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國家高新區堅持大招商、招好商
沖刺首季開門紅 實現全年開局旺 全速推進又快又穩高質量發展
■河源國家高新區多年來厚植產業沃土,已成為一顆高新產業“明星”。
■深圳南山區與河源國家高新區共建的產業園區已顯成效,吸引了禾望電氣、合壹新能等企業入駐。
今日,河源在深圳舉行2023年“1+3”產業集群招商推介會,這是河源全面吹響拼經濟號角、奮進高質量發展征程的首場大型經貿活動。在現場,深圳市華豐世紀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將作為代表之一上臺簽約。該企業是一家手握多元產業、總資產超300億元的綜合性投資集團,將在河源國家高新區投資35億元,建設高端裝備及智能制造產業園項目。
從春天出發,向勝利進軍。河源國家高新區在開年這場招商大會和項目簽約活動中,成功簽下了以華豐集團投資項目為代表的8個項目,投資額共45.4億元,制造業項目是“主角”。這是河源國家高新區開展招商引資全年攻堅戰獲勝的第一役,是全力招大商、招好商取得的第一個階段性成果,也是高新區全力沖刺一季度“開門紅”、實現全年“開局旺”的精彩開篇。
2023年,河源國家高新區把打造千億百億產業集群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落腳點,把招商引資當成1號任務,同時在優化企業服務、完善政策體系等方面加碼加力,營造更適合實體經濟發展的營商環境,確保項目落得下、建得快、投產順。
河源向著高質量發展奮進,高新區使命在肩,務必一馬當先,堅持產業為“魂”、制造業當家,以爭的勇氣、搶的勁頭、拼的姿態,全力拼經濟、拼產業、拼項目、拼發展,當好全市經濟發展的主力軍、先鋒隊和排頭兵,加快打造千億級國家高新區,把“國家高新區”的金字招牌擦得更亮。
■組稿:本報記者 鄧燕琴
特約記者 聶燕民
李曉 張立
通訊員 賴玲琳 黃瑩
■攝影:本報記者 馮曉銘
【一】
招商為先“開門紅” 一季度簽下超45億元大項目
打造產業集群是河源國家高新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落腳點,招商為先是高新區開展招商引資全年攻堅戰的要求。“明確今年招商任務要引進超億元項目30個以上、超十億元項目3個以上。”高新區將圍繞既定的招商目標,保持全面出擊的全年招商攻勢不放松,突出抓好招商重點、招商模式、招商體系等方面,全力實現季季有成果、季季有突破、全年招好商。高新區一季度力爭引進投資超億元項目10個。
出好招、邁大步、提水平。今年1月以來,高新區樹立“開局就是決戰、起跑就是沖刺”意識,全面提升招商強度力度,發起招商引資全年攻堅攻勢。一方面,提前謀劃系列經貿活動,做好項目招商計劃,堅持抓重大、優質項目不間斷、不停歇、不放松。另一方面,全年高頻、輪番進攻、快拼快搶、主動靠前,爭取每季度都有新成果。
今年,高新區突出“一把手招商”,提級考察、洽談、推動。主要領導部署招商工作、研究招商合同、推進跨江發展招商和重大項目落戶,多次外出赴河南、深圳等地,考察食品飲料龍頭企業、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電子信息和電池等細分領域龍頭企業;接待來區客商,與五礦地產、白象食品、禾望配套項目、水經濟產業配套抱團項目等來區客商洽談,全面全力全速拼搶項目。
高新區對招商重點要點更明確。一是大力攻堅引進布局重大項目,圍繞電子信息、食品飲料和水經濟、模具與機械制造三大主導產業,爭取重大產業項目、上市公司、龍頭企業在高新區布局生產基地。二是大力引進細分領域龍頭項目,著力引進市場占有率高、經濟效益較好、具有核心技術優勢且屬細分領域龍頭企業、專精特新企業。三是大力引進補鏈延鏈強鏈項目,以鏈布局推動主導產業集群化發展,重點引進禾望電氣、京泉華等能源電子行業上下游配套項目,大力引進食品飲料、模具抱團落戶項目。
高新區對招商能力建設要求更高。高新區創新方式,構建了由行政部門和國企公司組成的精干招商隊伍。同時,實施更高的考核要求,突出“以招商論英雄、以項目論業績、以產業論水平”,落實“四比四看”(比外接頻次、看工作熱度,比項目策劃、看專業程度,比項目信息、看質量高度,比簽約數量、看拼搶力度),持續提升招商作戰水平。
招商往前沖,空間作后盾。去年,高新區通過開展好產業空間拓展年活動,為今年項目落戶做好空間儲備。目前,高新區工業凈地儲備2500畝,可對外承租的廠房建筑面積63萬平方米。
【二】
為企服務“跑”起來 五年支出真金白銀4.87億元
草木繁榮,正因水美土壤肥;產業盛強,更需愛企服務優。營商環境的好壞,企業的感知最為明顯。去年,高新區把管理服務提升年活動作為抓手之一,以企業服務、政策服務、環境服務為切入點,干成了一批大事,破解了一批難事,辦好了一批實事,培育了一片制造業當家的發展熱土,讓人們在高新區這個產業家園干事創業更有幸福感。
去年,高新區的企業服務工作“跑”起來了。每周一,高新區召開會商督辦會,集中研究解決落戶、在建、在產企業遇到的各類問題,強化了項目企業從落戶到投產的全過程服務和管理。在高新區“企業訴求”微信小程序上,企業可以24小時不斷檔、不見面提出問題、訴求和意見建議。他們反映訴求的渠道還包括覆蓋各企業的網格工作專班、掛鉤聯系人等。
“高新區招聘”也是去年上線的微信小程序。這個小程序納入近200家區內500人以上用工企業,及時更新招聘崗位和企業信息;訪問小程序的求職者超30萬人次,他們在線了解企業、查找崗位、投遞簡歷,實現線上招聘不漏企、不斷檔、不限時。去年,高新區利用“線上+線下”等各種方式和渠道,助企招聘員工超2萬人,為高質量發展聚集制造業人才。
企業服務遠不局限于某一方面。去年,高新區半年多收到在產企業共133個訴求事項,訴求事項涉及員工子女上學、城市管理、企業招用工、融資等方面。到去年年底前,訴求事項辦結率達95%,實現了涉企事項高效閉環管理。
在貸款融資方面,高新區充分了解企業在關鍵時期對資金的需求,全年組織政銀企座談會7場,協助14家企業融資12.25億元;大力推動金融與科技相融合,促成園區企業以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共獲得貸款2.8億元,貸款額居全市第一。
完善惠企助企政策體系,也是做好企業服務的重點。一方面,高新區加大惠企政策宣貫力度,去年組織企業累計申報政策扶持資金2.71億元,充分發揮政策紅利的激勵作用。另一方面,注重擴大區級政策的疊加效應。高新區近幾年出臺了創新驅動發展、人才優先發展、實體經濟發展、大型骨干企業發展、港澳臺青年創新創業基地發展等系列政策,為企業、平臺、人才、技改等提供政策加持。據不完全統計,近5年,高新區支出4.87億元政策獎勵補助資金,用于科創、人才、招商引資、項目建設、技改、企業融資、土地盤活等方面工作。
【三】
產業土壤肥起來 園區高質量發展當先鋒
堅持“產業為魂”“項目為王”,是河源國家高新區多年的職責使命,也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培植了肥沃的發展土壤。
去年,高新區全年新落戶億元以上工業項目35個,其中超10億元項目4個,合同總投資額超113億元。全年引進電子信息、智能制造等領域的科技孵化項目20個。全區的招商引資工作效率、質量和水平得到了明顯提升。具體體現在:項目經濟效益更好,投資強度、產出強度、稅收強度均明顯高于相關指標門檻。同時,項目高質量屬性更強,已落戶的項目不乏主板上市企業及細分行業龍頭企業,如禾望電氣是國內風能發電逆變器領域的龍頭企業,京泉華電子是國內磁性元器件細分領域的龍頭企業。此外,項目強鏈效應更明顯,已落戶投產的興承豪科技、富博機電項目是園區龍頭企業中興通訊的核心供應商,龐度包裝是今麥郎的核心供應商。新擴的新能源賽道招商見效,合壹新能、宜加新能源、強芯新能源等鋁電池新能源板塊項目相繼落地。
合壹新能是一家擁有高比能電池領域強大技術實力的鋰電池細分領域龍頭企業,與國內外十余家行業著名品牌建立合作關系,在高新區的基地滿負荷可產4500萬顆微型電池。該公司負責人介紹,公司在半年內順利完成了廠房裝修、產線搭建、全面量產。其間,高新區領導多次到現場查進度、解難題,派專人跟進并向企業定期反饋進度。“我們不熟悉項目審批報備等有關業務的流程,在高新區工作人員幫助下很快就把手續辦好了。良好的營商環境也讓我們增強了實現高質量發展的信心,今年我們將全力搶訂單、提產能,爭當領頭羊。”除了合壹新能外,高新區的重點企業——今麥郎面品、飲品均看好今年市場形勢,已經在“招兵買馬”、增資擴線,沖刺新一年的目標。扎根高新區十多年的農夫山泉廣東生產基地,一期保持滿產、二期全力擴能、三期加速建設、四期洽談提頻。
企業在高新區安心發展、加速發展、高質量發展,已經成為河源國家高新區良好營商環境的“見證人”、招商引資的“代言人”。眾木成林、增信增力、欣欣向榮,河源國家高新區在推動又快又穩高質量發展的光明道路上跑出新的“加速度”。
【四】
惠企扶企政策多起來 助力企業輕裝上陣
創新驅動發展政策
培育發展高新技術企業。對申報、獲評高新技術企業的園區企業,以及搬遷落戶到園區的高新技術企業,給予5萬元至50萬元不等的一次性補助;對入選省高新技術企業年度百強企業名單的,給予一次性50萬元的獎勵;對通過國家級創新型企業評價認定的,給予一次性20萬元的獎勵。
支持發展省級排頭兵企業。對當年度成功認定為省級專精特新企業、“小巨人”企業、“隱形冠軍”企業分別給予一次性10萬元、50萬元、100萬元支持。獲國家級獎的,在按省級獎補標準基礎上給予兩倍計發。對當年度上規上限的企業給予一次性20萬元獎補。
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對設立研發中心、投入研發經費、建立研發準備金制度、承擔國家和省有關專項研發的企業,給予最高不超過500萬元的一次性資金補貼和貼息扶持等。
人才優先發展政策
實施人才引進工程。對兩類人才團隊提供政策保障,對國家認定的院士、專家、領軍人才等國家級高層次人才,除按要求配套人才項目資金外,采取“一事一議”的方式給予科研經費、生活津貼、住房保障等優惠待遇,原則上總資助經費分別不少于200萬元、150萬元、80萬元。對國家、省認定的人才團隊補助分別不少于200萬元、100萬元,并對成長性好和業績突出的人才團隊項目予以滾動支持。
實施人才安居工程。對在高新區就業購房的,給予一次性購房補貼1萬元至8萬元不等;對年薪20萬元以上的企業工作人員,按其實繳個人所得稅中高新區地方留成部分給予全額補助。
支持大灣區人才“候鳥”式辦公。對高新區引進的六類人才,或高新技術企業、規上工業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的高級管理人員,給予乘坐高鐵往返河源與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的費用補貼,每人每年不超過1萬元。
外貿加快發展政策
推動全區外貿規模發展壯大,園區內工業企業當年完成外貿進出口總額1億美元以上的,每1美元給予獎勵0.03元人民幣;工業企業外貿規模在1億元以下的,當年完成外貿進出口總額對比上一年度新增2000萬美元以上,對其新增部分每1美元給予獎勵0.03元人民幣。
港澳臺青年創業就業政策
出臺高新區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政策“黃金二十三條”,對在創業基地企業就業年薪20萬元以上的港澳人才,給予個稅補貼;對入駐基地的港澳人才創新創業項目,給予辦公場地租金補貼;對獲得國內金融機構貸款的港澳人才創新創業項目,給予貸款利息補貼,每家企業每年補貼利息最高10萬元。
說明:最新的詳細政策請到河源國家高新區管委會官網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