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紛紛通過敬獻鮮花表達追緬之情
倡導文明祭掃 讓清明更文明
■市民通過敬獻鮮花表達追緬之情 馮曉銘 攝
○本報訊 記者 周慧荷 又到一年清明時,祭掃先人寄哀思。3日,記者走訪市殯儀館等地注意到,市民摒棄了焚燒紙錢、燃放鞭炮等傳統祭祀行為,紛紛通過敬獻鮮花表達追緬之情,綠色文明的祭祀理念深入人心。
當天上午9時,記者在祭掃場所入口處看到,市民自駕車輛在路口排起了長龍,交警在現場維持秩序,指揮所有車輛統一停放在市區西環路路段劃定的臨時停車區域內,交通狀況井然有序。此外,市民都能遵守疫情防控要求,佩戴好口罩,并積極配合工作人員掃碼測溫,出示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健康碼、行程卡等。
走進市殯儀館,倡導禁止燒紙、文明祭祀的宣傳標語隨處可見,宣傳車正在播放文明祭祀的有關內容。市民有序排隊辦理手續領取骨灰盒,然后前往祭奠區。在祭奠區內,祭掃市民輕輕擦拭骨灰盒,擺上祭品,鞠躬祭拜,跟親人“敘舊”,表達對逝世親人的懷念之情。
與往年相同的是,今年市殯儀館依舊設有無煙拜祭區,現場還有免費的鮮花提供。在這里,既沒有燃放鞭炮的噪音,也沒有焚燒紙錢的黑煙,伴隨著鮮花的縷縷清香,親友們靜靜地緬懷先輩。市殯儀館工作人員表示,近年來,越來越多市民主動加入無煙祭拜行列,因此無煙拜祭區共安排了12張祭拜臺。
在河源青龍園公墓,許多市民前來祭拜先人,他們拿著鮮花、水果等祭祀用品,鮮少看見有人拿著鞭炮等違禁物品。“鮮花祭拜寄托哀思,而且可以減少空氣污染,值得提倡。”市民梁女士說。
記者注意到,市殯儀館及河源青龍園公墓都設有紙錢、冥紙制品堆放處,工作人員免費提供冥紙袋,前來祭掃的群眾將帶來的祭祀先人的冥紙制品裝入冥紙袋,并在冥紙袋上寫上先人姓名,最后交由工作人員到焚燒爐統一焚燒。市民們紛紛表示,這一舉措不僅加強了祭掃期間的防火管理,也轉變了傳統的祭拜觀念。
市民溫偉東表示,隨著時代的進步,市民環保意識不斷增強,倡導文明祭祀的聲音越來越多,他逐漸接受這種綠色、環保、安全的祭祀形式。希望市民爭做文明祭掃的倡導者、摒棄陋習的先行者,讓清明更文明。