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加速構筑大灣區生態屏障
近日,廣東紫金白溪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科考團隊在紫金縣域進行野生動物科學考察過程中,通過布設的紅外相機,在紫金縣九和鎮域內監測到野生中華穿山甲。這是繼2020年在紫金縣龍窩鎮監測到中華穿山甲種群后,在紫金縣發現的第二個野生中華穿山甲活動區域。此前,龍川、和平縣也陸續發現中華穿山甲。
每年10月左右,萬綠湖會迎來一波游覽小高潮。不少游客是沖著一種極為罕見的、誕生于億萬年前的古生物——“桃花水母”來的。它有“水中大熊貓”之稱,半透明,狀如桃花,浮游于水中,煞是好看。
成百上千的白鷺在水面上搖曳飛舞,是萬綠湖的另一道風景。白鷺被稱為大氣和水質監測鳥,對環境要求非常嚴格。它們生活的地方,大多是水草豐美、空氣清新的地區。近年來,白鷺成了河源的“常客”,除萬綠湖外,河源的田野、濕地、山谷,甚至在鬧市區的新豐江河段和東江河段,都有它們的身影。
河源生態環境良好,近年來,在萬綠湖庫區、新豐江畔、東江濕地,常常看到成群的白鷺在美如畫框的青山綠水間上下翻飛。
地上爬的、水里游的、天上飛的……這些“精靈”,就是河源生態的代言。
近年來,河源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堅決保護好一江清水和青山翠嶺,持續為大灣區提供優質生態產品,為建設綠色灣區、美麗灣區作出河源貢獻。在“2022年廣東省百強區縣生態環境榜前50強”榜單中,河源包攬了前4名,占據了前6名中的5個名額。
新豐江水庫(萬綠湖)水質穩定保持國家地表水Ⅰ類標準。
大灣區綠色生態屏障不斷筑牢。2021年,全市森林覆蓋率73.18%,穩居全省第3,東江干流河源段水質保持Ⅰ-Ⅱ類標準,新豐江水庫(萬綠湖)水質穩定保持國家地表水Ⅰ類標準,萬綠湖獲評“中國天然氧吧”“廣東省十大美麗河湖”,是廣東重要的生態屏障和飲用水源地。河源綠色生態水網建設正在推進,大灣區東北部江湖河水生態屏障也在越筑越牢。
生態環境質量持續鞏固提升。近年來,河源深入打好碧水保優戰、藍天保衛戰、凈土防御戰,取得的戰果也是有目共睹。全市地表水國考、省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達100%,國考斷面水環境質量排名全國前列,省考斷面水環境質量位居全省第1。空氣質量優良率排名全省前列,生態環境狀況指數連續10年為優。建立預防和打擊非法處置固體廢物長效機制,工業危險廢物利用處置率達99%以上,縣級以上醫療廢物無害化處置率100%。這些數據,就是支撐河源生態環境核心競爭力持續提升的關鍵。
環境保護機制持續健全。建立市、縣兩級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出臺實施市級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責任清單,生態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得到有效壓實。與深莞惠等地市建立環保交流合作機制,簽訂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聯動合作框架協議,與周邊城市常態化開展聯合執法和專項整治行動,為建設生態環境優美的國際一流灣區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本報記者 王亞嬌 通訊員 麥惠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