別非常合理,教育理念一致、專業性強,是具備團隊精神和原生動力的優秀團隊。
與此同時,隨著學校的價值文化逐步建立,河源廣賦的教師隊伍在優化中逐步穩定。目前,河源廣賦名師云集。正高級教師、特級教師、高級教師和具有研究生學歷的教師占專任老師的2/3以上,學歷本科率100%。其中,正高特級教師7人。
董事會大力支持,
是河源廣賦發展的堅強后盾
河源廣賦位于國家級旅游度假區,校區規模大,建設標準高。斯坦福長廊、劍橋榮譽大草坪、狀元樓,盡顯東方樓閣古典優雅與歐美建筑大氣端莊。整個學校建設下來,董事會花費了約12億元 。
董事會的投入不止于給師生們建設一個花園式學校,更愿意將巴伐利亞莊園的資源盡可能分享給學校。最值得稱道的是馬術、高爾夫球等精英式項目,也無條件分享出來。此外,董事會充分挖掘自身資源,開設博士講壇,邀請國內外知名人士開講,開拓學生的國際視野。
董事會全力支持學校卻甚少干涉學校治校管理,唯一一次來電,是因為開學初教師獎勵津貼沒有及時發放,馬建紅覺得這是一次很幸福的“批評”。學校領導班子連夜測算,第二天終于將津貼發放到老師手中。
“學校對老師很大方,教師的薪酬在河源是最高的,而對學生收費卻是親民的!有這樣一個堅強的后盾,我們就可以專心搞好教育。”馬建紅說。
社會認同與支持,
是河源廣賦砥礪前行的掌聲
“學校要發展,也需要掌聲,這掌聲就是越來越多的家長對學校理念的認同與支持。”四年過去了,越來越多的人認可河源廣賦的理念。該校小升初、初升高直升比率達60%以上,這便是最好的證明。
學生對學校的認同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河源廣賦開設校長接待日,邀請學生代表與校長共進午餐,自由暢談。以前學生都是提出一些問題,請求學校解決。現在學生更多的是點贊學校做法,并提出自己的設想。學生需求被看見,幸福指數提高了,而且培養了學生解決問題和處理問題的能力,學校的體育文化節、科技創新節,很多創意都是學生主動設計出來的。
引進“衡水”基因,
是優化廣賦教育模式創新之舉
今年,河源廣賦引進“衡水”基因,開啟河源廣賦教育新探索。
衡水教育在中國可謂家喻戶曉。有頂禮膜拜的,也有橫加指責的,馬建紅認為,衡水教育能在中國教育界有如此影響力和生命力,一定有其過人之處。
河源廣賦經過相當長時間的現場考察。發現衡水教育在團隊精神、高考分析、時間管理、學習方法等方面,是可以借鑒學習的。
馬建紅透露,今年,20多位衡水教師將進駐河源廣賦,主要安排在高三學段,在德育制衡的基礎上,讓衡水教育發揮教學教研的優勢。“求同存異,汲取精華,探索一條更適合河源廣賦教育的發展之路。”馬建紅說。
馬建紅表示,后期,學校將在董事會支持下,厚植教育的“新質生產力”,利用新技術、新連接,采用新場景、新生態,助力河源廣賦教育高質量發展。
■統籌:本報記者 周天意
■文字:本報記者 周天意 王淑君
■攝影:本報記者 黃贊福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