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縣擁有兩大優質工業平臺,已成為河源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產業轉移的主陣地
兩個百億級產業園加快建設 “四大”主導產業加速聚集
■藍塘產業新城蹄疾奮進,基礎設施配套項目加速推進,好項目、大項目搶灘布局。
■紫金正在全力打造藍塘“智”造百億級產業園,初步形成以金盛蘭優特鋼為龍頭的新材料產業園。
■春米六智能科技(河源)有限公司位于紫城工業園,生產車間內一線工人緊張有序作業,一片忙碌景象。
■紫城工業園首期基礎設施基本建成,產業項目已布滿,園區二期建設加快推進中。
抓項目就是抓發展,抓大項目就是抓大發展。當前,全省上下緊扣高質量發展主題,搶時間、搶機遇,拼項目、拼經濟、拼發展,為開創高質量發展新局面貢獻力量。
主動出擊,搶占先機。去年底,紫金縣在全市率先召開產業發展大會,簽約、動工一批優質項目,表彰一批優秀企業和招商引資貢獻人物,推出扶持三大產業發展的優惠政策黃金“30條”,拿出真金白銀全方位支持三大產業做大做強,掀起產業發展和招商引資新熱潮,成為各方投資熱土。
紫金地處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先行示范區“雙區”輻射帶動的第一圈層,是河源唯一擁有兩大優質工業平臺的縣區。去年以來,紫金縣深入落實河源市委、市政府加快培育“五大產業”工作部署,按照縣委“12345”總體部署和“六個聚力六個共享”具體安排,堅持產業興縣戰略不動搖,積極搶抓“雙區”和橫琴、前海、南沙三大平臺建設等重大發展機遇,聚焦工、農、旅三大產業高質量發展,全力抓好四大高質量發展平臺(紫城工業園、藍塘產業新城、茶葉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縣城城南新區)建設,圍繞打造“兩個百億級產業園”的目標,加快園區配套設施建設,大力開展招商引資,全力推動項目落戶投產,把項目進度轉化為實物工作量,把產業勢能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能,奮力推動紫金縣實現又穩又好、加快發展,加快把紫金建設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融入服務先行地、產業轉移優選地、休閑旅游目的地。
■組稿:
本報記者 田紅秀
特約記者 黃從高 甘建樓
■攝影:本報記者 馮曉銘
堅持制造業當家 全力打造兩個百億級產業園
工業穩,則經濟穩。工業園作為建立產業集群和推動工業化、城市化的重要載體,是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也是加快振興發展、推動群眾增收致富的重要引擎。
紫金提出,堅持產業興縣戰略不動搖,堅持“工業立縣、農業強縣、旅游旺縣”的發展思路,推動一、二、三產齊頭并進、融合發展,致力打造紫城電子信息產業集群、藍塘“智”造百億級產業園,建設成為“雙區”產業轉移優選地。
當前,紫城工業園和藍塘產業新城兩個百億級產業園加速發展,不僅推動紫金工業經濟較好發展,而且發展勢頭強勁。
紫城工業園建設成效顯著。紫城工業園規劃總面積18.2平方公里,首期啟動區2.7平方公里,基礎設施基本建成,產業項目已布滿,公共配套區孵化廠房、公寓、宿舍、商業街、市民廣場已建成投用。二期6平方公里的中部片區已完成征地拆遷工作,總投資18.8億元的二期基礎設施建設(含安置區)項目正扎實推進中。預制菜產業園、樓宇產業園和冷鏈物流園、電商物流園順利籌建。截至去年底,紫城工業園累計引進落戶項目63個,合同總投資185億元,建成投產企業34家。其中,電子電器企業超過30家、在建項目15個。
藍塘產業新城蹄疾奮進。藍塘產業新城總規劃面積18平方公里,截至去年底,首期6.68平方公里已完成用地征收5平方公里、場地平整2.5平方公里,藍塘產業大道、南環路等園內道路和供電、供水、供氣等配套項目加速推進,省級產業園申報穩步推進,以新電子、新材料、新制造為主導的工業集群效應進一步增強,初步形成了以金盛蘭優特鋼為龍頭的新材料產業園。2022年新引進工業項目36個、合同總投資249.6億元,新增規上工業企業15家;有意向入園項目47個,總投資額193.3億元。
同時,新制造產業再添新動能。去年,藍塘產業新城成功引進由8家企業組成的先進制造業抱團項目,總投資額56.62億元,預計年產值52.5億元,年繳稅收2.33億元。
培育產業集群 “四大”主導產業加速發展
加快園區建設的同時,紫金著力抓項目、強招商,產業集聚態勢逐步凸顯,經濟發展動能有效激發。
去年以來,紫金始終把穩投資作為當前經濟工作的重要任務,堅持發展向項目聚焦、工作向項目發力、資源向項目集聚,積極搶抓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珠三角產業在省內有序梯度轉移機遇,圍繞新電子、新材料、新制造、水產業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堅持精準招商、以商招商、以鏈招商,突出抓好龍頭骨干企業及抱團發展項目的引進和培育。
當前,藍塘新材料和藍塘“智”造兩個產業集群、紫城電子信息產業集群建設穩步推進中,初步形成以新材料、新電子、新制造為主導的產業集群。據統計,近3年來,紫金新增規上工業企業32家,稅收年均增長超13%。其中,2021年,規上工業企業稅收總額1.8億元,同比增長1.3倍;新培育限額以上商貿企業13家,占全縣限額以上商貿企業總數的23.2%,培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6家。
此外,水產業發展取得新突破。引進怡景礦泉水公司投資16億元,在紫金縣水墩鎮建廠設立生產線。項目全部建成投產后,預計年產值9億元,年上繳稅收6000萬元;紫金與深圳立業集團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今后將在礦泉水資源開發、康養旅游、健康食品等方面進行深度合作。
【2023年目標】
力爭引進超億元項目20個以上
去年以來,紫金以抓工業發展的決心,大抓農業、文旅產業發展,努力實現三大產業齊頭并進、融合發展。要實現這一目標,必須在招商引資工作上出實招、出硬招。2月15日,紫金召開招商引資工作領導小組會議,貫徹落實全省高質量發展大會和全市高質量發展現場會精神,研究部署做好新形勢下的招商引資各項工作,組建工業產業、農業產業、文旅產業3支專業招商引資小分隊,并進一步明確招商引資工作領導小組職責任務,要求各級各部門堅持全域、全產業鏈招商,迅速掀起招商引資新熱潮,為今年招商引資工作開好局、起好步打下堅實基礎,確保縣委、縣政府各項部署要求落實到位、取得成效。
近年來,紫金縣堅定不移實施產業興縣戰略,主動搶抓“雙區”和橫琴、前海、南沙三大平臺建設等重大發展機遇,加快產業“融灣”“融深”步伐,全力“造平臺、強招商、促項目、優服務”,工業經濟發展保持較好態勢,推動全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據統計,2021年,全縣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43.29億元,同比增長10.5%,增速排名全市第二,經濟總量在各縣(區)中實現前移一位。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1.2%、18%、7%;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2.4%,規上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26.3%、增速排名全市第二,固定資產投資、工業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外貿進出口總額同比分別增長14.9%、81.8%、7.9%、62.9%,增速均排名全市第一。2022年,紫金縣經濟運行平穩,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增速保持在全市前三位,第三季度躍居全市第一,展現了強勁勢頭和巨大潛力。
2023年,紫金堅持制造業當家,堅定不移狠抓實體經濟,毫不動搖推進工業立縣,全面提升工業發展質量,力爭引進一批超億元項目,進一步壯大“工業家底”。
著力抓好工業平臺擴容提質。加快紫城工業園二期和藍塘產業新城開發建設,推動樓宇產業園、預制菜產業園、電商物流園、冷鏈物流園等“園中園”加快建成投產,強化功能配套,提高畝均效益,不斷提升園區承載力。著力加快省級產業園申報,全力打造主導產業集群,圍繞三大主導產業,實施強鏈補鏈行動,進一步加快紫城電子信息和藍塘新材料、新制造三大產業集群發展,規劃建設非金屬材料產業園,全力支持天高礦業公司上市。
著力打開招商引資新局面。加快組建專業化招商團隊,制定招商引資工作方案,創新招商模式,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力爭全年引進超億元項目20個以上,其中10億元以上重大項目1個以上。
著力加快項目建設。建立完善縣領導同志牽頭聯系項目機制,建立重大項目全流程跟蹤服務體系,強化要素保障,推動項目早動工、快投產、穩達產。
著力打造工業經濟新增長極。加快推動水墩鎮水產業園項目動工建設,穩步推進生態環保產業園規劃建設,厚植工業經濟發展新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